《未來的工作》:50%的全職開發崗位在未來20年會消失,你們準備好了麼?

牛津大學發表的一份報告稱,47%的職位將在未來20年“消失”,但同時,也會有新的工種產生,那未來的工作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

《未來的工作》一書,由三位研究人類資源管理的大師共同著作的。

本書作者認爲,現在90%的全職工作崗位在未來20年會消失,全職員工會變成自由工作者,企業也會把工作的重心逐步轉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夥伴中去,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會被顛覆。

未來組織主要將由三類員工構成:

      1)在企業內少而精的核心管理人員/全職員工,大多數希望成爲組織的合夥人而不是下屬。

      2)獨立的專業人員,可能在組織內也可能組織外,現有企業內部齊全的職能部門很可能會被瓦解。

      3)兼職員工,僱主可以在任何時候爲某項具體工作快速找到人才,在成本和效率上獲得最優方案。

此外,企業之間的項目協作、員工租借和自由工作者等多種用人形式將會非常常見。

新冠病毒疫情下,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前在上演:

      2月初,盒馬鮮生與雲海餚、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合作,開啓“共享員工”模式。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西貝、溫莎KTV、大衆出行等40多家企業超過5000名員工加入盒馬。

      永輝、沃爾瑪、物美等企業均與有待崗員工的企業展開合作,參與雙方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手及財務壓力,以沃爾瑪爲例,其在2月中旬已接受共享員工超3000人。

國家在政策上已經在慢慢傾斜了:據國家發改委網站2020年4月10日消息,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支持新零售、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疏通政策障礙和難點堵點。引導雲服務拓展至生產製造領域和中小微企業。鼓勵發展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新模式,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蓄水池作用。支持互聯網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各類增值應用開發平臺、共享用工平臺、靈活就業保障平臺。支持企業通過開放共享資源,爲中小微企業主、創客提供企業內創業機會。

作爲技術含量高,工作有門檻的技術研發部的程序員們,能逃過這種發展趨勢麼?

趨勢不可逆,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所有的人都將被潮流所淹沒,唯有適應潮流才能生存和發展。技術界的滴滴很快就會產生,我們大部分的程序員們都將成爲快車司機。

技術界的滴滴會長成啥樣呢?

1、工作任務分成小時級別,然後找合適的人來做,工資按時結算;人與人之間的工作是解耦的,極大的降低溝通成本;

2、項目需求和個人技能更精準的對接起來,並且對個人進行了精確的打分及標籤劃分,讓有能力的、責任心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任務和報酬。

3、一堆自動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就像IAAS一樣,如果沒有阿里雲大規模的底層創新,就沒法讓服務器的算力像現在這樣的靈活和方便。有效的自動化代碼生成,自動化文檔接口管理,自動化項目任務生成,自動化測試,自動化運維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實現自動化;作爲技術界的滴滴,人工智能技術將得到充分應用,各種軟件開發規範將無感的滲入到開發過程中,約束遠程工作的程序員們。

4、個人的品牌和信用將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和賺錢度,人人都可將自己作爲一個品牌來經營,只要技能傍身,不怕賺不到錢。

未來10-20年內,我麼很難想象還有什麼工作無法在很大程度上被機器取代,我們工作者勢必會感到惶恐、壓力。

全職工作可以一勞永逸的觀點早已過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思維方式,以終身學習和技能開發爲目標,這樣才能確保自己具有長期競爭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