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微觀)

經濟學十大原理

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些東西的成本是爲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如何互相影響

5.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生活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具體解釋請看經濟學原理(微觀)書籍,這裏僅列出原理)

稀缺性: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服務

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宏觀經濟學:研究整體經濟現象,包括通貨膨脹,失業和經濟增長的學科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它們如何在市場上相互交易的學科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了點啥

貿易的好處,幾種市場(競爭,壟斷,競爭壟斷,寡頭),彈性,稅收的影響,利潤最大化,供需變化,進出口

  1. 機會成本(你選擇了做個公務員你就不能去創業開店,選擇了考研就不能去提早工作賺錢)
  2. 社會經濟面臨平等效率的權衡取捨(人人平等就沒人想幹活,完全市場化就造成極大的貧富差距)
  3. 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蘋果漲價種蘋果的人幹活就更加賣力了)
  4. 邊際量(多賣一杯可樂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就會採取這種行爲)
  5. 貿易使人們收益(因爲人們從事了具有比較優勢的事情)
  6. 經濟分市場經濟中央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會因爲外部性(例如污染環境)和市場勢力(壟斷)而市場失靈,這是政府幹預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7.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生產率)
  8. 發行過多貨幣,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
    通貨膨脹在短期內降低失業率(企業提高產品價格,僱用更多的人員)
  9. 絕對優勢:一方比另一方效率更高。比較優勢:一方比另一方機會成本更低。貿易使人們收益,因爲人們從事了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使雙方獲益的貿易價格在兩人的機會成本之間。
  10. 完全競爭的市場:有許多買方賣方,沒有單個人可以影響市場價格。
  11. 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相交的點爲均衡點,在這點的是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12. 彈性:需求量或供給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用中點法計算彈性更爲準確(小麥大米缺乏需求彈性,豪車富有需求彈性)需求彈性越大,需求曲線越平坦,供給彈性越大供給曲線越平坦。(x軸數量,y軸價格)
  13. 需求缺乏彈性,價格上升提高總收益,需求富有彈性,價格上升降低總收益(彈性1爲基準)(案例:新品種小麥提高供給,使價格降低,因爲小麥缺乏彈性,反而降低了農民的總收益)
  14. 政府實施價格上限引起短缺,實施價格下限引起過剩。稅收最後分攤到買者和賣者共同承擔,稅收負擔更多的落在缺乏彈性的市場一方。(例如對小麥商品收稅,稅收負擔主要落在種小麥的人身上,而不是買小麥的人)
  15. 勞動的供給往往比勞動的需求缺乏彈性,稅收主要負擔在了勞動者這一方。
  16. 支付意願,願意爲某種物品支付的最高價。消費者剩餘,支付意願減去實際支付量。需求曲線以下,實際價格以上的面積是一個市場的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方經濟福利。生產者剩餘,出售量減成本量。供給曲線以上,價格以下是生產者剩餘。生產者剩餘衡量了賣方的經濟福利。
  17. 稅收造成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的無謂損失(稅收引起無謂損失是因爲它使買方賣方不能實現某些貿易的好處)供給和需求的彈性越大,稅收造成的無謂損失越大。稅收提高,無謂損失一直增加,稅收收入先增加後減小(拉弗曲線)
  18. 假設某物品世界價格既定,國內該物品價格低於世界價格,則成爲出口國,高於則爲進口國
    出口國國內賣者在國際貿易中受益,買者受損。進口國國內賣者在國際貿易中受損,買者受益。
    關稅造成無謂損失,使國內市場向沒有國際貿易時的均衡移動。
    國際貿易的好處,貿易使雙方受益,物品多樣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加強技術交流。
  19. 外部性,一個人的行爲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負外部性,有害,正外部性,有利。
    外部性內在化的例子,對污染企業收更高的稅,對優質學校進行補貼達到最優市場規模。針對外部性的政策,管制,矯正稅和補貼,許可證。
  20. 預算赤字,政府支出大於收入。預算盈餘,政府收入大於支出
  21. 經濟學考慮隱性成本,會計不考慮。經濟利潤爲總收益減顯性,隱性成本。會計利潤爲總收益減顯性成本。
  22. 邊際產量,每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引起的產量增加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邊際成本
    有效規模,使平均成本最小的產量。
    邊際成本小於平均總成本,隨着產量提高平均總成本下降,邊際成本大於平均總成本則反之。
    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規模經濟,產量增加使長期平均總成本持續降低的情況
    平均收益等於物品價格,完全競爭企業的邊際收益也等於物品價格。
    利潤最大化的時候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23. 物品的價格低於平均可變成本,企業停止營業(短期)。
    沉沒成本具有無關性。
    總收益小於總成本的時候退出市場(長期)。
  24. 虧損企業同樣可以使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使虧損達到最小。虧損企業在長期中會退出市場。
    競爭市場,價格與平均總成本相等時,企業進入和退出的過程結束。且企業處於有效規模和零經濟利潤。(價格等於平均總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經濟利潤爲0不代表會記利潤爲0)
  25. 一個競爭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上升,短期經濟利潤爲正,使企業進入或擴大規模,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企業又回到零經濟利潤。長期供給曲線爲一條直線,也可能向右上方傾斜(因爲資源有限,或是因爲不同企業的成本不同引起)
  26. 壟斷市場,壟斷者的定價高於邊際成本。壟斷的利潤最大化也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時候,但價格卻大於邊際成本。
    壟斷造成無謂損失,使產量小於有效率的產量,降低了總剩餘。
    價格歧視,對不同羣體收不同價格。價格歧視增加了利潤,增加了總剩餘。(價格歧視面臨套利等社會行爲)
    壟斷競爭市場,壟斷和競爭共存,典型例子是小說和電影。和壟斷一樣,價格高於邊際成本,和競爭一樣,價格等於平均總成本。
  27. 卡特爾,聯合起來行事的企業集團,就產量和價格達成某種協議。控制產量和價格。
    寡頭市場,產量大於壟斷小於完全競爭,價格低於壟斷價格高於完全競爭價格。
    囚徒困境,寡頭市場存在囚徒困境,商量好低產量高價格反而增加雙方利潤,但有違背協議的激勵。
  28. 勞動的邊際產量,增加一單位勞動所增加的產量。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一個競爭性的,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僱傭的員工數量爲使勞動邊際產量值等於工資的那一點。
    勞動供給增加,工資降低,就業增加。
    勞動需求增加,工資提升,就業增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