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結構思考力

在今天這個信息過剩,注意力稀缺的時代,結構化的思考,系統的表達,不僅是一種重要軟技能,甚至已經成爲必備的生存技能。這本書以用簡單生動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在思考和表達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何爲結構思考力?結構可以說是萬物之本,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結構,這些事物也是通過其特定的結構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顆粒塵埃,這些事物通過其特定的結構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物質世界,人們通過結構來認識物質。結構構成了世界,人們也是不斷地通過對事物結構的認識來加深對事物的瞭解和體驗。

結構思考力的重要性:

  1. 提升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
  2. 提升整個組織的管理效率;
  3. 有助於提升國民素質;
  4. 所有人具備的核心技能;

結構思考力強調“先總後分”的思考過程,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立體化思維。作者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不過作者又增加一些新的觀點,更加註重於從“結構思考”的角度向大衆以更通俗的方式傳遞結構思考力在思考和表達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讀書」《金字塔原理》https://zhuxiaoxia.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82811687

金字塔一般可分爲三個級別,第1級別是結論,第2級別是大論點,第3級別是小論點。

四個基本規則: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 結論先行:先說出你的結論,不過我更喜歡稱之爲你的觀點,先表達你的觀點。 因爲只有先說出你的觀點,別人才知道你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如果你說話繞來繞去,對方聽的雲裏霧裏,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不僅會耽誤對方的時間,而且還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說話沒有重點的人。在工作的時候效率尤其重要,如果你不能很快速的講出你的觀點,會浪費自己和對方很多時間。
  • 以上統下:觀點統領大論點,大論點統領小論點,反過來說,小論點支撐大論點,大論點支撐觀點。人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要想讓自己的觀點讓別人信服,就要對你的觀點展開論證。如古時候行軍打仗一樣,元帥統領將軍,將軍統領士兵,只有士兵支持將軍,將軍支持元帥,你這個元帥纔有足夠的威信。
  • 歸類分組:將小論點歸類到相應的大論點中。如出門買菜,要買葷菜、蔬菜和水果,那麼豬肉就不能分在水果裏面,白菜也不能分在葷菜,蘋果不能分在蔬菜裏面。
  • 邏輯遞進:指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去逐一表達你的大論點,邏輯順序可以按照時間邏輯重要性的邏輯結構邏輯和空間邏輯的,以邏輯順序講述可以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如使用微信讀書閱讀書籍,以時間邏輯講述,先拿起手機,隨後解鎖屏幕,然後打開微信讀書,最後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

本文結構

構建結構思考力的五個步驟:

  • 第一步:明確理念打基礎;
  • 第二步:基於目標定主題;
  • 第三步:縱向結構分層次;
  • 第四步:橫向結構選順序;
  • 第五步:形象表達做演示。

 

01 明確理念打基礎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包含四個基本特點和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

1、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

四個基本特點: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簡單來說就是:論證類比

  • a. 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的表達步驟:

第一步:結論先行,表明觀點;

第二步:依次闡述支撐觀點的要點A、B、C;

第三步:再一次總結觀點。

  • b. 以上統下

首先,符合以上統下才能保證表達的效果;

其次有理由支撐的結論纔能有說服力;

最後,以上統下的特點符合時間要求。

  • c. 歸類分組

首先分類可以使溝通更有效率;

其次分類使思考更有效率;eg:旅遊收拾物品的時候也需要分類。

  • d. 邏輯遞進

每一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這種邏輯順序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更容易讓對方記憶。

eg:本書的結構就是按照結構思考力應用步驟“明確理念打基礎——基於目標定主題——縱向結構分層次——橫向結構選順序——形象表達做演示”的時間順序來呈現的。

運用結構思考力的方式將事物進行歸類組織,不但可以提高思考問題的效率,還能把問題想得全面保證效果。

2、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

結構思考力是指在接收信息時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聽清楚。當明確了這些核心理念後就可以讓人的思維更加的顯性化,爲接下來的構思和呈現階段做好充足的準備。

它強調的是無論思考和表達時做到先總後分、先框架後細節、先重要後次要、先結果後原因。

  • 第一步:識別信息中的事實、理由及結論。
  • 第二步:找到事實與觀點的對應關係,並畫出結構圖。
  • 第三步:一句話概括出所有內容。

02 基於目標定主題

一個表達能否打動受衆,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你的表達是否有靈魂,也就是是否有目標、打動人的結論和吸引人的開場。任何一次商務環境下的溝通都需要明確的目標,所謂目標是要在這次表達之後希望對方有哪些行爲。

基於目標定主題的三個方面分別是確定目標、設定主題、設計序言。

1、確定目標,讓我們的表達有的放矢

首先要提前設定表達場景,不同的對象需要組織相對應的內容,eg:你是誰?對方是誰?;

然後明確在這個場景下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eg:下週二正好與上司談漲工資的事情,這個場景下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2、設定主題,讓我們的表達觀點明確

設定主題,這個主題是基於目標得來的結論。比如你的目標是讓老闆給你漲20%的工資,那主題肯定不是“關於一次漲工資的談話”,一定是一個爲目標服務的結論,如“申請加薪20%”之類的觀點。

針對主題我們需要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樣的主題更加有吸引力?如何說服他人接受所設定的主題?

第一步:確定結論,一個爲目標服務的結論。

第二步:包裝主題,一個打動人心的主題。

包裝主題的三個基本原則:簡單、準確、利益。

3,設計序言,讓表達更吸引人

第一步:初步設計,完善序言的4個基本要素SCQA。

  • S是情景:需要他人產生共鳴的背景。
  • C是衝突:確認在此背景下面臨的問題。
  • Q是疑問:如何在此背景下解決問題。
  • A是回答: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二步:優選完善,根據需求選擇不同模式。

  • 標準式(S-C-A);
  • 開門見山式(A-S-C);
  • 突出憂慮式(C-S-A);
  • 突出信心式 (Q-S-C-A);

如果在沒有特殊需求的情況下,建議運用標準式,因爲標準式在溝通上有個優勢:開場先說容易被認同的事情,溝通起來會比較順暢,如果上來就說“衝突”,溝通的兩個人之間有可能就真出現衝突了。

03 縱向結構分層次

運用結構思考力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的方式搭建層次分明的總體框架。讓讀者學習運用縱向結構搭建框架的實際方法,讓我們在思考和表達時做到結論明確且符合對方需求。

1、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

使用範疇:明確目標的時候。

兩個步驟:

第一步:設想問題,從對方角度出發的新模式;

  • 首先5W2H確保問題被全面覆蓋;《邏輯思考力》提及。
  • 其次,掌握2WH的簡便方法。

第二步:回答問題,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 結論先行,答案本身就是一個結論 。
  • 其次,以上統下,下面每一個問題回答上面的問題。並且每個層級都需要是結論。

2、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

使用範疇:不清楚工作目標的時候。

三個步驟:

第一步:收集信息。

  • 將能夠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羅列出來。

第二步:分類。

  • 這個環節的原則是“歸類分組”,確保同一組的思想都屬於同一個範疇。

第三步:概括總結。

  • 通過下面各個要點的觀點,將每個分類概括出一個結論,當然還可以繼續往上概括,直到金字塔結構的塔頂得出最終的結論爲止。

當然了,很時候這兩種方式需要搭配使用才能超高效率地完成我們的任務。

先自上而下搭建出了一個初步框架,然後再自下而上去完善這個框架;也可以先從下到上搭建初步框架,然後再從上往下的來驗證這個框架。總之,兩種方式可以同時應用,因爲這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兩種不可分割的方式。總之,思考任何問題時無外乎都會經歷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確定主題,第二步基於主題進行發散,儘可能多的去想,第三步把想過的東西聚合濃縮爲一個有用的結果。

04 橫向結構選順序

這個步驟的主要的任務是要確認金字塔結構中每一組的思想呈現的策略是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並且符合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MECE原則,以保證我們的表達更加清晰有說服力。

解決每組思想中“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的問題。這裏作者介紹了兩種方法:演繹法和歸納法

1、演繹法:有針對性的說服

演繹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一種論證推理方法。是對演繹過程的概括,重點在於演繹推理過程的最後一步的結論。

使用範疇:需要說服對方時。

演繹論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標準式(eg:演繹三段論),另一種是常見式(現象、原因、解決方案)。

  • 標準式:理性思考的根本讓表達極具說服力,標準式是人類思考的根本。

橫向結構中運用標準式演繹來表達會得出一個必然的結論,讓你的表達更加有說服力。而熟練運用標準式演繹結構必須掌握正確的大前提,因爲這些大前提都是一些一般性的原理、行業規律、基本規則等常識,所以要想有力說服人需要在多掌握這些基本常識的基礎上,運用標準式演繹的推理結構。

  • 常見式:最常見、實用的說服方式

a.常見式很常見,就算我們沒學過結構思考力,也會經常使用。

b.常見式很實用,常見式(現象、原因、解決方案)既暗含了2W1H的技巧,保證思考的全面,又是邏輯清晰的演繹,所以它會讓你的表達既全面又很有說服力,在日常工作中更容易被使用。

c.區分現象和原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們在思考和表達解決問題類的方案時,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現象與原因混爲一談,或者沒有分析原因直接僅憑現象就做出判斷進入到解決方案設計階段。

d.各組思想要完全遵循結構化,如果提出4個現象,就要分析這4個現象對應的原因,最後給出與這4個原因對應的解決方案,即現象、原因、解決方案要一一對應。

當然,這種結構化對應的要求不僅侷限於在演繹結構中的運用,而且可能蘊含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2、歸納法:清晰地羅列要點

歸納是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方法。將一組具有共同特點的思想歸類分組並概括出的結論;橫向的歸納論證將重點關注如何對事物進行歸類,如何將隱形的思維顯性化、工具化,以及如何運用現有的結構來審視問題,讓你的思考也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清晰。

使用範疇:對方關注解決方案時。

大腦一次性接收信息是有一個範圍的,叫7±2,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記住9個項目,而有的人只能記住5個。這意味着,當大腦發現需要處理的項目超過4個或5個時,就會開始將其歸到不同的邏輯範疇中,以便於記憶。

歸納結構共有三種子順序,同一個任務可以按照時間、結構和重要性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分類。

  • 時間順序:逐一進行

比如你的日程表、項目執行的甘特圖、解決問題的六個步驟、達成目標的三個階段、績效改進的四個環節等,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的。時間順序適用於項目進展、階段彙報。

  • 結構順序:化整爲零

結構順序是指將一個整體劃分爲不同的部分,這個整體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概念,或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表達順序有利於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比如公司的組織結構圖 。

  • 重要性順序:水平比較

重要性順序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點和內容,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比如,你提出某一類型的3個方案,這3個方案具有相同的特性,但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你在表達時會依據這些方案的重要性加以排序,先說最重要的方案,以此類推 。

MECE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05 形象表達做演示

完成主題的包裝,運用樹、表、圖等結構化的方式設計,並形象化呈現結構思考力在口頭表達、書面表達、演示文稿中的運用。

1、賣點包裝——讓觀點更容易記

(1)類比:運用形象或行爲類比的方式進行包裝.

(2)引用:引用廣告、歌曲或名言的方式進行包裝。

(3)整合:通過對色彩、詞語、數字的整合進行包裝。

2、形象表達——讓演示更有效

構思時遠離電腦,拿出紙和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這樣更能夠讓我們縱觀全局,清晰思路,並把這些內容以金字塔結構形式完整呈現到演示文稿中。

運用結構力構思PPT的方法:

  1. 構思時請遠離電腦:在草稿中“畫”出構思可以讓我們縱觀全局,讓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2. 將完整的金字塔結構放到PPT中:序言部分可以根據情況確認是否增加到PPT中,也可以選擇用口頭的方式來開場。
  3. 每頁PPT都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符合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即“論”、“證”、“類”、“比”。將每頁的PPT標題確定一箇中心思想的主題句。簡化文字內容,突出重點。

運用圖像進行形象化的演示,我們運用數據圖讓數據會說話,運用概念圖來讓表述更直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