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生十二法則

現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識,而是實現的能力,更準確地說,是付諸行動的心理素質。在《人生十二法則》中,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的將人類數千年來哲學思考、神話故事中的精神財富與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相結合,用12條*基本的人生法則,爲千禧一代找到擺脫人生困境的方法。

這本書寫給每一個掙扎生活的年輕人,當你在現實生活中迷茫的時候,或者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你應該要好好的閱讀這本書。 

下面是有關Jordan Peterson的採訪以及珍貴的視頻資源(每個都值得一看):

  1. 「Youtub」Jordan Peterson的十二條人生法則
  2. 「Youtub」Jordan Peterson’s Rules to Live 

  3. 「TED」那些影響你一生的《生活的12條法則》

  4. 「紀錄片」喬丹·彼得森教授紀錄片導演採訪 - Telling The Story of Jordan Peterson
  5. 「TED」讓肢體語言給你力量和自信!(姿勢決定你是誰!)

括弧:在蒐集喬丹.彼得森的資料時,才發現作者真是個十足的寶藏大叔!!!我粉了。。。

「作者簡介」

喬丹•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牀心理學家,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大五人格研究專家。

《人生十二法則》是他的第二本書,還未上市就已登上北美暢銷書排行榜,一推出便成爲全球現象級暢銷書。在多倫多大學被學生稱爲“改變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彼得森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長大,做過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廚師、養蜂人、油田工人,鐵路工人。他也爲律師、醫生、商界人士講授神話學,爲聯合國祕書長提供諮詢,爲臨牀病人提供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感統失調的治療,擔任加拿大大型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的顧問,並在北美、歐洲等地廣泛講學。

彼得森創立的精神健康網站已幫助數千人糾正性格缺陷,更好了解自己,改善未來。

「人生12法則」

1、 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則一 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 打開肩膀,向後張,保持自信,可以使自己保持高血清素,處在較高能量狀態。

彼得森將人類比作龍蝦,從兩個社會的等級制度,兩種生物的存在狀態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

  • 所有被複雜生物適應的環境當中,支配等級都是一個永久存在的特徵。
  • 金錢等級的底層是個可怕而又危險的地方。

飲食作息和抑鬱的關係:我有許多焦慮的來訪者在按時睡覺和喫早餐之後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

如果讓你調整面部表情,做出悲傷的樣子,你會感到更加悲傷;如果做出快樂的表情,你也會感到更加快樂。肢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達情緒,這種表達甚至還可以放大或者抑制情緒。

千萬記住:如果你繼續像個失敗的龍蝦一樣垂頭喪氣,人們會看低你,你大腦裏的支配等級“計算器”也會給你很低的評分。你的血清素會分泌不足,你會更容易感到焦慮和難過,不敢維護自己,得不到高質量的住所、資源和伴侶。通過肢體語言體現的正反饋環也可以發生在社交當中。如果你垂頭喪氣、萎靡不振,那麼你也會感到自己渺小和挫敗,而他人的反應更會放大你的這種感覺。人和龍蝦一樣,都會根據身體姿態來評估彼此,如果你顯得失敗,那麼別人也會把你當失敗者對待;如果你筆挺站立,人們也會用不一樣的態度對待你。

謹慎對待你的體態,別再低頭徘徊。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於冒險,這樣你的神經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有一本書叫《高能量姿勢》,來源於一個 TED 演講:姿態決定你是誰!,核心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讓姿勢決定你是誰。

一個人的體態、精神會影響別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和評價。因此,謹慎對待自己的體態,別再徘徊,那樣你的生活會更喪氣。唯有昂首挺胸,敢於挑戰,纔有可能越過越好。

2、 善待自己

法則二 像照顧生病的寵物一樣關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 像對待關心的人一樣對待自己。人是脆弱的,只有守護好自己才能守護好世界。

不要低估視野和方向的力量,它們能夠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轉變成寬闊通暢的道路。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標,明確存在。

我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生涯,才能變成一個有價值和有益於社會的人?當我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應該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學識,強健我的體魄?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裏,才能規劃好之後的路線;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平衡好自身的優缺點;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裏,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亂程度,重建秩序,讓世間充滿希望帶來的神聖力量;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適時維護自己,不至於落得滿腹怨言、懷恨在心;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原則,這樣別人就無法輕易佔你便宜;你需要嚴格自律,信守對自己做出的承諾,並及時進行自我獎勵,這樣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勵自己;你更需要以變成更好的人爲目標。好事不會自動降臨,我們需要努力強化自我。

19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當你思考之後,能清晰回答:你的人生方向是什麼?你很容易知道自己應該向哪方面努力,需要做什麼事情。我就是想清楚到這一點之後,才做到時間自由和心靈自由的。

3、選擇合適的朋友

法則三 擺脫損友: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 與希望自己好的人交朋友,而不是消極,拖你下水的人,他們不算真正的朋友,遠離他們。

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很低或者拒絕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時,便會選擇與那些生活已經一團糟的人爲友。

惡習會傳染,自律和穩定卻不會,因爲墮落比奮進容易太多,遠離損友。你沒有義務支持一個讓世界變得更糟的人,你應該選擇上進和對你有益的朋友,這並不是自私,而是爲了能讓彼此變得更好。

如果你身邊都是支持你上進的人,那麼他們就不會容忍你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態度。他們會鼓勵你善待自己和他人,並且會在適當的時候謹慎地鞭策你,堅定你認真做事的決心。相反,不上進的人會給戒了煙的人遞煙,給戒了酒的人倒酒,他們會因爲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對你的支持與陪伴。他們會用真實或者杜撰的個人經歷來打壓你,這看上去像是在測試你的決心,但更多的時候是他們真的想要阻撓你,因爲你的進步讓他們相形見絀。

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4、跟昨天的自己比

法則四 戰勝內心的批評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別和今天的別人比

  •  與昨天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與別人。世界是多元化,不平等的,這是自然規律,應該遵守,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將目標設爲今天比昨天好一點可以更好體會生活的價值,而不會因爲無目標或目標太遙遠無法實現導致陷入彷徨虛無縹緲的狀態。

很多人在設定目標時,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跟其它人相比,這樣做是錯誤的。

你應該這樣設定目標:到今天晚上爲止,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比早上有一丁點進步。然後問問自己:“我能夠並且願意做哪些事情來實現這一點?我希望得到怎樣的獎勵?”執行你的選擇,不論做得好不好,然後用咖啡慶祝自己的勝利。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做有點傻,但是沒關係,明天你還這樣做,後天,大後天,一直持續做下去。隨着時間的推移,你的比較基線會神奇地提升,就像複利一樣。堅持三年,你的生活將會完全不一樣。然後你就可以設定更大的目標,更遠大的理想。你的雙眼也會跟着清晰起來,並逐漸能夠看清世界。

集中注意力,關注你的物理和心理環境,注意到那些一直令你困擾,但你又有能力和意願改變的東西。要發現這些東西,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 “什麼在困擾我?”
  2. “我有能力改變它嗎?”
  3. “我真的願意改變它嗎?”

如果其中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換個問題,縮小範圍,直到你找到困擾你,但你又有能力和意願改變的事情。光是這一點就需要用不少時間。

5、不要讓孩子做讓你討厭他們的事情。

法則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他的事

  • 如果不喜歡自己孩子的行爲,立刻阻止。越小越好,每個人都有靈魂陰影,陰暗面。

真正用心的父母是不會讓自己最在乎的子女成爲衆人鄙視的對象的。

父母是社會規則的仲裁者,孩子只有先從父母那裏學會恰當的行爲方式,然後才能和其他人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互動。

有心理學研究早已清楚表明:

  • 第一,非凡的創造力極爲罕見;
  • 第二,嚴格的限制其實有利於創造力的養成。

小孩子就像尋找牆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後才能發現邊界在哪裏,況且這些邊界往往和人們聲稱的位置不一樣。

你需要明確孩子的界限,並使用管教原則。

6、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法則六 當痛苦到想詛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 對自己消極怨恨情緒的思考,嘗試改變,just try it。

觀察你周圍的環境,從小事開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機會?你是在努力發展事業,認真工作,還是在讓怨恨拖你的後腿?你和自己的兄弟重歸於好了嗎?你尊重你的伴侶和孩子嗎?你有破壞健康和幸福的壞習慣嗎?你主動承擔責任了嗎?你對親友坦誠嗎?你做了那些你能夠做到,也能夠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事情嗎?你清理過你的生活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許你可以試試看先停止做那些你明知是錯誤的事情,如果你確定那是錯誤的,就不要浪費時間懷疑你是如何判斷對錯的。不合時宜的質疑不會帶來啓示,只會製造困惑,阻礙你的行動。你是可以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判斷事情的對錯的,因爲你的整個存在會告訴你一些無法解釋或無法表達清楚的事情。每個人都很複雜,以至於每個人都很難完全看清自己,但我們都擁有自己無法理解的智慧。所以,只要你有一丁點停止的想法,那就立刻停止。

從改變自己的壞習慣開始,推薦使用我的 100 天行動,用一個好習慣來代替一個壞習慣。

7、追求意義,拒絕苟且

法則七 蘇格拉底的選擇:追求意義,拒絕苟且

  • 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權益之計的事情。

找到你的人生意義,建立你的人生規則,然後堅持這些基本規則。

作者的基本道德結論:爲善,集中注意力,修復你能修復的,不要因爲自己的知識而傲慢。

盡力保持謙和,因爲強權主義的驕傲會在不包容、壓迫、折磨和死亡中體現。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惡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責他人和試圖修復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兇殘的內心。追求意義,拒絕苟且。

8、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

法則八 不買醉鬼賣的東西: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

  • 不要對自己與別人說謊,接受事實。真相會提升豐富生活。以自己的內心信念爲中心,就可以抵禦所有危險。嘗試瞭解自己的話語是否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果不是說明自己的內心是分裂的,不完整的。嘗試使自己變得完整,行爲要使全身心認同。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逃避或者說出真相,不僅僅是兩個不同的選擇,更是兩條人生道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做一個敢於說“不”的人。已知是錯的但還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許本可以阻止的錯誤發生則是玩忽職守。願景能夠將當下的行爲與長遠的基本價值觀相聯繫,賦予當下行爲非凡的重要性和意義,提供限制不確定性和焦慮的框架。

所有的具體目標之上都應該有一個元目標,也就是一種發現和確立目標的方法。

謊言會在不斷重複之下轉變成自動化、特殊化、結構化的無意識信念和行爲。當虛僞的行爲無法帶來期望的結果時,你的人生便開始惡化。就算你不信有南牆這樣一個存在,你也會被撞得頭破血流。

如果你的生活不盡如人意,試着說真話;如果你拼命地堅持某種意識或者沉迷於虛無主義,試着說真話;如果你感到脆弱、無用、絕望和困惑,試着說真話。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

9、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則九 別偷走來訪者的問題: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 謙遜待人,多傾聽。在傾聽後嘗試向對方總結你理解的內容,確認是否理解正確。

當人們被關注的時候,真的會告訴你很多事情,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告訴你,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以及打算怎麼解決。有時候這也能幫助你解決一些你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執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堅持自己的看法,那麼最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是經過充分思考過的理由,否則你的下場可能很糟糕。

有時候,你只需要閉嘴就可以做個很聰明的人。你在聆聽他人的時候其實也在聆聽自己。真誠對話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誠的對話裏,大多數時候你是在聆聽。聆聽就是關注的表現。

10、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法則十 不要無視地毯下的龍: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 說話要清晰,邏輯清楚。

一切只有被表達和澄清之後,才能變得清晰可見。

沒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維護關係的伴侶,就算找到了,對方也會因爲你的不完美而離開你。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個和你一樣不完美的人。

你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會在你準備最不充分的時候不可避免地發生;你最怕遭遇的東西也會在你最弱的時候現身,而你終將被打敗。不要去逃避問題,直面問題找到根源,纔是最好的解決方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你才能瞭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遵照你的語言來行動,你才能看見結果如何。然後集中注意力,觀察你的錯誤,準確描述它們,並盡力糾正。這就是發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它也能夠保護你免受人生悲劇的折磨。

11、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法則十一 不要打擾玩滑板的孩子們: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 熱愛生活,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生活。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會去試圖改變別人,至少他們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當孩子們在玩滑板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們,滑板是很危險的運動,滑板的精髓就在於其危險。

男性可以通過激勵自己和彼此來變得更堅毅。

當男孩們開車玩漂移的時候,他們是在測試汽車的極限、自己的車技,以及自己在失控狀態下的沉穩程度。當他們反抗老師和權威時,則是在驗證真正的、在危機中可以依賴的權威是否存在。他們退學後會在零下40攝氏度的鑽油井工作,放棄所謂的美好未來。這樣的選擇不是因爲懦弱,而是因爲力量。

12、關注存在的善

法則十二 當你在街上遇到一隻貓時,摸摸它:關注存在的善

  • 不要打斷別人熱愛的事,多鼓勵別人。

當你內外一致時,就能夠專注於當下。謹慎地對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復失序混亂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每天留出一些時間來集中思考和討論所有的危機和應對方式,其他時間就忘掉這些事情。如果你不限制危機事情對你的影響,最後就只會筋疲力盡。你需要保存實力,需要盡力應對組成戰爭的每一場戰鬥。當你忍不住擔心生活的危機時,提醒自己你會在專門的時間去思考它們。你大腦中產生焦慮的部分會更關注你有沒有計劃,而不是你計劃的細節。另外,不要在晚上思考,你會因此失眠,而這會影響所有事情的順利進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