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到底是誰?

1943年,大前研一出生。1945年,日本投降。

1970年,在美國麻省理工獲得博士學位。但大家另外注意一個時間:1968年,日本已經成爲全球GDP第二。豐田汽車早在1965年已經國際化進入美國市場,把耗油的美國車打的稀里嘩啦。

1972年加入日本麥肯錫。1979年成爲日本麥肯錫總經理。1981年升任董事。

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企業開始全球化,日本把生產製造環節轉移到國外,這就是造就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1990年,大前研一出版了第一本書:無國界的世界。

1992年蘇聯崩潰冷戰結束,中國融入全球產業鏈。生產製造又從亞洲四小龍轉入中國。

1995年,全球互聯網創業熱爆發,真正的全球化,全球人民可以通過互聯網24x7訪問。

1995年,日本股市房市崩盤,日本開始進入失去的二十年。這一年,大前研一已經52歲。同年,大前研一離職麥肯錫,到斯坦福任客座教授。

2001年中國加入WTO快速崛起。2003年大前研一開始寫了:力用中國、中華聯邦。

日本股市房市崩盤十年後,也就是2005年,三浦展出版了:下流社會。蝸居、沉溺互聯網虛擬世界、佛系宅男宅女,被定義出來。他們出生在85年後廣場協議後,長在95年日本崩盤後。

而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90年代日本人把美國人的科技能學的都學到了極致,但是仍然被美國源源不斷的創新:IT業、通信業、互聯網業所打敗。日本人反思:可能自己的填鴨式應試式教育可能讓日本人死板。所以日本開始教育改革:散養教育,自由解放可能會激發新一代日本人有創新之根。

大前研一隨後寫了一大批書:M型社會、低智商社會、低慾望社會。

經歷過日本輝煌時代、60多歲的大前研一對日本青年如此不上進唉聲嘆氣:真是黃鼠狼下崽一輩不如一輩。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日本成爲全球GDP第三。2011年大前研一寫了兩本書:日本會猝死嗎、日本復興計劃。

然後,大前研一把自己40年前在麥肯錫學到的東西翻了出來,寫了一系列書,希望日本青年恢復專業能力:思考的技術、即戰力、研磨商業力、工作力、問題解決力。

但,無人理睬。

曾經在中國流行的稻盛和夫:活法,也在日本無人理睬。回頭去看稻盛和夫最著名的阿米巴,本質上也是西方管理會計的典型方法。

回顧日本這失去的20年:日本社會貧富差距最小、城市設施完善、社會穩定安寧、空氣清新、物價穩定、房價不漲。日本產業聚焦核心原材料零部件研發、精密設備儀器研發。日本年輕人打零工不想忍受一輩子看到底的年功序列制、零售業服務業發達、年輕人不想壓房貸不想結婚不想生子、蝸居在小屋裏、靠互聯網刷視頻打遊戲打發時間。

2014年,佛系宅人、月光一族、啃老一族在中國流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