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與三教融合

“融合”是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技術進步的最基本方式之一,是一個符合哲學原理和經濟學規律的普遍現象,是一個永恆的不斷出現的情況。如果不能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放在全球化的範圍內討論“融合”,就很難有效果。但像中國這樣的三網融合情況,只是利益的再分配而已,而且即使融合了也不會對全社會有大的影響(兩家打架的事情?),ipbaobao感覺自己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投降了,撤退了。


三網融合年年談,今年特別多。ipbaobao已淡出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此文是ipbaobao去年5月發表的一篇博文,重新翻出來,供大家再思考。

 

   所謂教就是儒、釋、道。所謂儒教就是以孔子爲主的儒家思想,道教就是以老子爲主的道家思想,佛教就是以釋迦牟尼爲主的思想三教。在中國思想史上,一方面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一方面又互相批評、互相駁難,這種局面持續了八、九百年之久。而鬥爭孕育了平和、排斥趨向於融合。於是後來出現了三教同源,三教一致,三教合一,三教融合的說法。

儒教被確定成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後,以正統自居攻擊其它二教,但負作用是同時禁錮了儒教自身的發展。即使在宋朝時,儒教吸收的是佛家的思想,也不願承認這種事實。這給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創造了機會,使得佛教與草根階層的黃老道教思想的形式出現,佛教以一種“中國特色”的方式,接道黃老思想出現。但佛教的傳入,刺激了民間的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的道家思想誕生。

歷史上儒教、佛教和道教,因爲各種原因,都曾經被不同朝代的皇帝認定爲主流意識形態,或同時認定爲主流意識形態。不管政策如何變化,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三教的思想一直在不斷鬥爭中融合和發展,鬥爭促進了發展。思想上已經融合,但形式上卻不能融合。

同時,三教在忙於內部鬥爭和融合的過程中,自我陶醉或自我束縛,逐漸脫離了人類社會的主流發展方向,1920世紀,沒落在外來基督教的衝擊下。到了21世紀,全社會已經根本不關心三教融合的問題,只能靠旅遊業和孔子學院生存了。

以上三教融合歷史發展的簡單軌跡,如何和我國的三網融合比較,ipbaobao在此就不再深入對比了。


<script> function showMiniAd(){ var vn = "tinfo"; var dataURL = "http://t.sohu.com/third/user.jsp?passport="+window._xpt+"&vn="+vn; new LinkFile(dataURL, { type: 'script', noCache: false, callBack: { variable: vn, onLoad: function(){ var data = eval("(" + vn + ")") if(data != null && data.status == 1){ var userLink = data.url; //var userLink = data.icon; $('miniAd').innerHTML =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來“關注”我,瞭解我的最新動態吧。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scrip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