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企業爲什麼有那麼多資深副總裁?

   一些大公司,象微軟、IBM等,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衆多。好象有資料說,華爲的副總裁有將近200名(未證實),這些副總裁手下並不都是有千軍萬馬,很多時候都只有孤家寡人。既然是隻管自己,爲什麼還要安個副總裁的名義呢?
  最近,在閱讀有關管理學方面的資料,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理論依據,那就是“資產專用性”理論。


  資產專用性
  資產專用性的概念是威廉姆森在1971年提出來的,它是指資源在用於特定用途以後,很難再移作他用的性質。具備這種性質的資產稱爲專用性資產。專用性資產有兩個顯著特徵:
  (1)由特定的經濟主體擁有或控制。
  (2)只能用於特定的用途,如果轉到其他用途或由他人使用,則其創造的價值可能降低。

  資產專用性理論認爲,決定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資產專用性。
  那麼,作爲軟件企業研發人員,我們的專用性資產是什麼呢?是我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術和經驗。這些資產是我們所在的企業長期以來開展員工培訓(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培訓)的成果,這些資產只能專用於軟件研發中。如果用到其他場合,則創造的價值就會顯著降低甚至趨於零。


  35歲現象
  一般的軟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只爲員工設立了行政管理等級晉升制度,員工們如果希望不斷提升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和價值,就不得不進入行政管理階層,通過擁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來獲得組織的認可。這就導致了軟件開發人員中所謂的“35歲現象”,即一些很有才華的研發人員在職業中期(一般在35歲左右開始)爲了追求個人發展而放棄了自己的技術專長,成爲一名行政管理人員。這樣,企業通過對他們的長期培訓所創造的潛在價值迅速減少以至泯滅,從而影響軟件企業的發展。
  如果企業對這些人員不提升的話,也會遭遇麻煩。因爲這些技術人員擁有了一定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後,就希望能有一種優越感,希望能得到企業的重視,希望有一種身份(這也是符合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的)。但是,行政管理的職位總是有限的,且爲數很少。於是,一些資深的技術人員就會跳槽,理由是“公司已經沒有我的位子,我永遠都是一個兵”。 
  晉升,對企業發展有損失;不晉升,員工就會走人,該怎麼辦?出路在哪裏?


  副總裁現象 
  爲了減少和避免“35歲現象”的發生,一些大的軟件企業除了行政管理等級晉升制度外,還建立了員工技術等級晉升制度,不斷地實行技術職務晉升激勵,以保證技術人員隨着自身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而獲得相應的權力和地位,包括隨着技術職務的晉升,將不斷地獲得良好的工作環境,配置較好的設備和較齊全的資料,在名譽上給予擡高等。這就是大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衆多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留住企業精英,達到企業和員工的一種雙贏局面。


  真正的副總裁
  當然,對技術能力強又有領導管理才能的研發人員可以委以重任,真正擔負起行政管理或者技術管理工作。但這種人往往很少,技術和管理似乎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