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你們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我不炒股!”

圖片4.png

文 | 古海歸人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我求你們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我不炒股”,李先生不耐煩地掛完電話,這已經是他本週接的第四個股票騷擾電話。

有過李先生這樣體驗的人太多了,突然給你打個電話說有“老師”帶着操作、參加一個什麼狙擊行動、潛在收益多少倍等,而被薦股方式坑過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除開以前監管不嚴所產生的案例不算,即便在投顧市場整治之後,仍然時有“薦股之坑”出現。

6月11日,9點10分,“第一牛散俱樂部”王校長出場了,他即將帶衆多粉絲埋伏一個“經過調研”的、“股價嚴重低估”的公司股票——濟民製藥,而且他號稱已與上市公司協商好,該股預計漲幅70%到150%。隨着衆多投資者重倉殺入,等着他們的卻是三個一字板跌停。於是被打“悶棍”的投資者開始爆發,500人一個的維權羣建了好幾個。6月16日濟民製藥發佈公告稱公司高層並未參與該事件。

事情愈演愈烈,也引起來監管層的關注,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通知,提醒廣大投資者警惕非法薦股。

圖片5.png

那麼爲何經歷那麼多慘痛的教訓,監管層多次整治之後,投資市場上仍然還會出現這樣大規模的非法薦股案例?非法薦股又何時能夠劃上休止符呢?

民衆基本警惕性已有,被坑者自我保護是關鍵

從2013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是金融投資領域從野蠻生長到強力整頓的一個階段,這期間監管措施不嚴,導致各種不合規、不合法的投資渠道在金融投資圈蔓延,那時候地方的白銀現貨、原油現貨、郵幣卡等品種經常會出現各種坑,非法薦股沒分量站上風口浪尖,那幾年也是投資者被坑最多和最慘的時候,被騙的投資者紛紛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悲慘經歷,每個省市都有因此而虧損嚴重的投資者,應該說那幾年投資者的警惕意識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近兩年證監會繼續加強了對金融行業的監管與宣傳,行業亂象得到進一步整治,現在大部分的人接到關於投資炒股的電話基本上不予理會。

“我前幾年炒過幾年股,那時候薦股電話特別多,隔兩天就有一個,但我從來不信”股民張江(化名)告訴“螳螂財經”,“不過最近這兩年薦股電話少了很多,但偶爾還是能接到類似的電話,他們要麼號稱某個炒股平臺的工作人員,要麼說有某個老師可以給幾個票讓我關注一下等等”。

“螳螂財經”進一步採訪了多個人員,有一個規律是當他們開過股票賬戶或者在相關的股票軟件或者投資網站上註冊過相應的電話,薦股機構就能通過這些渠道找到對應的人。

“我從不做投資,也從來沒有接到過相關的電話”受訪者顧清(化名)說。如果不做投資,不註冊投資網站就能不受股票投資電話騷擾,那就是說非法薦股的對象並不是廣撒網而是針對特定的人羣。

但隨着大數據的發展,現在也有根據大數據畫像而形成的客戶資源,可能你並沒有在這些網站留下號碼,但是他們還是能找到潛在的客戶。

那麼是否被“非法薦股”機構找到就會入坑呢?

早年被坑過的陳雅(化名)告訴“螳螂財經”,“因爲以前被坑過一次所以現在是比較警惕的。前陣子又有薦股電話打來,一開始我也是不信的,但是那個業務員老是給我打電話,就稍微留意了一下,他們前面也沒有收費就給了我幾個股票,我每次都留心觀察了一下,很多一開始都漲得不錯,而且每天有老師教學,講的還不錯”,就在陳女士有些心動並且準備出手前,她向她以前一個正規諮詢公司的投資顧問打聽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圈套。

於是陳女士僥倖逃過一劫,陳女士說:“我一直潛伏在羣裏看消息,只聽老師上課的內容,從來不理那些助理的信息,後來那個帶隊的馬老師發出號令要帶18000人到英國市場做倫敦金,很多人都參加了”。

圖片6.png

(圖左:陳女士發來其網友心聲)(圖右:陳女士與“螳螂財經”對話截圖)

這個案例不過是衆多“非法薦股”以及以薦股爲名做股轉中很常見的例子。

要鑑別是否非法薦股非常容易,第一,公司是否具備證監會發的投資諮詢業務牌照,第二,薦股過程是否對股票做出確定性描述或者承諾收益,第三,正規投顧一定不會在直播間進行股票推薦,而是單獨發送信息並且有風險提示以及他們的執業編號。這幾條都是比較容易區分是否合法薦股的條件之一,關鍵還在於那些“被坑者”自己如何對待薦股這件事。如果貪心或者心存僥倖,那麼人很容易就會成爲不法分子的目標。

整體來看,非法薦股的生存土壤已經被壓縮在很小的範圍,但是這個業務模式卻仍然以各種形式存活下來,有一些甚至還受到了“粉絲們”的保護。

控制規模,夾縫中生存的一小部分

在絕大部分被坑的非法薦股中,其實也存在特殊的一小部分,這些人大多是資深的投資者,有較深的股市投資經驗,他們並不是爲了謀取股民的利益,只是單純以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一部分人。這些人有的以自媒體號,有的以微信羣或QQ羣作爲溝通的媒介。對於這部分人,他們的粉絲們更多是以保護的心態來維護他們心中的“老師”的存在。

鄭茜(化名)對“螳螂財經”說:“一般的薦股電話我是不接也不信的,但我和我老公一起關注一個公衆號,這個號是我同事的朋友開的,公衆號推薦頻率很低,可能一兩個月才更新一次。他會講一些事件驅動投資機會,比如世博會、國慶閱兵等,作者會給我們具體個股,一般提前幾個月就帶粉絲埋伏,然後在事件發生之前帶大家離場。”

“螳螂財經”進一步詢問這個公衆號名稱,不過鄭小姐面露難色不願意透露具體名稱,她說:“作者是我同事的朋友,他現在在控制粉絲的數量,因爲粉絲人數多了,容易引起監管的注意,也不希望作者因此而被封號”。

“你知道這樣推薦股票是非法的麼?”筆者問鄭女士。

“知道啊,但我們能感覺出作者是真心實意想幫助我們,並不是要謀取我們的利益,而且之前我們跟着他操作了好幾次,大部分還是賺了錢的,而且我們已經關注他很久了。”鄭女士真誠且面帶喜悅地說。

“那作者的利益從何而來?”筆者進一步追問。

“作者應該並不靠這個賺錢,他自己也有在操作股票。另外作者開了打賞,如果我們打賞了,作者就會提前告訴具體的買入時機。如果粉絲沒有打賞也能買,只不過作者公佈個股可能就在我們買入之後一個禮拜或者別的時間,可能也有機會賺錢,我和我老公都打賞過。”鄭女士笑着回答。

圖片7.png

在金融投資圈,鄭女士這樣的案例絕不是個例。對於這種非法薦股的模式,監管如何將對待,小而散且不以謀取粉絲利益爲主要目的的非法薦股是否也要取締?當然,我們也應該想到,或許那些被坑者一開始也自以爲自己身處的是這樣一個圈子而不自知,最後才淪爲非法薦股機構的“魚肉”。

完善投顧行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

其實,不論是收割韭菜模式,還是那些不以謀取股民利益爲主要目的的薦股模式,它反映的是我國投資諮詢行業的不完善或者說供需不匹配的情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股票投資者數量達15975.24萬,較上年同期增長9.04%,其中自然人投資者佔比99.76%。另外,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靠後,民衆對投資理財基本上沒有完整的認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股票是什麼就跟着別人進來炒股,龐大的股民數量急需大量專業的投資顧問提供指導。

但是,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2月27日數據顯示,投資顧問數量爲53182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059人,同比增幅提升至17.9%。平均每個投顧要服務3003個人才能基本覆蓋投資者的需求。

顯然,專業投資顧問根本顧不過來。這就造成了大批投資者只能自己摸索投資方法,他們只能從類似直播間、微信羣、自媒體號以及相關財經網站獲取相關的資訊以及得到一些邊緣的炒股知識,這給那些大咖、“股神”、專家等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

如果只打擊非法機構和人員只能治標,短期內解決非法薦股的大量出現,而龐大的股民投資諮詢需求會持續爲這些不法分子提供操作空間。正如肥沃的土壤,光打幾次藥是難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唯一的辦法就是像人造草坪一樣,用標準的草皮覆蓋光禿禿的土地,並且定期維護纔是長久之道。

其實,目前投顧公司只是證券體系裏的一個小分支,以目前證監會發放的投資諮詢牌照在全國也僅有84個。自2017年以來,監管機構一直在打擊黑投顧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一些違規的持牌投顧的監管。今年1月份證監會對32家持牌機構被暫停新增業務,再加上之前停業的,整治力度幾乎佔了行業的半壁江山。

近日,據業內人士王逑(化名)說:“現在我們要復業了,另外一個城市的分公司也已經開始展業了,我們還在過渡階段,過年的時候裁掉了大部分的團隊,工作場地也退掉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正好躲過今年的疫情,不然虧更慘。”現在他們公司正在找場地裝修,預計7月初能夠正式開始,這次整改過後將是更嚴的運營門檻,員工資格審覈以及客戶服務這塊都會做較大調整。王先生進一步談到:“一同被整改A公司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大家都說他們已經沒戲了。另外一家目前在展業的B公司很聰明,因爲他們在大整改前就主動停掉業務自我整改,躲過了這次風波。C公司則在監管之前已經從傳統投顧業務轉型智能投顧去了。”

未來投資諮詢市場將走向何方?非法薦股又將何時劃上句號?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