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儀表精度

問題1. ±(0.25%F.S.+1digit)的溫度表能否保證30±0.2℃的準確度?

F.S. = full scale(全量程)

%F.S. = 引用誤差 =(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

digit翻譯爲"字",是指儀表顯示值最後一位,是最小分辨率

所以,如果該表量程是0-200℃,分辨率是0.1℃,那麼溫度的真值 = 測量值 ± (0.5℃ + 0.1℃) = 顯示值 ± 0.6℃,在指標上是不能保證30±0.2℃的準確度的。所以0.25精度等級的儀表並沒有你想象中精確。

*0.25%F.S.是引用誤差的表示方式(詳見文末資料說明)

 

問題2. ±[0.05% + 0.3°C] Fluke 50II電子溫度計(2000+ RMB),能不能做到30±0.2℃呢?

此處±[0.05% + 0.3°C]實際上是: ±(0.05% rdg + 0.3 °C)

rdg :reading,表示讀數, 0.05%是相對誤差的表示

測量30℃,顯示值實在30±(30*0.0005+0.3)= 30±0.315℃,自然也達不到30±0.2℃要求。

追究其原因,關鍵應該還是在於熱電偶的冷端補償無法做到十分精確,再舉一個例子:

是德34465A(6位半 RMB13000)指標中熱電偶測量一樣只能做到0.3℃之內,但是其PT100測量的精度可以做到±0.05℃,你要知道這些頂級的廠商是很嚴謹的,所以說再好的基準,再好的年穩神馬的,也不過如此,如下圖:

 

問題3. 相比於高精度測量儀表,普通溫度表精度如何?

如 泰仕TES1310(200+ RMB):

 

一看到±1℃你還怎麼指望什麼30±0.2呢?

 

題外: 吉時利DMM6500萬用表指標如何理解?

與問題2中計算方式相同,

10v基準測出的結果,可能均值在10.00000-10.00010間,這是正偏差用+表示,波動範圍是最後正負4個最小單位。以上是一天的精度。一天是10ppm。

同理1.000000kΩ+0.000020,也是正偏差,波動是六個最小單位。所以結果是在真實值加0-20mΩ之間。已經相當準確。相當於20ppm。

所以測1KΩ的標準電阻,24小時內出現最後兩位數字變動是很正常的。所謂6位半不是說測什麼都等只跳動最後一位。

另外需要注意,儀器具備穩定的環境溫度也是先決條件!

相比於是德,吉時利DMM6500的指標數據並不全面,其他指標可以參考:

<1KW-61264-2_DMM_Comparison_Table_102618.pdf>

 

 

參考資料學習:

[引用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82177]

誤差的表示方法分有三種,分別爲:引用誤差、相對誤差和絕對誤差。

  一、引用誤差

  引用誤差=(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例如:2%F.S。

  二、相對誤差

  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測量值)×100%,例如:≤2%。

  三、絕對誤差

  絕對誤差指的是誤差偏離真實值的大小程度,例如:≤±0.01m3/s。

  精度等級,實際上就是最大引用誤差值去掉正、負號及百分號。我國規定的允許誤差大小分成幾個等級。其中工業儀表精度等級有:0.005、0.02、0.05、0.1、0.2、0.35、0.4、0.5、1.0、1.5、2.5、4.0等等,其中,等級級數越小,所代表的精度等級也就越高。一般情況下,工業儀表的精度等級爲0.5~4級,儀表出廠時其精度通常會被標記在儀表刻度標尺或其銘牌上。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用檢測儀表和顯示儀表精確度等級有16個級別:0.01,0.02,(0.03),0.05,0.1,0.2,(0.25),(0.3),(0.4),0.5,1.0,1.5,(2.0),2.5,4.0,5.0,其中括號裏的五個級別一般不被推薦使用,具體依據標準以《GBT 13283-2008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用檢測儀表和顯示儀表精確度等級》爲準。

  那麼儀表的精度該怎麼計算呢?其實,只需按照公式計算即可:儀表精度=(絕對誤差的最大值/儀表量程)×100% 。以上公式取絕對值後再去掉“%”就是精度等級的值數。

  儀表精度是由傳感器的基本誤差極限和影響量(如溫度變化、溼度變化、電源波動、頻率改變等)引起的改變量極限來確定的。 公式爲?:δ=(△max)/(Аmax)×100%。其中,δ爲精度等級;△max爲最大測量誤差;Аmax爲儀表量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