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ll簡介及觸發模式(accept、read、send)

簡介:

  1、epoll的簡單介紹

   2、epoll在LT和ET模式下的讀寫方式

 

一、epoll的接口非常簡單,一共就三個函數: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創建一個epoll的句柄,size用來告訴內核這個監聽的數目一共有多大。這個參數不同於select()中的第一個參數,給出最大監聽的fd+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當創建好epoll句柄後,它就是會佔用一個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進程id/fd/,是能夠看到這個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後,必須調用close()關閉,否則可能導致fd被耗盡。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poll的事件註冊函數,它不同與select()是在監聽事件時告訴內核要監聽什麼類型的事件,而是在這裏先註冊要監聽的事件類型。第一個參數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第二個參數表示動作,用三個宏來表示:
EPOLL_CTL_ADD:註冊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經註冊的fd的監聽事件;
EPOLL_CTL_DEL:從epfd中刪除一個fd;
第三個參數是需要監聽的fd,第四個參數是告訴內核需要監聽什麼事,struct epoll_event結構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events可以是以下幾個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讀(包括對端SOCKET正常關閉);

EPOLLIN事件:
EPOLLIN事件則只有當對端有數據寫入時纔會觸發,所以觸發一次後需要不斷讀取所有數據直到讀完EAGAIN爲止。否則剩下的數據只有在下次對端有寫入時才能一起取出來了。
現在明白爲什麼說epoll必須要求異步socket了吧?如果同步socket,而且要求讀完所有數據,那麼最終就會在堵死在阻塞裏。


EPOLLOUT: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寫;

EPOLLOUT事件
EPOLLOUT事件只有在連接時觸發一次,表示可寫,其他時候想要觸發,那要先準備好下麪條件:
1.某次write,寫滿了發送緩衝區,返回錯誤碼爲EAGAIN。
2.對端讀取了一些數據,又重新可寫了,此時會觸發EPOLLOUT。
簡單地說:EPOLLOUT事件只有在不可寫到可寫的轉變時刻,纔會觸發一次,所以叫邊緣觸發,這叫法沒錯的!
其實,如果真的想強制觸發一次,也是有辦法的,直接調用epoll_ctl重新設置一下event就可以了,event跟原來的設置一模一樣都行(但必須包含EPOLLOUT),關鍵是重新設置,就會馬上觸發一次EPOLLOUT事件。
1. 緩衝區由滿變空.
2.同時註冊EPOLLIN | EPOLLOUT事件,也會觸發一次EPOLLOUT事件
這個兩個也會觸發EPOLLOUT事件

 

EPOLLPRI: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有緊急的數據可讀(這裏應該表示有帶外數據到來);
EPOLLERR: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發生錯誤;
EPOLLHUP:表示對應的文件描述符被掛斷;
EPOLLET: 將EPOLL設爲邊緣觸發(Edge Triggered)模式,這是相對於水平觸發(Level Triggered)來說的。
EPOLLONESHOT:只監聽一次事件,當監聽完這次事件之後,如果還需要繼續監聽這個socket的話,需要再次把這個socket加入到EPOLL隊列裏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事件的產生,類似於select()調用。參數events用來從內核得到事件的集合,maxevents告之內核這個events有多大,這個maxevents的值不能大於創建epoll_create()時的size,參數timeout是超時時間(毫秒,0會立即返回,-1將不確定,也有說法說是永久阻塞)。該函數返回需要處理的事件數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時。

--------------------------------------------------------------------------------------------

 

 

從man手冊中,得到ET和LT的具體描述如下

EPOLL事件有兩種模型:
Edge Triggered (ET)
Level Triggered (LT)

假如有這樣一個例子:
1. 我們已經把一個用來從管道中讀取數據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 這個時候從管道的另一端被寫入了2KB的數據
3. 調用epoll_wait(2),並且它會返回RFD,說明它已經準備好讀取操作
4. 然後我們讀取了1KB的數據
5. 調用epoll_wait(2)......

Edge Triggered 工作模式:
如果我們在第1步將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時候使用了EPOLLET標誌,那麼在第5步調用epoll_wait(2)之後將有可能會掛起,因爲剩餘的數據還存在於文件的輸入緩衝區內,而且數據發出端還在等待一個針對已經發出數據的反饋信息。只有在監視的文件句柄上發生了某個事件的時候 ET 工作模式纔會彙報事件。因此在第5步的時候,調用者可能會放棄等待仍在存在於文件輸入緩衝區內的剩餘數據。在上面的例子中,會有一個事件產生在RFD句柄上,因爲在第2步執行了一個寫操作,然後,事件將會在第3步被銷燬。因爲第4步的讀取操作沒有讀空文件輸入緩衝區內的數據,因此我們在第5步調用 epoll_wait(2)完成後,是否掛起是不確定的。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時候,必須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於一個文件句柄的阻塞讀/阻塞寫操作把處理多個文件描述符的任務餓死。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調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在後面會介紹避免可能的缺陷。
   i    基於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當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時才需要掛起,等待。但這並不是說每次read()時都需要循環讀,直到讀到產生一個EAGAIN才認爲此次事件處理完成,當read()返回的讀到的數據長度小於請求的數據長度時,就可以確定此時緩衝中已沒有數據了,也就可以認爲此事讀事件已處理完成。

Level Triggered 工作模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調用epoll接口的時候,它就相當於一個速度比較快的poll(2),並且無論後面的數據是否被使用,因此他們具有同樣的職能。因爲即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個chunk的數據的時候仍然會產生多個事件。調用者可以設定EPOLLONESHOT標誌,在 epoll_wait(2)收到事件後epoll會與事件關聯的文件句柄從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因此當EPOLLONESHOT設定後,使用帶有 EPOLL_CTL_MOD標誌的epoll_ctl(2)處理文件句柄就成爲調用者必須作的事情。


然後詳細解釋ET, LT:

LT(level triggered)是缺省的工作方式,並且同時支持block和no-block socket.在這種做法中,內核告訴你一個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緒了,然後你可以對這個就緒的fd進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內核還是會繼續通知你的,所以,這種模式編程出錯誤可能性要小一點。傳統的select/poll都是這種模型的代表.

ET(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在這種模式下,當描述符從未就緒變爲就緒時,內核通過epoll告訴你。然後它會假設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經就緒,並且不會再爲那個文件描述符發送更多的就緒通知,直到你做了某些操作導致那個文件描述符不再爲就緒狀態了(比如,你在發送,接收或者接收請求,或者發送接收的數據少於一定量時導致了一個EWOULDBLOCK 錯誤)。但是請注意,如果一直不對這個fd作IO操作(從而導致它再次變成未就緒),內核不會發送更多的通知(only once),不過在TCP協議中,ET模式的加速效用仍需要更多的benchmark確認(這句話不理解)。

在許多測試中我們會看到如果沒有大量的idle -connection或者dead-connection,epoll的效率並不會比select/poll高很多,但是當我們遇到大量的idle- connection(例如WAN環境中存在大量的慢速連接),就會發現epoll的效率大大高於select/poll。(未測試)



另外,當使用epoll的ET模型來工作時,當產生了一個EPOLLIN事件後,
讀數據的時候需要考慮的是當recv()返回的大小如果等於請求的大小,那麼很有可能是緩衝區還有數據未讀完,也意味着該次事件還沒有處理完,所以還需要再次讀取:

這裏只是說明思路(參考《UNIX網絡編程》)

複製代碼

while(rs)
{
  buflen = recv(activeevents[i].data.fd, buf, sizeof(buf), 0);
  if(buflen < 0)
  {
    // 由於是非阻塞的模式,所以當errno爲EAGAIN時,表示當前緩衝區已無數據可讀
    // 在這裏就當作是該次事件已處理處.
    if(errno == EAGAIN)
      break;
      else
      return;
  }

  else if(buflen == 0)
   {
     // 這裏表示對端的socket已正常關閉.
   }
   if(buflen == sizeof(buf)
     rs = 1;   // 需要再次讀取
   else
     rs = 0;
}

複製代碼

 

還有,假如發送端流量大於接收端的流量(意思是epoll所在的程序讀比轉發的socket要快),由於是非阻塞的socket,那麼send()函數雖然返回,但實際緩衝區的數據並未真正發給接收端,這樣不斷的讀和發,當緩衝區滿後會產生EAGAIN錯誤(參考man send),同時,不理會這次請求發送的數據.所以,需要封裝socket_send()的函數用來處理這種情況,該函數會盡量將數據寫完再返回,返回-1表示出錯。在socket_send()內部,當寫緩衝已滿(send()返回-1,且errno爲EAGAIN),那麼會等待後再重試.這種方式並不很完美,在理論上可能會長時間的阻塞在socket_send()內部,但暫沒有更好的辦法.
 

複製代碼

ssize_t socket_send(int sockfd, const char* buffer, size_t buflen)
{
    ssize_t tmp;
    size_t total = buflen;
    const char *p = buffer;

    while(1)
    {   
        tmp = send(sockfd, p, total, 0); 
        if(tmp < 0)
        {   
            // 當send收到信號時,可以繼續寫,但這裏返回-1.
            if(errno == EINTR)
                return -1; 

            // 當socket是非阻塞時,如返回此錯誤,表示寫緩衝隊列已滿,
            // 在這裏做延時後再重試.
            if(errno == EAGAIN)
            {   
                usleep(1000);
                continue;

            }   

            return -1; 

        }   

        if((size_t)tmp == total)
            return buflen;

        total -= tmp;
        p += tmp;

   }

    return tmp;

 }

複製代碼

 

二、epoll在LT和ET模式下的讀寫方式

在一個非阻塞的socket上調用read/write函數, 返回EAGAIN或者EWOULDBLOCK(注: EAGAIN就是EWOULDBLOCK)

從字面上看, 意思是:

 

* EAGAIN: 再試一次

* EWOULDBLOCK: 如果這是一個阻塞socket, 操作將被block

* perror輸出: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總結:

這個錯誤表示資源暫時不夠, 可能read時, 讀緩衝區沒有數據, 或者, write時,寫緩衝區滿了 。

遇到這種情況, 如果是阻塞socket, read/write就要阻塞掉。

而如果是非阻塞socket, read/write立即返回-1, 同 時errno設置爲EAGAIN.

所以, 對於阻塞socket, read/write返回-1代表網絡出錯了.

但對於非阻塞socket, read/write返回-1不一定網絡真的出錯了.

可能是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這時你應該再試, 直到Resource available.

 

綜上, 對於non-blocking的socket,  正確的讀寫操作爲:

讀: 忽略掉errno = EAGAIN的錯誤, 下次繼續讀 

寫: 忽略掉errno = EAGAIN的錯誤, 下次繼續寫 

 

對於select和epoll的LT模式, 這種讀寫方式是沒有問題的. 但對於epoll的ET模式, 這種方式還有漏洞.

 

epoll的兩種模式 LT 和 ET

二者的差異在於 level-trigger 模式下只要某個 socket 處於 readable/writable 狀態,無論什麼時候

進行 epoll_wait 都會返回該 socket;而 edge-trigger 模式下只有某個 socket 從 unreadable 變爲 readable 或從

unwritable 變爲 writable 時,epoll_wait 纔會返回該 socket。如下兩個示意圖:

從socket讀數據:

 

 

 

往socket寫數據

所以, 在epoll的ET模式下, 正確的讀寫方式爲:

讀: 只要可讀, 就一直讀, 直到返回0, 或者 errno = EAGAIN

寫: 只要可寫, 就一直寫, 直到數據發送完, 或者 errno = EAGAIN

 

正確的讀:

複製代碼

n = 0;
while ((nread = read(fd, buf + n, BUFSIZ-1)) > 0) {
    n += nread;
}
if (nread == -1 && errno != EAGAIN) {
    perror("read error");
}

複製代碼

 

 正確的寫:

複製代碼

int nwrite, data_size = strlen(buf);  
n = data_size;  
while (n > 0) {  
    nwrite = write(fd, buf + data_size - n, n);  
    if (nwrite < n) {  
        if (nwrite == -1 && errno != EAGAIN) {  
            perror("write error");  
        }  
        break;  
    }  
    n -= nwrite;  
}  

複製代碼

 

正確的accept,accept 要考慮 2 個問題

(1) 阻塞模式 accept 存在的問題

考慮這種情況: TCP 連接被客戶端夭折,即在服務器調用 accept 之前,客戶端主動發送 RST 終止

連接,導致剛剛建立的連接從就緒隊列中移出,如果套接口被設置成阻塞模式,服務器就會一直阻塞

在 accept 調用上,直到其他某個客戶建立一個新的連接爲止。但是在此期間,服務器單純地阻塞在

accept 調用上,就緒隊列中的其他描述符都得不到處理.

 

解決辦法是把監聽套接口設置爲非阻塞,當客戶在服務器調用 accept 之前中止某個連接時,accept 調用

可以立即返回 -1, 這時源自 Berkeley 的實現會在內核中處理該事件,並不會將該事件通知給 epoll,

而其他實現把 errno 設置爲 ECONNABORTED(A connection has been aborted.) 或者 EPROTO(Protocol error.) 錯誤,我們應該忽略這兩個錯誤。

 

(2) ET 模式下 accept 存在的問題

考慮這種情況:多個連接同時到達,服務器的 TCP 就緒隊列瞬間積累多個就緒連接,由於是邊緣觸發模式,

 epoll 只會通知一次,accept 只處理一個連接,導致 TCP 就緒隊列中剩下的連接都得不到處理。

 

 解決辦法是用 while 循環抱住 accept 調用,處理完 TCP 就緒隊列中的所有連接後再退出循環。如何知道

 是否處理完就緒隊列中的所有連接呢? accept  返回 -1 並且 errno 設置爲 EAGAIN 就表示所有連接都處理完。

 

綜合以上兩種情況,服務器應該使用非阻塞地 accept, accept 在 ET 模式下 的正確使用方式爲:

複製代碼

while ((conn_sock = accept(listenfd,(struct sockaddr *) &remote, (size_t *)&addrlen)) > 0)   
{  
     handle_client(conn_sock);  
} 
if (conn_sock == -1) {  
    if (errno != EAGAIN && 
      errno != ECONNABORTED && 
      errno != EPROTO && 
      errno != EINTR)   
       perror("accept");  
}  

複製代碼

 

一道騰訊後臺開發的面試題

使用Linux epoll模型,水平觸發模式;當socket可寫時,會不停的觸發 socket 可寫的事件,如何處理?

 

第一種最普遍的方式:

需要向 socket 寫數據的時候才把 socket 加入 epoll ,等待可寫事件。

接受到可寫事件後,調用 write 或者 send 發送數據。。。

當所有數據都寫完後,把 socket 移出 epoll。

 

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即使發送很少的數據,也要把 socket 加入 epoll,寫完後在移出 epoll,有一定操作代價。

 

一種改進的方式:

開始不把 socket 加入 epoll,需要向 socket 寫數據的時候,直接調用 write 或者 send 發送數據。

如果返回 EAGAIN,把 socket 加入 epoll,在 epoll 的驅動下寫數據,全部數據發送完畢後,再移出 epoll。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數據不多的時候可以避免 epoll 的事件處理,提高效率。

 

最後貼一個使用epoll, ET模式的簡單HTTP服務器代碼:

複製代碼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netinet/tcp.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sys/sendfile.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rings.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define MAX_EVENTS 10  
#define PORT 8080  
  
//設置socket連接爲非阻塞模式  
void setnonblocking(int sockfd) {  
    int opts;  
  
    opts = fcntl(sockfd, F_GETFL);  
    if(opts < 0) {  
        perror("fcntl(F_GETFL)\n");  
        exit(1);  
    }  
    opts = (opts | O_NONBLOCK);  
    if(fcntl(sockfd, F_SETFL, opts) < 0) {  
        perror("fcntl(F_SETFL)\n");  
        exit(1);  
    }  
}  
  
int main(){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nts[MAX_EVENTS];  
    int addrlen, listenfd, conn_sock, nfds, epfd, fd, i, nread, n;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remote;  
    char buf[BUFSIZ];  
  
    //創建listen socket  
    if( (listen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 {  
        perror("sockfd\n");  
        exit(1);  
    }  
    setnonblocking(listenfd);  
    bzero(&local, sizeof(local));  
    local.sin_family = AF_INET;  
    local.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local.sin_port = htons(PORT);  
    if( bind(listenfd, (struct sockaddr *) &local, sizeof(local)) < 0) {  
        perror("bind\n");  
        exit(1);  
    }  
    listen(listenfd, 20);  
  
    epfd = epoll_create(MAX_EVENTS);  
    if (epfd == -1) {  
        perror("epoll_create");  
        exit(EXIT_FAILURE);  
    }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listenfd;  
    if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listenfd, &ev) == -1) {  
        perror("epoll_ctl: listen_sock");  
        exit(EXIT_FAILURE);  
    }  
  
    for (;;) {  
        nfds = epoll_wait(epfd, events, MAX_EVENTS, -1);  
        if (nfds == -1) {  
            perror("epoll_pwait");  
            exit(EXIT_FAILURE);  
        }  
  
        for (i = 0; i < nfds; ++i) {  
            fd = events[i].data.fd;  
            if (fd == listenfd) {  
                while ((conn_sock = accept(listenfd,(struct sockaddr *) &remote,   
                                (size_t *)&addrlen)) > 0) {  
                    setnonblocking(conn_sock);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ev.data.fd = conn_sock;  
                    if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onn_sock,  
                                &ev) == -1) {  
                        perror("epoll_ctl: add");  
                        exit(EXIT_FAILURE);  
                    }  
                }  
                if (conn_sock == -1) {  
                    if (errno != EAGAIN && errno != ECONNABORTED   
                            && errno != EPROTO && errno != EINTR)   
                        perror("accept");  
                }  
                continue;  
            }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  
                n = 0;  
                while ((nread = read(fd, buf + n, BUFSIZ-1)) > 0) {  
                    n += nread;  
                }  
                if (nread == -1 && errno != EAGAIN) {  
                    perror("read error");  
                }  
                ev.data.fd = fd;  
                ev.events =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if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MOD, fd, &ev) == -1) {  
                    perror("epoll_ctl: mod");  
                }  
            }  
            if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  
                sprintf(buf, "HTTP/1.1 200 OK\r\nContent-Length: %d\r\n\r\nHello World", 11);  
                int nwrite, data_size = strlen(buf);  
                n = data_size;  
                while (n > 0) {  
                    nwrite = write(fd, buf + data_size - n, n);  
                    if (nwrite < n) {  
                        if (nwrite == -1 && errno != EAGAIN) {  
                            perror("write error");  
                        }  
                        break;  
                    }  
                    n -= nwrite;  
                }  
                close(fd);  
            }  
        }  
    }  
  
    return 0;  
}  

複製代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