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碩士畢業、大型國企工作的我辭職轉行做了保險經紀人

​一、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該怎麼做?

我來自河南信陽的一個小山村,家中姐弟三人,老姐名校985碩士畢業,二哥一小飯店老闆,我呢,上海某大學IT碩士研究生。

我向來是一個穩重的人,一直以來,也都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高中考大學,大學後考研,研究生畢業後選擇上海一家大型國企做信息安全工程師,截止今日正好滿一年,一切都那麼地順其自然。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今年在家歇了挺長時間,也是初中住校以來在家度過的最長的一個春節。3月初隔離結束後,結束線上辦公正式到公司上班。3月12號本是一個應該高興的好日子,因爲這天是我的28歲生日,晚上回到家莫名的煩躁。我一向是睡眠質量很好的人,躺牀上放下手機10分鐘內就能睡着,一覺到天亮的那種,可是那天晚上,我失眠了,28歲的我沒車沒存款不敢找對象。我真的要像大多數人一樣,兢兢業業做了好幾年,一旦年齡大了、公司業績受到內外部因素影響隨時都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省喫儉用幾年存了點錢再找親戚朋友借點在一二線城市付了個首付,卻用最好的年華背上了一輩子的房貸嗎?

我一直在想,畢業工作一年了,也進入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國企,對很多人來說,就這樣在單位勤勤懇懇、本本分分的工作,趁年輕多學點技術再謀求發展纔是正確的人生道路。可是,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的工作真的是自己喜歡的嗎?這一年來,自己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繼續走下去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規劃嗎?一連串的自我反省讓我確定了,我應該選擇一個朝陽行業,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選擇一個寧願犧牲自己娛樂時間也要去學習的行業。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裏我瞭解了自己喜歡的幾個行業,我所選行業的標準就是要符合中國國情和國家大勢,是一個朝陽行業、利國利民,並且在以後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我先後瞭解了在線教育、短視頻、電商,這些都是在疫情之下發展不錯的行業,但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是很難做成功的。

直到接下來的一天偶然瞭解到保險業,這個在此之前我從未關注過的行業、即便是研究生學歷的我此前也不敢苟同的行業引起了我的關注。從主體保險公司(例如:中國**安、中國**壽...)到保險經紀公司(明亞、大童...),從保險代理人(主體保險公司銷售)到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公司銷售)。接下來的半個月我都在瞭解保險業相關的政策、資訊、行業前景、職業發展等等。最終,我發現-保險經紀人-就是我想要從事並苦苦追尋的職業,儘管我還是個小白,但研究生畢業的我最不缺少的應該就是學習的能力。

所以,4月16日我毅然跟部門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很多朋友同事都說這次疫情影響面太大了,等疫情過去了找一個其他行業,但是別輕易轉行;還有朋友說,你一個讀書近20年的研究生去賣保險?掃地大媽都能做啊。我承認他們有些人也許是爲了我好,爲我這個所謂的研究生感到不值,畢竟從河南省內那貧瘠的大學教育資源水平一路突圍到上海這個全球金融中心,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同時我也認知到哪怕高學歷人才對保險業的瞭解堪稱“無知”來形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而如今國內的保險業真的是今非昔比,很多人仍然不瞭解商業保險的重要性甚至嗤之以鼻。

二、保險業發展前景

保險行業真正意義上進入中國是從1980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近40個年頭了。然而這個行業給大部分國民留下的印象還是不靠譜、備受質疑,理賠的糾紛、銷售的誤導、狂熱的營銷手法都給消費者留下了很深的負面的印象。

然而,真正的好產品是經受的住國家政策和時間的檢驗的,隨着生活提高以及社會風險人們對風險意識加強,居民對家庭及自身風險保障意識逐漸重視。從發展趨勢看,保險產品作爲能夠兼顧風險保障和保值增值服務的金融產品,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發揮着無可替代的作用。

從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來看,我國在推進保險行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制定上不遺餘力。2015年我國開始着手進行養老金改革,力圖通過引入商業養老保險來扭轉日趨嚴峻的養老形勢;2016年3月份出臺了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限制措施;2017年5月份又出臺了規範兩全、年金保險等快速返還型產品設計行爲。。。

瑞再研究院發佈的sigma報告指出,中國和亞洲新興市場依然是保險業增長的引擎,中國極有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成爲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安聯在此前一項研究中也預計,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保險市場的增長,在未來十年,中國的保費規模將每年增長14%。

三、衆多保險經紀公司,爲什麼選明亞?

衆多保險經紀公司,爲什麼選明亞?每個人都有自己做決定的一套標準,明亞的發展理念也正是我追尋的。

明亞使命:通過客觀中立的專業化服務,幫助客戶“清清楚楚瞭解風險,明明白白購買保險,踏踏實實享受生活”;

明亞司訓:爲人做事 盡心盡力 客戶至上 專業卓越 有愛開放 共生同成;

保險經紀的角色:代表客戶利益,保持客觀中立;

明亞是保險行業一股清流,是三觀正、福利好,真正爲客戶負責的公司。明亞被譽爲保險行業的“學習委員”,碩士博士司空見慣、其中不乏清華北大高學歷人才,海歸、律師、醫生、企業高管雲集。

截止2019年底,明亞簽約人身險公司67家,財產險公司48家,相互保險公司2家,是目前市場簽約保險公司和業務類型最多的經紀公司。有足夠的底氣爲委託人提供客觀中立的服務。

國際知名調研公司《摩根斯坦利》對明亞服務品質進行了匿名暗訪,得‌出了以下結論:1)明‌亞是真正堅‌持了客觀中‌立。推薦的產品與傭‌金高‌低並無關‌聯。年金‌險的銷量甚至與佣金率呈現負相‌關。

2)明‌亞服務的質‌量與專‌業度穩居中介行業第一。接近6成客戶來自“轉介紹”與“網‌絡”。

四、爲什麼不做代理人,而選擇了保險經紀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17、118條定義:

保險法第117條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爲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

保險法第118條,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爲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

保險代理人☞: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只代表自己任職公司

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公司銷售人員,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

因此,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存在以下區別:

1、代表的利益方不同

保險代理人接受保險公司委託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經紀人接受客戶委託代表的是客戶的利益

2、立場不同

根據保險法的定義來講:

保險代理人是幫助保險公司銷售自己的產品,服務於保險公司,例如中國**安、中國**壽等等。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客戶立場,提供諮詢服務,爲客戶配置保險產品,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

以下爲《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定義:

保險經紀人不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從前期提供諮詢服務,提供配置保險方案,到後期理賠,保險經紀人秉持客觀、中立,關鍵時刻可以跟保險公司溝通協商,爭取客戶利益最大化。

3、產品不同:

保險代理人只能銷售一家公司的產品,客觀來講,不是所有產品都是最有優勢的。

保險經紀人能提供多家產品選擇、對比,可謂貨比三家,現在明亞已經和幾十家壽險保險公司及幾十家財險保險公司合作,從衆多保險公司中優選產品進行組合配置方案、一站式服務。

4、操作的模式不同

經紀人可以給客戶操作多家保險公司同時投保:

一是每家公司的免體檢保額不同,可使客戶高保額且免體檢承保並分散將來可能產生糾紛的風險。

二是對於有病史的客戶來講,可在多家公司覈保結果出來後選擇最理想的結果承保同時也節約了客戶的時間。

保險經紀人能夠幫助客戶完成前期的需求分析和診斷、產品篩選和方案定製、完成投保手續、中期的日常保全和續期、後期的協助理賠等一條龍服務,真正做到讓客戶省時,省心,省力,省錢(通過產品組合,可以讓客戶在同等保額的情況下節省10%-30%的保費)。

和客戶接觸的過程中,作爲保險經紀人,我們不會預設任何立場,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所以可以真正地站在客戶的立場上,從客戶真實的家庭情況出發,通過分析,找到家庭的保障缺口,爲家庭定製專屬的保障方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