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三十二):習題解析

一、電路交換&分組交換

  1. 考慮一個應用程序以穩定的速率傳輸數據(例如,發送方每 k 個時間單元產生一個 N 比特 的數據單元,其中 k 較小且固定)。另外,當這個應用程序啓動時,他將連續運行相當長的 一段時間。回答下列問題:
    a、是分組交換網還是電路交換網更爲合適這種應用?
    電路交換網,因爲應用將以穩定速率,持續長時間運行,因此可以爲其保留帶寬,可保證應用程序以穩定的速率接收數據
    b、假定使用了分組交換網,並且該網中的所有流量都來自如上所述的這種應用程序,此外, 假定該應用程序數據傳輸速率的總和小於每條鏈路的各自容量。需要某種形式的擁塞控制嗎?爲什麼?
    不需要,應用程序數據傳輸速率總和小於每條鏈路容量
  2. 考慮兩臺主機 A 和 B 由一條速率爲 Rbps 的鏈路連接,假定這兩臺主機相隔 m 米,該鏈路的傳輸速率爲 s m/s 主機 A 向 B 發送長度爲 L 比特的分組
    a、用 m 和 s 來表示傳播時延
    因爲傳播時延是在連路上的時間,所以是距離/傳輸速度=m/s
    b、用 L 和 R 來確定該分組的傳輸時間
    分組傳輸時間=分組大小/鏈路速率=L/R
    c、忽略處理和排隊時延,得出端到端時延的表達式
    端到端時延=分組處理時間+傳播時延=L/R+m/s
    d、假定主機 A 在時刻 t=0 開始傳輸該分組,在時刻 t=dtrans,該分組的最後一個比特在什 麼地方?
    dtrans時,最後一個比特剛剛離開主機A
    e、假定 dprop 大於 dtrans,在時刻 dtrans,該分組的第一個比特在何處
    dprop>dtrans,代表第一個比特在鏈路上
    f、假定 dprop 小於 dtrans,在時刻 dtrans,該分組的第一個比特在何處
    已經到達主機B
    g、假定 s=2.5x10^8,L=120 比特,R=56kbps,求出使 dprop 等於 dtrans 的距離 m
    要求傳播時延=傳輸時延,即m/s=L/R,代入計算可以知道m=536KM
  3. 假定用戶共享一條 3Mbps 的鏈路,又設每個用戶傳輸時要求 150kbps ,但是每個用戶僅有 10% 的時間傳輸 (參見 1. 3 節關於分組交換與電路交換的對比的討論)
    a、當時用電路交換時,能夠支持多少用戶?
    電路交換獨佔某一部分鏈路(時分或頻分),要求鏈路充分利用,則爲3mbps/150kbps=20
    b、假定使用分組交換,求出給定用戶正在傳輸的概率
    分組交換不需要獨佔某一部分鏈路,故P=0.1
  4. a、假定有 N 個分組同時到達一條當前沒有分組傳輸或排隊的鏈路。每個分組長爲 L,鏈路傳輸速率爲 Rc,對 N 個分組而言,其平均排隊時延是多少?
    第一個分組的排隊時延爲 0, 第二個 L/R, 第三個 2L/R,第 N 個 (N-1)L/R,因此平均排 隊時延爲 (L/R + 2L/R + … + (N-1)L/R) / N = (N-1)L/2R
    b、現在假定每隔 LN/R 秒有 N 個分組同時到達鏈路。一個分組的平均排隊時延是多少?
    當下一批 N 個分組到達時,上一批已經傳完,因此平均排隊時延爲 (N-1)L/2R
  5. 假定兩臺主機 A 和 B 相隔 20000km,由一條直接的 R =2Mbps 的鏈路相連 假定跨越該鏈路 的傳播速率是 2.5x108m/s
    a、計算帶寬-時延積 Rxtprop
    tprop = 20000km / 2.5*10^8m/s = 0.08s;R * tprop = 1.6 * 105 b
    b、考慮從主機 A 到主機 B 發送一個 800000 比特的文件。假定該文件作爲一個大的報文連續發送。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在鏈路上具有的比特數量最大值是多少?
    就是帶寬-時延積=160000bits
    c、給出帶寬-時延積的一種解釋。
    鏈路上的比特數量最大值
    d、在該鏈路上一個比特的寬度(以米計)是多少?它比一個足球場更長嗎?
    寬度 = 鏈路長度/帶寬延遲乘積=20 000km/160 000 bits = 125 m
    e、根據傳播速率 s、帶寬 R 和鏈路 m 的長度,推導出一個比特寬度的一般表示式
    s/R
  6. 在包括因特網的現代分組交換網中,源主機將長應用層報文(如一個圖像或音樂文件)分段爲較小的分組並向網絡發送。接收方則將這些分組重新裝配爲初始報文,我們稱這個過程爲報文分段。圖1-27 顯示了一個報文在報文不分段或報文分段情況下的端到端傳輸。考慮一個長度爲8x10^6比特的報文,他在圖1-27中從源發送到目的地。假定在該圖中的每段鏈路是 2Mbps 忽略傳播、排隊和處理時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考慮從源到目的地發送該報文且沒有報文分段 從源主機到第一臺分組交換機移動報文需要多長時間?記住,每臺交換機均使用存儲轉發分組交換,從源主機移動該報文到目的主機需要長時間?
    第一個分組交換需要的時間爲=報文大小/鏈路速率= 8 * 10^6 / 2 * 10^6 sec = 4 sec
    源主機到目的主機有三段鏈路,需要時間爲 3 * 4 = 12 sec

    b、現在假定該報文被分段爲800個分組,每個分組10000比特長 從源主飢移動第一個分組到第一臺交換機需要多長時間?從第一臺交換機發送第一個分組到第二臺交換機,從源主機發送第二個分組到第一臺交換機各需要多長時間?什麼時候第二個分組能被第一臺交換機全部收到?
    從源主機發送第一個分組到第一臺交換機1 * 10^4 / 2 * 10^6 sec = 5 m sec
    從第一臺交換機發送第一個分組到第二臺交換機時間 = 從源主機發送第二個分組到第一臺交換機時間 = 2 * 5 m sec = 10 m sec

    c、當進行報文分段時,從源主機向目的主機移動該文件需要多長時間?將該結果與( a) 的答案進行比較並解釋之
    第一個分組到達目的地時,花費的時間爲 5 m sec * 3 = 15 m sec,之後,每隔 5 秒將會有一個分組被接收,一共有 800 個分組 ,除去第一個分組,傳輸該文件所需要的時間爲 15 m sec + 799 * 5 msec = 4.01 sec。
    d、除了減小時延外,使用報文分段還有什麼原因?
    便於檢測錯誤並重傳;不分段的大包容易使路由器緩存不足導致丟包;
    e、討論報文分段的缺點
    分組需要排序;需加上首部信息

二、擁塞控制

  1. UDP TCP使用反碼來汁算它們的檢驗和。假設你有下面3個比特字節::01010011, 01100110,
    01110100。這些8比特字節和的反碼是多少?(注意到儘管 UDP TCP使用16比特的字來計算檢驗和,但對於這個問題,你應該考慮8比特和)。寫出所有工作過程。UDP爲什麼要用該和的反碼,即爲什麼不直接使用該和呢?使用該反碼方案,接收方如何檢測出差錯? 比特的差錯將可能檢測不出來嗎? 比特的差錯呢?
    首先,來計算一下反碼
    01010011+01100110+01110100=00101110
    取反得到00101110
    檢測的時候,只需要檢測當前的三個字節相加取反(即計算當前的檢驗和)與發送過來的檢驗和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則證明發生了錯誤。但是如果有偶數個錯誤就有可能發送忽略,比方說第一個字節和第二個字節的相同位發生了錯誤,此時相加的結果不會有影響。
  2. 考慮我們改正協議rdt2.0的動機。試說明如圖3-57所示的接收方與如圖3-11所示的發送方運行時,接收方可能會引起發送方和接收方進入死鎖狀態,即雙方部在等待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首先來看看發送方,發送方開始處於等待上面的調用1的狀態,而此時接收者處於等待下面的1的狀態。
    然後,發送方發送序列號爲1的數據包,並進入等待ack或nak1狀態
    如果,接收方接收到了序列號爲1的數據包,將會發送一個ACK,並進入從下面等待0的狀態,等待序列號爲0的數據包
    此時,如果ack損壞或者丟失,那麼發送方將會持續發送序列號爲1的數據包,而此時接收方在等待序列號爲0的數據包,所以會進行nak操作
    此時,進入死鎖
  3. 考慮一個GBN協議,其發送方窗口爲4,序號範圍爲1024。假設在時刻t,接收方期待的下一個有序分組的序號是k。假設媒體不會對報文重新排序。回答以下問題:
    a、在t時刻,發送方窗口內的報文序號可能是多少?論證你的回答
    在這裏的窗口長度爲N=4,假設接收方已經接收到分組k-1,並且已經對該分組以及之前的所有分組進行了確認。如果所有這些確認信息都已經被髮送方接收,那麼發送方的窗口是[k, k+N-1]。接下來假設所有這些ACK都沒有被髮送方接收。在這種情況下,發送方的窗口包含k-1和直到包括k-1之前的N的分組.因此發送方的窗口是[k-N, k-1]。因此,發送方的窗口大小是4,並且從[k-N, k+N-1]中的某個數開始。
    b、在t時刻,在當前傳播回發送方的所有可能報文中, ACK字段的所有可能值是多少?論證你的回答
    這就是第二種情況,即發送了[k-4,k-1]的分組,並正在等待這些分組對應的ACK。因爲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說明此時已經成功發送了之前窗口內的所有分組,而當前窗口內的分組還沒有開始發送,所以不存在等待的ACK,此時相當於是接收方在等待發送方。
  4. 對下面的問題判斷是非,並簡要地證實你的回答:
    a、對於 SR 協議,發送方可能會收到落在其當前窗口之外的分組的 ACK
    是對的,因爲如果發生了超時,此時會自動默認爲分組已經丟失,而可能並沒有丟失,只是由於鏈路速率問題,對應的ACK沒有到達。簡單地講就是,如果第一次超時後重發了分組,而在重發之後收到了分組的ACK,此時會移動窗口,但是第二次分組(重發)的ACK還沒有到達。
    b、對於 GBN 協議,發送方可能會收到落在其當前窗口之外的分組的 ACK
    是對的,因爲GBN是回退N步的窗口,也可能發生因爲超時導致第二次分組(重發)的ACK在窗口移動之後到達
    c、當發送方和接收方窗口長度都爲1時,比特交替協議與 SR 協議相同
    是對的,因爲此時比特交替協議中不存在一個順序的概念,因爲只有一個數據包
    d、當發送方和接收方窗口長度都爲1時,比特交替協議與 GBN 協議相同
    是對的,因爲此時比特交替協議中不存在一個順序的概念,因爲只有一個數據包,即此時SR協議和GBN協議是等效的
  5. 主機A和B經一條TCP連接通信,並且主機B已經收到了來自A的最長爲126字節的所有字節。假定主機A隨後向主機B發送兩個緊接着的報文段。第一個和第二個報文段分別包含了80字節和40字節的數據。在第一個報文段中,序號是127,源端口號是302,目的地端口號是80。無論何時主機B接收到來自主機A的報文段,它都會發送確認。
    a、在從主機A發往B的第二個報文段中,序號、源端口號和目的端口號各是什麼?
    在TCP中,報文段的序號爲最小字節的序號,也就是說,第二個報文段的序號爲127+80=207,同理,如果還有第三個報文段,則第三個報文段的序號爲207+40=247。而源端口號和目的端口號都是一致的,即302和80
    b、如果第一個報文段在第二個報文段之前到達,在第一個到達報文段的確認中,確認號、源端口號和目的端口號各是什麼?
    TCP報文的確認號是下一個期待報文(有序)的報文序號,也就是說,第一個報文序號爲127,他的下一個報文是207,所以第一個到達報文的確認號爲207,源端口號爲302,目的端口號爲80
    c、如果第二個報文段在第一個報文段之前到達,在第一個到達報文段的確認中,確認號是什麼?
    TCP報文的確認號是下一個期待報文(有序)的報文序號,由於第二個報文段在第一個之前到達,此時是一個無序的狀態,他需要先得到第一個報文段以得到一個有序的狀態,再期待下一個報文段,所以,確認號不是下一個報文段的247,而是第一個報文段的序號127。
    d、假定由A發送的兩個報文段按序到達 。第一個確認丟失了而第二個確認在第一個超時間隔之後到達。畫出時序圖,顯示這些報文段和發送的所有其他報文段和確認 (假設沒有其他分組丟失)。對於圖上每個報文段,標出序號和數據的字節數量;對於你增加的每個應答,標出確認號
    就是三個階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是發送,和正常接收,此時會返回兩個ACK,確認號分別是207和247
    然後由於207的確認遲遲不到,所以觸發了超時條件,會重新發送一個127,而接收方接收到127後,發現已經存在,說明127的ACK發生了丟失,但由於207已經到了,所以就繼續順延,發送一個127的ACK,但其中的確認號是下一個期待報文序號247
  6. 考慮圖 3-58 假設 TCP Reno是一個經歷如上所示行爲的協議。回答下列問題 在各種情況中,簡要地論證你的回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 指出TCP慢啓動運行時的時間間隔
    慢啓動窗口長度是指數型增長,所以很明顯,有兩次,分別是[1,6]和[23,26]
    b. 指出TCP擁塞避免運行時的時間間隔
    擁塞避免窗口長度是線性增長的,所以很明顯,有兩次,分別是[6,16]和[17,22]
    c. 在第16個傳輸輪迴之後,報文段的丟失是根據3個冗餘 ACK 還是根據超時檢測出來的?
    因爲第16個時並沒有降到1重新開始,所以很明顯是3個冗餘ACK造成的
    d. 在第22個傳輸輪迴之後,報文段的丟失是根據3個冗餘 ACK 還是根據超時檢測出來的?
    因爲第22個時從1重新開始,所以很明顯是超時檢測出來的
    e. 在第1個傳輸輪迴裏,sstbresh的初始值設置爲多少?
    第1個輪迴中,慢啓動最大到32,然後一點一點向上增加,所以這個時候ssthresh的初始值應該爲32,直到第6個輪迴後纔開始發生改變
    f. 在第18個傳輸輪迴裏,ssthresh的值設置爲多少?
    第18個輪迴是在發生了冗餘ACK之後,發生了減半,即從42到21,然後繼續進行擁塞避免算法,在一點點增加,如果從17開始計算,則18的時候爲22;如果從18開始計算,那麼應該爲21
    g. 在第24個傳輸輪迴裏,ssthresh的值設置爲多少?
    第24個輪迴是發生了超時之後,此時閾值減半,超時發生在第22輪,此時閾值爲29.丟包減半後重新開始,此時不會影響閾值,所以閾值一直爲14
    h. 在哪個傳輸輪迴內發送第70個報文段
    [1,6]是指數發送,即分別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然後進入指數增加狀態,所以第70個分組是在第7輪發送的
    i. 假定在第26個傳輸輪迴後,通過收到3個冗餘ACK檢測出有分組丟失,擁塞的窗口長度和ssthresh 的值應當是多少?
    第26個時已經進行了三次+1操作,然後容易會設置爲當前的一般,即閾值爲4,窗口長度爲7
    j. 假定使用 TCP Tahoe (而不是TCP Reno),並假定在第16個傳輸輪迴收到3個冗餘ACK。在第19個傳輸輪迴,ss Lhresh 和擁塞窗口長度是什麼?
    tahoe與reno的區別是tahoe沒有快速恢復,如果是冗餘ACK,也會將窗口大小置爲1重新慢啓動。閾值爲21,窗口大小爲4
    k. 再次假設使用TCPTahoe,在第22個傳輸輪迴有一個超時事件。從第17個傳輸輪迴到第22個傳輸輪迴(包括這兩個傳輸輪迴) ,一共發送了多少分組?
    這裏面是一個指數增加的過程,超時導致從1開始重啓,所以
    17輪 1包(慢啓動狀態)
    18輪 2包
    19輪 4包
    20輪 8包
    21輪 16包
    22輪 21包(仍然是慢啓動狀態,但由於不能超過閾值,所以就只能取到閾值)
    綜上,爲1+2+4+8+16+21=52包

三、網絡層

  1. 書中我們使用了術語面向連接服務來描述運輸層,使用了術語連接服務來描述網絡層,爲何有這樣微妙的差異?
    簡單地講,就是因爲運輸層使用了網絡層所提供的連接服務。在運輸層中,他將每一臺電腦看成一個對象,運輸層所需要只是調用網絡層封裝好的函數,在任意兩個對象之間請求建立連接,而不需要知道連接具體是如何建立的;網絡層則需要接收運輸層的請求,並在兩個具體的電腦對象之間依靠現有的物理鏈路嘗試建立連接,並傳輸運輸層想要傳輸的數據。所以說運輸層是面向連接的,而網絡層是負責連接服務的。
  2. 考慮具有前綴128.119.40.128/26的一個子網。給出能被分配給該網絡的一個IP地址(形式爲xxx.xxx.xxx.xxx)的例子。假定一個ISP擁有形式爲128.119.40.64/26的地址塊。假定它要從該地址塊生成4個子網,每塊具有相同數量的IP地址。這4個子網(形式a.b.c.d/x)的前綴是什麼?
    前綴不變,後6位比特可變,故IP地址範圍爲128.119.40.128 ~ 128.119.40.191
    由於需要產生四個子網,每個子網需要具有相同的IP地址數,所以只需要從後6位比特中選擇高2位作爲劃分的前綴,每個子網可以有16個IP地址
    四個字網的前綴爲:128.119.40.64/28、128.119.40.80/28、128.119.40.96/28、128.119.40.112/28
  3. 考慮向具有700字節MTU的一-條鏈路發送–個2400字節的數據報。假定初始數據報標有標識號422。將會生成多少個分片?在生成相關分片的數據報中的各個字段中的值是多少?
    由於IP數據報的首部字節爲20,故每個數據字段的最大大小=700-20=680,所以需要(2400-20)/680=>4個數據報。其中最後一個數據報不滿。
    標誌號:均爲422
    長度:前三個都是700,最後一個爲2400-20-3*680+20=360字節
    偏移量:0/85/170/255
    flag:前3個的flag爲1,最後一個爲0
  4. 考慮下面的網絡。對於標明的鏈路費用,用Dijkstra最短路徑算法計算出從x到所有網絡節點的最短路徑。通過計算一個類似於表4-3的表,說明該算法是如何工作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將x作爲根節點,將x的最直接的關聯點y、z、v、w加入到表中
    然後,從y、z、v、w中選擇最近的v,將其作爲第一跳轉點,進行路徑長度更新
    以此類推,得到上表
    從結點x到結點t的最少費用爲7,路徑爲xvt
    從結點x到結點u的最少費用爲6,路徑爲xvu
    從結點x到結點v的最少費用爲3,路徑爲xv
    從結點x到結點w的最少費用爲6,路徑爲xw
    從結點x到結點y的最少費用爲6,路徑爲xy
    從結點x到結點z的最少費用爲8,路徑爲xz
  5. 考慮下圖所示的網絡。假設每個節點初始時知道到每個鄰居的費用。考慮距離向量算法,並給出節點z的距離表表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距離向量法,首先需要得到所有的點的一張二維相連表,即初始表格,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然後,選擇最小的uv線路進行更新,將v點接入後,得到更新後的表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然後,選擇y點進行更新,得到更新後的表格,以此類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四、鏈路層

  1. 假設某分組的信息內容是比特模式1110 0110 1001 1101,並且使用了偶校驗方案。在採用二維奇偶校驗方案的情況下,包含該檢驗比特的字段的值是什麼?你的回答應該使用最小長度檢驗和字段。
    首先,確定二維奇偶校驗表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有偶數個1則爲0,否則爲1。
  2. 考慮5比特生成多項式,G=10011,並且假設D的值爲1010101010。R的值是什麼。
    由CRC得到r=b(G)-1=4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故R=0100
    注意是異或操作即可
  3. 前面講過,使用CSMA/CD協議,適配器在碰撞之後等待K512比特時間,其中K是隨機選取的。對於K=100,對於一個10Mbps的廣播信道,適配器返回到第二步要等多長時間?對於100Mbps的廣播信道來說呢?
    **K=100,對於10MBPS。時間爲100
    512/10^6=5.12ms
    K=100,對於100MBPS。時間爲100*512/10^7=0.512ms**
  4. 假設結點A和結點B在相同的10Mbps廣播信道上,並且這兩個結點的傳播時延爲245比特時間。假設A和B同時發送以太網幀,幀發生了碰撞,然後A 和B在CSMA/CD算法中選擇不同的K值。假設沒有其他結點處於活躍狀態,來自A和B的重傳會碰撞嗎?爲此,完成下面的例子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假設A和B在t=0比特時間開始傳輸。他們在t=245比特時間都檢測到了碰撞。假設KA=0,KB=1。B會將它的重傳調整到什麼時間?A在什麼時間開始發送?(注意:這些結點在返回第2步之後,必須等待一個空閒信道,參見協議)A的信號在什麼時間到達B呢?B在它預定的時刻抑制傳輸嗎?
    考慮強化碰撞的概念,,當發送數據的站檢測到了碰撞,除了立即停止發送數據外,還要繼續發送 32 比特或 48 比特的人爲干擾信號,以便讓所有用戶都知道現在已經發生了碰撞。以及幀間最小間隔的概念,以太網規定幀間最小間隔爲 9.6 μs,即 96 比特時間.
    這裏取碰撞時間分別爲32與48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可以看到,不管是32比特下(789+96=885>863)還是48比特下(805+96=901>879),都不會發生再碰撞
  5. 現在考慮習題P14中地圖5-33。對主機A、兩臺路由器和主機F的各個接口提供MAC地址和IP地址。假定主機A向主機F發送一個數據報。當在下列場合傳輸該幀時,給出在封裝該IP數據報的幀中的源和目的MAC地址:
    1、從A到左邊的路由器;
    2、從左邊的路由器到右邊的路由器;
    3、從右邊的路由器到F
    還要給出到達每個點時封裝在該幀中的IP數據報中的源和目的IP地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從 A 到左邊的路由器
    源 MAC 地址: AA-AA-AA-AA-AA-AA
    源 IP 地址: 192.168.1.1 (A 的 ip)
    目的 MAC 地址: 11-11-11-11-11-11
    目的 IP 地址: 192.168.3.2(F 的 ip)
    (ii):從左邊的路由器到右邊的路由器
    源 MAC 地址: 22-22-22-22-22-22
    源 IP 地址: 192.168.1.1(A 的 IP)
    目的 MAC 地址: 33-33-33-33-33-33
    目的 IP 地址: 192.168.3.2(F 的 ip)
    (iii):從右邊的路由器到 F
    源 MAC 地址: 44-44-44-44-44-44
    源 IP 地址: 192.168.1.1(A 的 IP)
    目的 MAC 地址: FF-FF-FF-FF-FF-FF
    目的 IP 地址: 192.168.3.2(F 的 ip)
    簡單地講,就是MAC地址直接指向下一個路由器,IP地址指向終點目的主機
  6. 在某網絡中標誌爲A到F的6個結點以星形與一臺交換機連接,考慮在該網絡環境中某個正在學習
    的交換機的運行情況。假定:
    該交換機表初始爲空。顯示在這些事件的前後該交換機表的狀態。對於每個事件,指出在其上面轉發傳輸的幀的鏈路,並簡要地評價你的答案。
    1、B向E發送一個幀;
    交換機記錄B的MAC地址與到達的端口;由於交換機表爲空,故向A、C、D、E、F 都發送此幀
    2、E向B回答一個幀;
    交換機記錄B的MAC地址與到達的端口;由於交換機表有B的MAC地址,故只向B轉發
    3、A向B發送一個幀;
    交換機記錄A的MAC地址與到達的端口;由於交換機表有B的MAC地址,故只向B轉發
    4、B向A回答一個幀
    交換機保持表的內容不變;由於已知A的MAC地址,故只向A轉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