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之“酒桌文化”

“我在酒桌上默不言語,微笑着看着每一個人,低頭安靜地喫着碗裏的肉和青菜,偶爾喝一勺湯。”——羌夏

結束了長達倆小時的飯局,酒桌散了,酒還沒散,大家離開各自的座位到其他位置繼續着“促膝長談”和“推心置腹”。

我揉了揉因長時間保持一個表情的快要僵硬的臉,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溜出了席面。

“年輕”,“女生”,“做工程的”,這些標籤融合在一起,註定了成不了這席面上的主角。

不做主角最大的好處除了能夠好好喫一頓飽飯,大概就是:

讓你有機會置身事外,雲淡風輕地觀察着酒桌上每一個人的表情、神態,捕捉到一些細微的想要隱藏起來的神情變化。

這可真是有趣。

端起酒杯,擡起頭,調動臉部肌肉,大家是一律的笑臉相迎,說着客套話,帶着親和又謙虛的肢體動作:

“嘿,辛苦辛苦,敬你一杯”

“不容易啊”

“這杯你必須喝呀,今天你最大啊”

“嘿,你哪裏人?哦?好地方啊,算半個老鄉啊,來來來必須喝一杯”

放下酒杯,低下頭,舒口氣,鬆一下表情,換上無奈的神情,紙巾拿起來擦一擦嘴順便“帶走”一些酒水,內心OS:

“這胖子真能喝”

“這人是誰來着?估計是專門來搞氣氛的”

“什麼山旮沓的地兒,小地方”

……

(聽到了一些背後的吐槽)

我向來不太喜歡酒桌上這樣的氣氛,可以說是敬而遠之,我能明白它存在的那麼一絲絲的合理性,可我沒辦法從心底接納它。

酒桌上的推杯換盞,笑臉相迎,你敬我,我敬你,個個說着你辛苦了辛苦了,有幾個是真的共情的?

個個站起來彎腰敬酒,說着請指教,向你學習,虧了你的引導,有幾個喝完之後還記得自己說過什麼了嗎?

《人間失格》中有一段講到主人公小時候父親做演講的情景,當母親或是傭人問起演講會如何時,他們說:

“真是太有趣了。”

而也正是這樣一羣人在回家途中嘆息說道:

“沒有比演講會更無聊的了。”

作者寫到

這種顯得乾淨利落又純潔開朗的不信任,雙方相互欺騙,卻又頗爲神奇地毫髮不傷,相安無事,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人間失格》

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

人間失格里說的是欺騙,我們現在說的是客套,但我並沒有覺得本質有何不同。

風氣如此,唯有微笑敬之。

當然,不排除有一些人,他們熱衷於酒桌上的運籌帷幄,喜歡這樣的“酒桌文化”所帶來的利益或是被人捧着的感覺。

但我想大多數的人大概都是因爲無奈吧。

我曾跟過兩位設計同事去到工地,一位會抽菸喝酒,另一位不會。

工地上的事情結束之後,施工方過來寒暄並開始派煙,接着請大家一起去喫中午飯。

飯桌上很明顯,他把精力和話頭方向主要聚焦在那位接過香菸的同事身上。

兩位同事年紀相仿,外表看起來無多大差別,技術層面,那位不會抽菸喝酒的同事反而要稍稍高一些。

我心中自然存疑,回去的車上我對那位接過香菸的同事說到:

“看不出來,你竟然也是會抽菸的人啊。”

同事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說:

“你應該覺得抽菸不好吧?”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前我也不抽的,今天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我以前是施工出身的,被逼無奈,不學着抽菸喝酒,沒人願意給你個機會,理會你。”

我只覺無奈,報以歉意的一笑。

我不知道其他的行業是什麼樣的,但工程這行,去和施工方打交道,大抵都躲不過以貌取人吧。

前段時間我作爲公司代表去到項目現場解決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許是我長得略顯年輕,還沒等我開口,施工方的一位負責人開口便喊我“小姑娘”。

嗯?小姑娘?這……

嘿!都0202年了,論資排輩,以酒量論大小的觀念還過不去嗎?

文中插圖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