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對,出刀纔會快

看到“快速閱讀”四個字,想起今年的一則新聞。新聞中說,有一種提升閱讀速度的方法叫“量子閱讀”,口號是“5分鐘閱讀10萬字”。前來培訓的人(大部分是學生)只需蒙上眼睛,用手快速翻動書籍,藉助量子力學(原諒我對物理一竅不通),就可將書中內容全部輸入腦海,達到快速高效的閱讀效果。這樣拙劣不經不起推敲的騙術,居然讓一大幫家長心甘情願掏腰包買單。

且不說這則新聞背後商業化的東西,單是家長們的行爲便能說明問題:爲什麼要讓孩子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呢?

因爲快節奏、講效率、信息化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個人成長的需求,職場競爭的壓力等等因素綜合起來,要求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多的資訊,個人能力獲得最大提升,方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擁有一席之地。可見,快速閱讀是信息化時代的人們必須掌握的一種閱讀能力。

“快速閱讀”這個概念,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認爲“快速閱讀”重在“快速”,也就是速讀,一目十行。之前,我也曾陷入這種誤解,也曾聽信某些書籍通過提升自己眼球的轉動率來提升閱讀速度,那段時間,感覺自己的眼睛都快成鬥雞眼了,可是閱讀速度依舊沒有改觀,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在閱讀方面有障礙,掌握不了“快速閱讀”。

今天讀《洋蔥讀書法》,小六哥對快速閱讀的解讀讓我對快速閱讀有了新的認知。

 01、快速閱讀的本質

我們快速閱讀的目的很簡單,或者解決問題或者獲取某一領域的諮詢。這是我們閱讀之前必須明確的目標或者前提,有了這一前提,拿到書本之後,書纔會爲我所用,我們才能駕馭書,成爲書的主人。

 02、快速閱讀的步驟

 快速閱讀有五個關鍵步驟: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複習。


我個人覺得提問和預習環節,決定了後面三個環節能否順利進行,所以重點介紹提問與預習。

關於提問,小六哥給出了方法,比如針對封面提問,針對讀一本書的目的提問,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比如“爲什麼”“能不能”等。

其實還可以針對自己面對的問題提問,比如,我個人容易動怒,在別人看來很小的事情,我卻氣得不行,爲此我很想知道,爲什麼面對的是同樣的事情,我的反應卻這樣?

於是我看了《我的情緒爲何總被他人左右》,帶着問題去閱讀,很快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也找到了解決之道。

還可以針對標題提問,比如《老人與海》,爲什麼老人和海要放在一起啊?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總之提問可以調動大腦的好奇心和興趣,也決定了之後的閱讀效率。可以說,提問的水平越高,在預習、掃讀、切重點環節會越高效。

提問環節,可以用紙列出自己想到的所有問題(可能會不止三個)。這個時候進入預習環節,通過看目錄、前序和後記等部分,修正並精簡提問,保留精華的三個,就進入掃讀環節。

掃讀即是快速翻閱整本書,用醒目的顏色筆圈出與問題相關段落的開頭或結尾,圖表、標題以及一些關鍵詞,也可以利用便籤。總之,掃讀環節,儘可能用方便的手段將和我們問題相關的內容標記出來,爲切重點做好準備。

切重點部分,就是你要精讀的部分。精讀這部分,可以採用九宮格讀書筆記法、RIA便籤法以及概念卡片法。

複習環節,是將知識化爲己用的關鍵一環,也是“認知升級”必備的一環。到了這一步,思考應該再進一步:書中的哪些問題還需要搞清楚?還有哪些相關書籍需要讀?學了新知,接下來怎麼做,具體的踐行目標是什麼等等……

其實仔細品味,快速閱讀的精髓還是有的放矢的閱讀,和碎片化閱讀本質一樣。我想,所有的閱讀方式都只是手段,核心的部分乃是我們閱讀的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問題意識的閱讀,無法快速,也無法高效。

03、學了快速閱讀,我的踐行目標是什麼?

 光學不練假把式。學以致用,這是閱讀的終極目的。我的踐行計劃:

目標:3天使用快速閱讀完三本書,熟悉快速閱讀五步驟

具體實踐:11.11日利用快速閱讀法閱讀《洋蔥讀書法》

11.12日閱讀《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11.13日閱讀《快速閱讀術》

三本書都並利用九宮格和RIA便籤法做好讀書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