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計劃的閱讀,就如同沒有目的的旅行,最終會迷路

古語有言: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閱讀這件事上,制定閱讀計劃也是整個閱讀流程中必要的一環。

試想,如果你提前制定好閱讀計劃,每天睜開眼就明白要讀什麼;而如果沒有計劃,你還要花時間去想要讀什麼,如果手頭沒有現成的想讀的書,還會因爲要跑一趟書店而產生懈怠情緒,最後好不容易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可能會中途夭折。

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裏提出要做讀書計劃,以“一週6本”爲基準。這個標準是建立在掌握流水式閱讀的基礎上的,因爲使用“一行採集”“一行評論”的閱讀方法後,一週讀完6本書就絕非難事。

爲什麼不是以月或年爲基準做計劃,而是以周呢?

以周爲單位,更立足當下,而且更科學。因爲一年100本,時間戰線拉得太長,有些書籍裏的信息可能已經過時,或者自己不想看了;而且戰線拉得太長不利於及時補充新書。所以一週爲單位最科學,也最符合當下自己的需求。

我之前做過一年閱讀50本書的計劃,首先書目的選擇只是以自己書櫃裏的書爲標準,大多數情況是讀完第一本,想讀另一本,而書單裏沒有列,於是不停地變更書單,計劃也就不成其爲計劃了。同時,戰線太長,沒有給人緊迫感,總覺得有的是時間,導致前松後緊,最後完不成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當然還有選書不合理的因素在內。

那麼怎麼選擇要讀的六本書呢?

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來定,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所選書籍最好是可以快速閱讀的。比如你目前進行的是有關寫作方面主題閱讀,難麼就可以就這一主題選擇六本來閱讀;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拓寬視野,那麼你就可以選擇相關領域的書籍進行閱讀。

在書目中加入一兩本不太想讀的書。只讀自己喜歡的書,最後難免千篇一律,從自己本來不感興趣的書中獲得感動,俠士閱讀的妙趣之一,同時這樣做也可以擴大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範圍,一步步走出固有閱讀範圍的“舒適圈”。

當然如果你對不喜歡的書籍一點興趣也沒有,那麼硬着頭皮讀只會破壞閱讀興趣,這是放棄另擇新書就好。什麼時候你願意了,再重新加入周讀書計劃即可。

另外,當你自己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書籍時,不妨參考一下別人推薦的數目,或者去豆瓣上看看評分高的書籍,或者時看看書評人推薦的書籍。

不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籍比如情節豐富、故事性強的小說、散文等可以放在自由日閱讀。而且愉悅心靈類書籍與自我提升類書籍可以搭配閱讀,以保持內心平衡。,這兩類書的基本比例爲1:9。

爲什麼不是每日都讀,而是要留下一天作爲自由日?

讀書應該是一件充滿幸福感的事情。

連嶽曾經這樣說:幸福感就是被好書環抱,被好書引領,被好書重組。

讀書並不是修行,餘下一天作爲“自由日”或者叫“非讀書日”,自由日最好固定下來,在這一天裏,可以品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不必顧慮時間;即使不讀,也沒關係,安靜地聽聽音樂,甚至可以迴歸自然,徹底放空自己。

一週閱讀計劃該怎麼做呢?

在“自由日”這一天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制定下一週的閱讀計劃。比如週一讀哪本,週二讀哪本,以此類推。這樣做好計劃有一個好處,每天閱讀都有緊湊感,你會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會拖延,而且爲了高效完成每天的讀書計劃,你會有意識地去思考:今天這本書我應該怎麼讀,以及用什麼樣的速度去讀。同時爲了完成計劃,你也會有意識地擠出時間來閱讀。

抱着“有時間就讀”的心態,閱讀時間一定會被其他事情侵佔。“什麼時候都能讀,其實意味着什麼時候也讀不了。”而避免這種情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前制定好一週的讀書計劃。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讀書經歷:我讀書一向沒有規劃,總是讀完一本,跑到書架上看看想讀哪本,而讀得時候也沒有時間意識,想起來讀讀,想不起來就束之高閣,一本書斷斷續續能讀一兩週,而且讀了後面忘記了前面,並不高效。

周閱讀計劃,不僅在選書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同時制定計劃簡單易操作,那麼操練起來,自己的讀書流程就會順暢很多,閱讀習慣也會持久保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