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NAT的一段心路

以前在讀大學時,一直覺得網絡能夠互聯互通實在是太神奇的一件事情了。
但對於一個處於內網的機器是如何聯繫到因特網,以及因特網再返回來,聯繫到處於內網的機器,一直很不解。
以學習到的網絡理論,有路由器,負責IP路由;有網關,負責異質或異構網絡的互轉。但是,對於一個IP內網地址如何到互聯網流轉,很是疑惑。因爲內網的IP地址是不具備在因特網上路由能力!
爲解此惑,不惜下載BT客戶端python寫的開源源碼,以及一個VC6開源的oicq的源碼,看看在源碼底層到底有什麼特殊的處理。但是,分析到代碼具體網路互通的時間,源代碼僅是簡單的一個send或connect,就沒有太多神奇的處理。看到這種情況後也很沮喪,自己一直無解中。。。
再後來,一次新的讀書經歷,在校內有了校園網和校園BBS後,偶然一次和校友交流,才瞭解到有一個NAT這樣一個神奇的設備存在。
遂感嘆於學校的學習,太過於理論,老師也不夠理論聯繫實際或作爲一個明燈指引下方向,引發學生更多的實踐和研究。結果就是,學生連於身邊的MODEM上網、ISDN上網例子都不能解釋其內部機理。這樣的學習效果,是誰之責呢?對反過來自己,突破性思維不強或邏輯思維不強。如果要以IP互聯的原則來講,則必能夠推測出必須存在這樣一個設備,在內網部分能夠被路由到,而在因特網部分也能夠被路由到,即使不稱謂爲NAT!!這種解決方法,在技術領域通常也會被通俗地稱之爲“背靠背”的方案。
現在的NAT類型很多,但是最簡單的NAT就是做內網和外網的轉換。NAT之外還有一種稱之爲IP隧道技術,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研究下。隧道技術使得在因特網上訪問某個支持隧道的內網環境,直接通到內網機器上,也是非常神奇一個路由場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