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BOM搭建思路

“設計流”對戰“工藝流”--兩種不同BOM搭建思路 

640?tp=webp&wxfrom=5


我的觀點製造業的ERP解決中的BOM的設計非常重要,需要對成本、計劃、生產、設計等諸多環節的均衡、取捨,也需要根據企業的管理現狀、車間現場管理水平、對管理成本的接受程度、項目的應用範圍和投資金額進行綜合權衡。

某企業原來上線某友商的ERP產品時,友商顧問將BOM建立了14層。我聽了後當時就驚了。不用問,項目爛尾了。軟件公司顧問入場時,經過反覆推敲,將BOM設計爲4層。

這是典型的BOM搞砸項目的案例。


某門業集團,自行搭建的BOM大約6-7層,當時就說這不太科學,果不其然,客戶說沒有往下推,大家反映太理想太複雜了。


精彩內容

多數人會機械地根據產品的設計結構來搭建BOM,我稱之爲“設計流”

“設計流”很容易搭建出多層的BOM,給企業的維護、系統方案的複雜度、系統的性能、管理的成本等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根據現場生產工藝及生產物流來搭建BOM,我稱之爲“工藝流”

作業層面的人員會感覺“工藝流”搭出來的BOM簡潔、直觀。

筆者力推“工藝流”的BOM搭建思路,特別是在金屬加工企業



一管之陋見,能讓大家的思路有所開拓就夠了。

(版面這麼花哨,都是html5的功效)


下面結合實例說明。


1、一個真實的場景


   來看1個案例:

   家用入戶安全門。

   入戶安全門由門框,門扇構成;

   其中門扇又由內板和外板構成;

   內外板子又分別由鋼卷下料裁切而成。

   按單選配,每單每個門的尺寸都不同。


   車間的生產工藝及物流是這樣的:

安全門的生產分三大階段(對應三大車間),分別是:

鈑金段+塗裝段+總裝段。


鈑金段

原材料爲鋼卷,加工步驟:開平-壓花-裁剪-衝孔-折彎-焊接-充膠;

塗裝段

原料爲鈑金段完工的門框、門板,加工步驟:磷化-膠合-噴塗-貼花-噴漆烤漆;


總裝段

原料爲塗裝段完工的門框、門扇、鎖芯、把手、合頁等; 其ERP解決方案中的BOM真的就是這麼搭建的。


   注意看“外板”的構成:鋼卷+PVC膜+保護膜,三個料是在不同車間消耗的。


   

2、“設計流”的BOM搭建思路


設計流”完全是從設計角度、從裝配角度來搭建BOM。

本案例中,“設計流”的工作成果是這樣的:


這麼做沒什麼不好。但我就會皺眉。

但凡BOM超過3-4層的,我都會小心地問自己:這是什麼產品,至於這麼複雜嗎?


某門業的BOM搭了4層,是典型的“設計流”。

爲了避免對生產造成干擾,第2-3層做了“虛擬件(phantom)”處理。

在筆者看來,這有點過了。女爲悅己者容,既然已經phantom了,徹底拿掉又如何?反正也是按單設計,從SO上做參數化選配過來的BOM,和設計部門沒有直接干係。


3、“工藝流”的BOM搭建思路


工藝流”是從車間實物流轉角度出發,從工令管理的角度同發來搭建BOM的。

本案例中,“工藝流”的工作成果是這樣的:


力推“工藝流”的我,每到客戶現場,必然要求上車間轉一躺。車間這一圈轉下來,BOM大約怎麼搭,心裏也就七七八八的有個數了。找設計部門交流,哪隻是補充、確認某些事項。


4、對生產過程的管控咋整?


這裏說的對生產過程的管控,是指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客戶、業務員在異地,生管在辦公室裏就能查看到某個訂單的某個門現在處於哪個車間的哪個工段。


(注:因是按單定製,每個門的尺寸規格均有所不同,故門框、門扇的鈑金件在車間是齊套轉移的。)


“工藝流”在這種情況下可有兩種應對方案。


“工藝流”的方案一:



“工藝流”的方案二:

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無需筆者多言,真正的U9ers一眼就看懂了。


而“設計流”此時只能有一招:上車間。並且上的艱難(工序轉移跨車間)。


5、“工藝流”BOM搭建法的特點


直觀:制令直接下到工序或工段,在多數時候不需要啓用《車間管理》或《MES》系統就能實現生產的透明化;

簡單:因不需要啓用《車間管理》或《MES》,大大降低了實施成本,縮短了實施週期;

高效:在不啓用《車間管理》的情況下,工序成本也能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