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尊華:用業績建立信任

作者:劉瀾      來源:《世界經理人》雜誌
 
當年從香港到美國,對於中學畢業的郭尊華來說,算是一個失敗。他儘管家境普通,但因爲成績不佳進不了香港的大學,不得不遠赴美國讀書。在課餘做過挖地、當侍者等多份工作的他,在大三的時候終於得到一份初級工程師的工作。這時,他已經懂得如何珍惜,懂得如何學習。
  後來從美國回中國,對於職業經理人郭尊華來說,則是一個接一個的成功。他也做了很多份工作,從阿爾卡特到北電,從3COM到EMC,從富士通到現在的賽門鐵克。他的職位一再上升,從最初的產品工程師,直到今天賽門鐵克公司負責亞太及日本業務的高級副總裁。
 
  追逐熱情
 
  劉瀾:你爲何從技術性工作轉到經營性工作?
  郭尊華:我大學三年級時很難得才找到初級工程師的工作機會,畢業後公司說你留下來,給你一個全職工作,還有可以讀MBA、還有替我申請綠卡,我就留下來繼續工作。
  我做了4年半左右工程師,後來轉爲做產品經理。當時我讀MBA,希望能夠在業務一線工作,而不是在工程部門工作。
  劉瀾:你的理想不是做工程師?你的熱情不是做研發工作?
  郭尊華:不是,我的熱情是怎麼推動公司往前走,而不是人家叫你研究某個部分,就去研究某個部分。我希望自己能夠說應該去研究某個部分,而不是人家說。
  劉瀾:您對業務的興趣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郭尊華:當時我總覺得跑在前面比較好玩,比較有興趣,可以推動一些新產品。我剛進公司時寫了個報告,建議公司開發某項技術,可以直接跟我們現有的一個產品配套。
  當時我老闆的老闆(是董事長)看了這個報告,說寫得非常好,要把市場大小、裏面的競爭對手有誰、要怎麼定位都寫出來。
  當時沒有人要我寫,我就寫出來了。他說兩個星期後我要到法國去跟阿爾卡特開會,希望你能跟着去。我當時26歲左右,很高興,還沒有去過法國。我從這種新的想法能夠推動整個公司的方向上取得很大的樂趣。
  劉瀾:然後您就調過去做產品經理是嗎?
  郭尊華:當時不叫產品經理,他們叫我Product Planner,產品經理是我自己叫的(笑)。
 
善於學習
 
  劉瀾:你從工程師轉爲產品經理,在管理上的技能和知識都是通過哪些渠道學到的?
  郭尊華:首先,失敗乃成功之母。不過我覺得不足夠,因爲你要失敗很多次。
  第二是要觀察別人。你覺得哪個上級領導做得比你好,你要看他怎麼去處理事情,他的談吐是怎樣的,他召開什麼會議,用什麼語氣、辦法、手段把問題解決。觀察你佩服的一些人怎麼處理事情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是自我觀察、自我檢討。很多時候開完會後,我會想下一次我應該怎麼去做,有類似問題時我的語氣該怎麼樣,怎麼控制我的情緒,怎麼把團隊的士氣鼓舞起來。你自己做一些判斷、處理事情時,會覺得希望可以重來,這種重來的意識會促使你不斷地改善,這非常關鍵。
  第四是要看書。20來歲我總是看一些勵志的書,怎麼把自己的情緒、心態調理好,怎樣做一個成功的人。後來我就喜歡看比較專業的,項目管理、市場學、戰略這種書。後來看怎麼當CEO、領導力方面的書。後來再看一些戰略的書。最近太忙了,我看一點小說,當作甜點。
  劉瀾:你能不能舉一個從失敗中學習的例子?
  郭尊華:我當產品經理時,有協調者的角色。有一天我老闆不在,讓我去推動會議,有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階段,有些要推動研發,有些要推動生產,有些要推動質量控制,有些要推動新產品的創意。我收集了很多資料準備寫報告。
  但是公司的一個領導對我說:我們這個會議真的不需要你,你坐在這裏只是做筆記,你沒有推動任何事情,對我們來說是浪費時間。他們離開了,當時我真的很傷心、很傷心。後來我老闆過來問爲什麼還還坐在會議室?男兒有淚不輕彈,太傷心了,對自己太失望了。
  後來我進去每個會議前,必須要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成果是什麼,不浪費別人的時間,也不浪費自己的時間,我要創造價值。不是作爲一個協調的人,而是要推動。那次給我的教訓還是挺大的。到現在我還記得我老闆跟我說過什麼東西,他說還年輕之類的話。當時我下決心說我要做推動者,不做做筆記的人。
 
  向上管理
 
  劉瀾:你剛纔說觀察他人也是一個學習的方法,很重要的一個是觀察自己的老闆和上級,從那裏學習怎麼領導、管理。遇到一個很好的領導就比較容易學習。不知道在你有沒有遇到比較糟糕的老闆,這時該怎麼辦?
  郭尊華:我都比較幸運,我的老闆都不會比較糟糕。很難相處的話很多時候都是心態的問題。
我給一些年輕同事們講一個概念:必須要讓你直接的老闆開心。讓他知道他的指令是能夠執行的,你也要能夠站在他的位置想東西,能夠給他一些好的意見。我覺得人與人的關係是:你幫助他,他可能一下子不會馬上幫你,久而久之,當他知道你是誠意的話,他會主動幫你的。
  劉瀾:如果覺得老闆錯了呢?
  郭尊華:我當然會跟他說他錯了。但是不會當着很多人面前講。我會跟他說,你有沒有考慮過從這方面來考慮這個東西,而不是直接跟他說錯了。一個人對,並不代表你有權利說人家錯。你認爲人家錯,可能是因爲你沒有足夠多的背景資料,這種情況要處理得比較小心。
  劉瀾:你從在EMC開始就做一個地區的CEO,當地最高的經理人,同時要跟總部保持一個很好的關係。我知道有時讓總部瞭解中國的情況並做出正確決策,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在EMC還是在賽門鐵克,你怎樣都跟總部保持一個很好的溝通呢?
  郭尊華:首先這種溝通是非常主動的,不要讓人家來問你,你纔給一些應該給的信息給你老闆。有時會非常主動給你老闆信息,或者說需要知道這個信息的同事。這是第一點,必須要主動。
  第二,我們在區域裏做的工作,主要是把業績做起來,這對公司給你的信任是非常關鍵的。公司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瞭解到中國究竟發生什麼問題,他們只能夠知道到某個程度。跟公司去溝通不如去建立一個互信的環境,他們信任你,你說這個環境就是這樣的,他們沒有第二句話,就說我相信你就是這樣的。當然信心提高的前提是要做得非常正面,有業績來鞏固你的建議。
  還有在開會時要把你的思路變得很透明,讓他感覺你沒有任何隱藏的事情。我們做事情,的確是坦坦蕩蕩沒有什麼隱藏的,非常透明,這種互信很重要。老闆忙死了,哪裏有時間瞭解你那麼多的細節。這種互相尊重、互相瞭解、非常透明的過程是負責一個區域工作必備的條件。
  劉瀾:從EMC到富士通,再到Veritas,再到賽門鐵克,都需要跟總部有很好的溝通。你剛纔提到的原則在這四家公司都是一樣的嗎,還是需要不同的變通?
  郭尊華:都會變通。在富士通比較困難,因爲我不會講日語,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語言在外企的工作環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要讓你的老闆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很主動,不要等到他問你這個事情。最主要的是以公司利益作爲出發點,怎麼把業績做好,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要討好你的老闆。討好你的老闆是下策,是最不好的出發點。
  你的出發點必須要怎麼樣去面向市場的機會,怎樣分配有限的資源來覆蓋這些機會,怎麼樣把公司的真正優勢、產品優勢、產品價值非常清晰地跟客戶溝通,從而取得客戶對我們公司的信任,繼續把業績做好。
  比上個季度的業績、比去年的業績要做得更好,這是真正的出發點。如果做到這一點,加上你老闆非常清楚你在做什麼的話,就足夠了。

        向下領導
 
  劉瀾:你在幾家公司負責過中國區、亞洲區的工作,經常都是從外面空降而來。你怎麼樣讓下面的人能夠認可你作爲他們的領導者,願意跟隨你?
  郭尊華:首先,你要非常客觀地觀察,要講出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對今後的看法,對市場的看法,對自己產品定位的看法,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第二,你的出發點是爲了公司,而不是爲了個人。我常常覺得,我的同事很支持我,聽我的想法來做事情,不是因爲他們直接彙報給我,或者說我是他們的老闆,我可以控制他的薪水,而是他們知道所做的事情是爲了公司的方向、總的利益出發,而且我是非常公正、非常透明地做事情。
  在一個外企工作,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向你彙報的,一些不同的部門都有矩陣。但是我認爲,在一箇中國區、亞太區或者日本區,我們就是一個隊伍。最主要是我把公司的出發點講得很清楚,他們跟着我,不是因爲我是他們的老闆,是因爲他們認同我的看法、見解、我的出發點。
  我從來沒有說:必須要在短期內取得你們的信任。只要我真的把心放在做正確的事情上,做人有誠意、要真,而且對事情有獨立的見解,人家是願意跟隨你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說我是空降兵,所以必須要去做怎麼樣的動作。我想如果我是公司的所有者,我會怎麼做。如果我能夠把Before(以前)和After(今後)講得很清楚,把我們追求的目標講得很清楚,通常來說我都比較幸運,能夠讓他們一起努力。
  劉瀾:很多大中華區或者中國區的CEO,往往做的時間都不是那麼長。經常發生這樣的案例,做了一兩年業績不好,或者各方面有矛盾,就下臺了。你說的這些道理都是對的,但是聽起來好像還是比較抽象?
  郭尊華:最主要是業績,用數字說明問題。你的公司有增長,員工就會對你越有信心。方向是一回事,還要靠實質的成果。
  有很多領導風格,有的很獨裁,有的很民主,有的很親民,所有的領導力風格都管用,在不同時間有的會特別管用。但最主要的是要取得業績,所以你的眼光必須要放在業績上。我也比較幸運,業績一直都比較好。
  劉瀾:這裏面有一個因果循環。大家願意跟隨你,業績可能就比較好,業績好大家更願意跟隨你。大家一開始不太願意跟隨你,不太認可你的權威和領導力,可能業績就不好,反過來大家就更不認可你的領導力。
  郭尊華:對,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笑)。
  劉瀾:你覺得領導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你也讀過領導力的書,但我想做了這麼多年你一定有自己的一些體會。
郭尊華:我覺得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你不是一個copycat(沒有主見的模仿者)。一些想法往往是非常抽象的,領導能夠把比較抽象的想法、方向變成一個能夠實行的部分,能夠溝通,這是很重要的環節。
  第二個是對你自己的成果負責任。
  第三方面是你要去挑戰現在的狀態。有一些創新和改善的地方,或者說讓工作流程簡單化,讓你的生產力提高。
  第四是以人爲本,而不是單純以公司的制度、體系爲導向。
  還有就是信任。作爲一個團隊的領導,人家必須要信任你,因爲你的人格,因爲你有個人誠信。
 
  走出危機
 
  劉瀾:你剛纔說建立信任是很重要的,不僅要建立員工對自己的信任,還有股東、顧客對自己的信任。這種信任往往是經過長期積累才能得到,但有時如果沒有處理好的話,可能會毀於一旦。
  上次賽門鐵克出現的諾頓誤殺事件,在公衆中有影響他們信任的地方,在員工中應該有一些影響士氣的地方。這個問題是不是對你的領導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驗?你是怎麼處理這個事情的?
  郭尊華:當時真的是事件比較嚴峻,從這裏也學會了很多東西。當然這個整體事情是我們處理得不夠好,有失誤。
  當時的想法是第一先把用戶的問題先解決,第一個着眼的地方是怎麼去解決他們的問題,非常主動。第二是客戶那麼多,怎麼跟進?不只是利用所有的銷售,售前、售後服務的同事,還有是怎麼把合作伙伴啓動起來,非常主動地讓客戶瞭解情況,怎麼避免情況的發生。真的有影響了,怎麼把系統恢復過來。第三是同時跟美國說,以後怎麼樣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我學了一課,因爲當時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解決問題方面,沒有跟媒體方面溝通得太好。我們覺得要先把事情做好,先把客戶的問題解決,在某些反應方面本來可以做得更快。但同時我也理解到,有時媒體只針對某個問題做採訪,在別的地方也沒有把我們比較正面的消息講出來,讓大家更全面地瞭解情況。
  劉瀾:飛機正點到達不是新聞,晚點就是新聞。
  郭尊華:我覺得應該更主動跟媒體進行溝通,不單單是以客戶爲中心作爲出發點。我們可能是太以客戶爲中心了
劉瀾:外部的負面輿論對員工士氣也會有負面影響,是不是這樣?
  郭尊華: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一直以來,一個星期會有兩次所有員工的會議,他們非常瞭解這個過程,也非常瞭解我們的思路。道歉我們也道歉過了,也有具體的誠意表示方案給一些受影響的客戶,需要講的事情都講了,後來是集中精力把問題解決,把以後發生這些問題的機率降低。誤殺這種事情可能沒有一個公司能夠避免的,只是你的機制能夠把這個風險怎樣降低。
 
  分享建議
 
  劉瀾:不到30年的時間,你從產品工程師到產品經理,再到市場經理,再從中國區CEO到現在亞太區CEO。我想對於好多人來說,你肯定是一個成功的樣板。
  郭尊華:我不敢說自己成功。
  劉瀾:如果說在現在的公司有一些年輕人,他們剛剛來做產品工程師或者是做產品經理。他們說:郭總,我們將來也像你這樣成功,你可不可以講一講有哪幾個要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郭尊華:首先熱愛你的工作,不要埋怨太多。你工作的產出必須要時時刻刻都超過你老闆的預期。而且要有團隊精神,不要介意你的功勞跟人家分享,願意幫助別人。坦白說,你不管多能幹,都要依靠一個團隊,要想讓人家服你的話,你的誠信、涵養、修爲、做人很關鍵。
  也就是說,首先自己的專業要做得很好。第二要有團隊精神,不要把所有的功勞說是我自己的,不要邀功得太厲害。第三是怎麼去做人,怎麼去幫助別人,怎麼做一個有誠信的人,怎麼樣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素質跟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