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演義(序):除了公有云三巨頭,其他的雲計算公司和企業IT公司都要完蛋嗎?

      私有云巔峯已過,混合雲正在崛起,公有云大戰正酣。開源雲軟件之間爭風吃醋與擁抱並存,商業與開源雲軟件之間***與曖昧界限模糊,公有云服務之間實力與謀略火花四濺。雲計算時代不可阻擋地來了,但沒有想象中的狂歡盛宴,只有整個IT業的嗚咽。除了公有云三巨頭,其他的雲計算公司和企業IT都要完蛋嗎?

   這不是一個用來聳人聽聞、誇大其詞、吸引眼球的標題。相信包括我在內,不少從業者都開始或早已在思索這個問題。我已經思考了一段時間,但始終不願意公開討論這個話題。很多從業者和公司其實多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存在的,甚至迫在眉睫的,但沒有幾個人願意公開承認和討論。除了在其位謀其事之外,還有就是,確實沒有明確的答案。

Oracle和它的創始人埃利森,絕對不是傻瓜。他們在7年前稱雲計算爲胡言亂語,是廢話,是愚蠢。

       201512Oracle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收入下滑6%89億美元,而淨收入下滑12% 25億美元。但是,公司的高層卻希望通過強調雲計算收入增長26%來擺脫這些數字的影響,聲稱雲計算收入達到了出色的……6.49億美元。

       我相信這回Oracle和埃利森是真心擁抱雲計算,它們發動了所有的宣傳機器來證明Oracle雲計算將大有作爲。有用後發制人理論爲Oracle打氣的,有用企業級客戶保有量和忠誠度證明Oracle雲計算潛力的,以及Oracle在亞太或全球招聘1000名銷售的,有說Oracle正在打造祕密武器的。

       現在Oracle仍然說雲計算是個玩具,但僅僅是指亞馬遜AWS。更重要的是,心態和行動徹底轉變:Oracle一定要而且正在變成一家雲計算公司!

       是什麼讓最固執的聰明人和最具行業統治力的公司,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轉變?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

 

       過去10年,即使是狹義的雲計算已經從0發展到數百億美元的市場,甚至可能是數千億美元的市場。下面是Satista發佈的2010-2016IaaS市場規模變化圖。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未來5年,IDC預計到2019年針對雲環境的IT基礎設施開支的年複合增長率爲15.5%,達到543億美元,在企業IT基礎設施總開支中佔比從2015年的32.9%增長到46.6%,而同一時期,非雲IT基礎設施開支的年複合增長率爲-1.7%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Gartner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爲1750億美元,2016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40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16.5%。而2016年的全球IT支出總額將達到3.54萬億美元,相比2015年的3.52萬億美元僅增長0.6%2016年數據中心繫統支出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長3%1750億美元。

來自調查公司Clutch300名大中型企業的IT專家的調查顯示,90%的企業將維持或增加雲計算的開支。下面是調查結果。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雲計算市場如此龐大,發展如此迅速,那且不是所有搞雲計算公司的狂歡盛宴?搭上這班車,大不了多頭前,業務輕鬆成長?可惜不是。

可惜不是,沒有狂歡盛宴,幾乎是谷歌微軟亞馬遜三個人的餐桌。

有人說2015年的雲計算和亞馬遜AWS無關,只是所有人想打敗亞馬遜AWS。是的,這些人,整個傳統IT產業,都在嗚咽。

 

1.2 當所有人想打敗亞馬遜AWS,無論三足鼎立還是一枝獨秀,其他的雲計算公司和企業IT公司除了嗚咽還能怎麼辦?

       如果你還不承認這是一個問題,那你可能正在井底,或者蒙着眼睛說別人看不見你。當然,也可能你跟企業IT行業沒有關係。

即使如此,你也不能擺脫雲計算的影響。你和你的公司不從事企業IT軟硬件和服務的任何業務,並不意味着你的公司不需要企業IT。你不用任何IaaSPaaSSaaSXaaS,並不代表你的同事和你的公司不用。

       爲什麼所有人想打敗亞馬遜AWS?現在就雲計算是塊肥肉,但大部分都被AWS吃了,我們想吃個渣都困難。下面是大型企業級業務公司的營收增長情況。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下面是各IaaS服務商的市場份額情況。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亞馬遜甚至把手伸到了芯片領域。201617日,亞馬遜子公司AnnapurnaLabs宣佈,已開發出一系列名爲Alpine的芯片,將銷售給各大電子產品廠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這標誌着亞馬遜將會對英特爾統治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發起挑戰。在桌面芯片式微之後,服務器和數據中心芯片是英特爾少有能增長的市場,目前這一市場對ARM架構的採用還處於試水階段,亞馬遜至少可以在將來在自家雲服務中逐步採用自由芯片,然後拓展外部市場。

       如果芯片和CPU都自己幹了,主板網卡路由器還遠嗎?這些公有云從來沒有大量採購外部的IT管理軟件,難道將來也不準備從傳統IT設備上哪裏採購硬件設備?

數據庫?中間件?SQL也好,NOSQL也好,不是開源就是自己開發,公有云不需採購。中間件?早就式微了好吧,再說現在的PaaS組件就是新一代的中間件啊。

 本文章由  【PPPcloud雲主機,簡單、強勁、便宜 】 代發

軟件、硬件,公有云都用自家的,企業IT軟硬件供應商怎麼活?哦,還有個數據中心諮詢和建設啊,IBM的長項。以前是,將來未必。

現在流行All-In Cloud,全壓注在公有云上。IT公司如Neflix,非IT公司如GE,都開始陸續關閉自己的數據中心。現在熱衷於建設數據中心的就是互聯網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後就剩下公有云服務商,那才幾個,而且這些公司未必需要藉助第三方建設。這不,微軟都在數據中心上創新了,代號爲“ProjectNatick”的項目,正在嘗試將設備沉到冰冷的海水中解決發熱問題,用渦輪或者潮汐能發電解決能源問題。微軟研究者們,沒有忽視項目對海底環境的影響。對蝦在系統附近遊動時,它所發出的聲音完全可以淹沒容器製造的噪音,在容器上方几英尺的海洋中就沒有熱量了。注意,是海水?不是千島湖的湖水。

 

看上面這些圖,亞馬遜AWS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嘛,增長快一些,市場份額高一些,但也不是壟斷啊?問題是,現在搞IaaSPaaS的公司,只有亞馬遜和谷歌是新玩家,其它的公司都是傳統IT玩家,他們是在自己吃自己啊。不是吃老本,是把老業務換成新業務,新業務搞不過谷歌和亞馬遜不說,老業務下降得比新業務的增長還要快。客戶用一塊錢的雲服務,將減少4塊錢的傳統IT業務。而且,這兩個新玩家,還特麼打價格戰,這是不讓別人活的節奏了,難道只能在自殘或被別人殘之間選擇嗎?

 

       我們列出這些傳統IT玩家的市值:Oracle市值1499億美元,IBM市值1247億美元, HPE市值229億美元,DELL市值約300億美元,EMC市值476億美元,VMWare市值190億美元,思科1162億美元,六家公司合計5103億美元。大約等於微軟或谷歌的市值,是亞馬遜AWS的兩倍。但是在其他文章中,我分析,AWS的市值可能在8年內超過所有這些企業IT公司之和。

       分析師Trip C howdhry2016年初預測,傳統IT公司2016年將繼續大規模裁員,總計20多萬人,大約是這樣的:

       EMC:總員工: 70,000: 裁員比例15% to 20% layoffs = 裁員比例10,000 and 14,000

VMWare: 總員工:17,000: 裁員比例10% and 15% layoffs = 裁員比例1,700 and2,500

HP Enterprise(HPE): 總員工 240,000;裁員比例30%  裁員人數 72,000

IBM (IBM): 總員工 379,000;裁員比例25%  裁員人數 95,000

Cisco (CSCO): 總員工 72,000;裁員比例20%  裁員人數 14,000

Juniper (JNPR): 總員工 8,800;裁員比例15%  裁員人數 1,300

Oracle (ORCL): 總員工 132,000;裁員比例20%  裁員人數 26,000

Microsoft (MSFT): 總員工 118,000;裁員比例15%  裁員人數 18,000

Symantec (SYMC): 總員工: 19,000;裁員比例15%  裁員人數 2,800

F5 Networks (FFIV):總員工: 4,500;裁員比例10%  裁員人數 450

       企業IT市場最大的兩個玩家,IBM已經連續15個季度營收下滑,HP在最近17個季度16個季度營收下滑。

 

       聽到傳統企業IT公司的嗚咽了嗎?營收利潤下滑,降福利減人員,最大的問題是,所在的市場在萎縮。更大的問題是,新市場被公有云搶了先。

這些都是叱吒風雲的公司,至少一度,現在,除了繼續守住現有產品的市場,也只能暗自嗚咽,有錢有志氣的,還能出來怒吼一聲。

       有人說亞馬遜AWS正在吞噬整個IT產業。吞噬不了,會有很多公司一起玩,但僅是在陪AWS或三巨頭玩而已。就像前幾年,搞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陪蘋果玩而已。

       但是,世界不是線性發展,其他公司更不會坐以待斃。不是自殘或被別人殘,就是顛覆自己和被被別人顛覆。微軟、谷歌、亞馬遜AWS,也逃不過去。

1.3 雲計算時代,超越和創新的機會還有沒有,在哪裏?

羨慕嫉妒恨是沒有用的。當公有云剛剛興起的時候,多少專家和公司,指責公有云不可靠、不安全、新瓶裝舊酒。當雲計算勢不可擋時,更多的公司認爲是塊肥肉,一擁而上,巨資投入,連個泡都沒冒,然後鎩羽而歸。

複製黏貼是沒有用的。複製公有云的一個產品,很多公司都能夠做到,但不會得到客戶,既然是贗品,爲什麼要擁有你?但現在不僅是一個產品的競爭,而是產品羣和生態系統的競爭,又有幾個公司能複製的了。但是中國企業可能很難理解這一點,因爲所有中國公司都看到,BAT們複製黏貼幾乎無往不利,但其實都是大公司複製小公司,小公司複製大公司、大公司複製大公司的業務幾乎沒有成功的。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傳統企業IT的高毛利率將不復存在。

其次,雲計算的高毛利率也不會存在。

這是時代賦予雲計算的使命。IT基礎設施和大部分應用都將成爲普及性社會基礎服務,將成爲日用品,將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變成標準配置。

這可能是部分公司和從業人員的不幸,但這是整個信息產業和全社會發展的利好。

 

我相信有很多公司在內部探討如何面對雲計算的衝擊,也有很多創業者在尋求雲計算領域的創業機會,還有很多天使和各種投資者在尋找將在雲計算浪潮中成長的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

當然,也有不少上了雲計算這條船的大企業小公司,在思考當前的雲計算業務怎麼走。SaaS這麼多年,也不見掙錢。公有云被巨頭砸出來的地盤都是巨頭的,我們公司沒錢砸了怎麼辦。私有云、混合雲,那是直接和傳統IT巨頭直接面對面拼刺刀,傳統IT巨頭都嫌嫌這單越來越少了。

 

有些我知道答案,有些,我也不知道。我自認爲是答案的,也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具有可行性。就像今天,我們還在微博上討論,有些技術是谷歌啓動的,但谷歌並沒有從中在商業上收益,知道和看好與能做好商業化是兩碼事,特別是,當你討論的是技術的時候。

七年前,Xen還是IaaS標配,KVM還沒出世時,我就看好容器,特別是看好容器在私有云中的用途。私有云不應該也不需要,所有場景都採用與公有云同樣的虛擬化技術。但即使我把這個觀點告訴一個IT大佬,或者給我10個億,我也很可能做不到能如Docker般推動容器的發展。

再假設,即使我或某人能給這些問題一個正確的答案,不同的人和團隊執行,那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爲什麼?雲計算浪潮和所有商業浪潮一樣,不是採用一項技術,或參與一個項目,或開發一個產品,或走對了方向,就可以成功的。

你需要堅定的戰略,也需要靈活的試錯,你需要很牛的核心,也需要互補的團隊,還需要錢,等等,商業的成功,沒有範式。

 

雖然目前公有云大戰正酣,基本上,三大巨頭領先,甚至有二足鼎立之勢,絕對領導者也有望數年內確立。但,世界不是線性發展。

公有云第一戰已經結束, 基本的計算、存儲、網絡產品,AWS大幅領先,微軟谷歌差點意思。IBM、Oracle、VMware還剛進場,遲到了。DigitalOcean專注於特定產品細分市場,倒也是不錯的思路。這一戰之後,傳統基礎設施將成按需服務,日用品。國內巨頭,阿里雲、騰訊雲,還得努把力,入場晚了點,立足中國,再到跟中國貿易密切的國家特別是亞非拉開花,再戰發達國家,可能效果好點。

公有云第二正在如火如荼,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容器。這一戰之後,大數據、APP開發、物聯網平臺將成按需服務,日用品。谷歌在計算和網絡性能上略勝一籌,數據分析和大數據上領先一節,容器上也略佔上風。AWS在CloudOps上領先,微軟什麼都跟得很緊。IBM在PaaS、混合雲上的BlueMix、在數據分析上的Watson和MarketPlace、在裸機雲上的SoftLayer也是有聲有色。Oracle,還得看看它有什麼祕密武器。

公有云第三在什麼領域,還未可知,也許是Serverless、CloudOps或PaaS。


三大公有云巨頭並非沒有軟肋。

AWS的母公司亞馬遜利潤率很低,長久在盈虧平衡線徘徊,而公有云當前競爭激烈,屬於資產和人才密集型行業,如果不能有充足的財力支持,可能功虧一簣。重要的是,亞馬遜儘管一年發佈數百項更新,但大都是跟隨性和防禦性的,比如Lambda,顯然受到Parse的啓發。

亞馬遜儘管從2011年來,招聘了數百名企業傳統IT行業的企業銷售人才,但如何讓這些人在雲平臺上發揮他們的經驗,是個難題。而谷歌,在產品成熟度和對企業客戶的支持上,更待改進。微軟,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如果不能在新業務上突破,股價將難以維持,然後就是自己,拋棄windows,擁抱用戶所擁抱的。

有人說,打敗AWS的方法,就是跳過AWSAWS的根基是IaaS,那就讓IaaS不再重要。大家一起搞一個標準的統一的PaaS,而且就基於AWS搞,讓開發者和運維不再關注IaaS。這個PaaS成功之日,就是AWS沒落之時,因爲這個PaaS設計成可以在任何IaaS上運行。但是,先不說這樣的事情在商業環境裏可不可能,AWS也不允許它發生:自己搞了ServerLess服務Lambda和運行環境服務BeanStalk,還開賣RedhatOpenShit

這都是夢想啊,大家一起,標準的,統一的,都是夢。就像我三年前所言,中國IDC行業的出路,單兵突圍困難,那就只能搞中立雲平臺。當然,中國沒有人搞。但是不等於真的沒人搞,OnApp聯盟,就搞了這麼個東西,目前接入了43個國家、113個城市的主機和CDN服務。

 

機會和創新,一直都在進行,從沒停過。以前是,以後同樣。

機會和趨勢,變化如此之快,甚至令人演化繚亂,更讓人難以取捨。雲計算一路走來,系統虛擬化、XenKVM、虛擬服務器、容器、DockerKubernetsMesos、對象存儲、CephSwift、分佈式塊設備、NoSql數據庫、內存數據庫、PigHadoop MapReduceHiveStormSparkyarn、數據倉庫、商業智能、OpenStackCloudFoundryDevOpsChefPuppet、持續交付、OpenFlowOpen VSwitchSDNVirtual Private Cloud、微服務、ElasticSearchSolrUnikernalsServerLess、私有云、混合雲、雲經紀,一個個技術、產品、概念,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一炮而紅的,有鹹魚翻身的,有轉瞬即逝的,有默默無聞的,最後都歸於雲計算翼下。

       那決定雲計算企業發展的,是技術?產品?戰略方向?營銷?用戶體驗?企業文化?亦或個人性格?最大的決定因素,當然離不開雲計算時代、信息化行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

       在衆多雲計算有關的技術、項目、方向中,哪些是明日黃花,哪些是過眼煙雲,哪些是未來之星,哪些註定是坑,哪些能助你一臂之力?你和你的公司需要有視野、有戰略、有思想,然後才能不浪費夥伴們的時間和投資者的金錢,走向勃勃生機。

 

商業的成功,沒有範式。但,可以有經驗和教訓,可以有戰略和方向,提高成功的概率。

我們不可以預測未來,但可以察言觀色、落葉知秋,順勢而爲。

如果你有勇氣和資源,有想法或思想,你甚至可以創造新的技術、獨特的產品,甚至一個新的浪潮和時代。用劍的最高境界,就是心劍合一,創新的最高境界,就是時代和你合一,你創造一個時代,時代造就了你。

 

說遠了,還是來點實際的。

有人說,什麼以史爲鑑、借古觀今,什麼洞察秋毫、縱橫捭闔,我都不感興趣,我就愛看看每天有什麼新聞,就可以了,足夠了,知天下了。是的,我想99%的人滿足於每天看看突發社會新聞就滿足了,看看科技和IT新聞都算有追求的了。

但是還有1%或者或多或少的一羣人,不滿足於此。縱覽雲計算的技術、產品、公司、人物在過去10年到今天、今後的發展脈絡,探討雲計算的戰略、執行、文化上的實踐,大膽地去猜測、預測和創造,幫助自己和公司走得更久更遠,成爲頂尖的專家和最有價值的公司。


我會不間斷更新,雲計算演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