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商產品的幾點認知

1、電商的本質是什麼?

貨。

電商的本質是賣東西,沒有貨也就沒有電商。

延伸一點講,貨要符合「多快好省」的消費要求:a、SKU要多;b、送貨要快;c、品質和服務要好;d、價格要便宜(性價比高)。但不必四點全部做到,實際上要都做到也非常難,如果能把其中兩點做到極致就會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比如淘寶是做到了ad兩點,京東是做到了bc兩點。


2、電商項目最重要的是什麼?

兩個核心:供應鏈、用戶轉化。

供應鏈體現在4個地方:

a、商品:SKU數量、庫存深度、貨源穩定性、品類擴展性、品牌授權等。

b、物流:倉儲佈局、調度系統、配送運輸、快遞時效、貨物包裝等。

c、成本結構:進貨價格、物流價格、耗材價格、倉儲價格、庫存週轉率、動銷率等。

d、資金效益:現金流、資金利用效率等。

用戶轉化體現在:單個用戶獲取成本、購買轉化率、復購率、客單價、顧客終身價值等。

一個好的電商項目不外乎在供應鏈上能較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在用戶轉化上能做出持續利潤。

目前電商行業已經有了明顯的門檻,要麼你有巨大流量,要麼你有優勢貨源,不然很難參與競爭。


3、3個第一

1)第一批SKU

項目啓動第一批SKU不需要太多,大部分商品都有頭部的爆品,比如奶粉的品牌雖然很多,但是佔據80%銷量的也就是那幾個主流的品牌,因此不必面面俱到,每個品類搞定其中幾個銷量和用戶認可度最高的即可,這也避免了用戶要花時間做選擇做對比挑選的問題。另外一些品牌屬性不是太重的商品,買手很重要,同樣的鎖定幾個有明顯優勢的就可以。如果是自己原創的品牌和商品,那麼單品爲王在早期是最好的策略。

2)第一批用戶

任何產品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都非常重要,甚至是有決定項目生死意義的,這種重要程度再怎麼強調都不爲過。對於電商產品來說,種子用戶最重要的是3點:a、消費需求與出售的商品高度一致;b、用戶購買力與商品價格高度匹配;c、樂於分享,有圈子影響力。

種子用戶具備ab兩點,可以較快地轉化爲購買用戶,具備c點,有助於口碑傳播,影響身邊更多的人羣。

另外,在種子用戶的流量獲取渠道上,專屬流量上的用戶屬性(同一類人)會比通用流量上更一致。

3)新用戶第一單

搞定新用戶的第一單是最難的,因爲很難解決一個用戶習慣和信任的問題。

通常電商類產品都是以補貼促銷的方式來促成新用戶的第一單,比如給新註冊的用戶送紅包送優惠券滿減券,讓用戶有足夠的動力在一個新平臺上下單,以利益驅動來改變和培養用戶在新平臺的消費習慣。滴滴和餓了麼外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發紅包的方式在不斷刺激用戶消費,做法上比較簡單粗暴,效果也很好,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電商類產品。

還有一種做法是採用運營的手段,比如在首頁通過特價、團購、限時搶購等商品運營區域刺激新用戶第一次下單,同樣也是利誘的方式。

解決新用戶信任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有:

a、名人背書:比如某大佬或明星代言;

b、用戶評價:引導已消費的用戶進行有效評價和口碑傳播;

c、消費保障:主要體現在售前售後,比如7天無理由退貨,超時補貼,支付擔保;

d、問題解答:客服跟進解答用戶在下單時可能產生的疑問;

e、購買記錄:展示真實的購買記錄,做購買用戶訪談,講述顧客故事等。

等等...


4、迭代邏輯是優化數據指標

從某一個方面講,電商產品的迭代和運營邏輯就是一個不斷優化數據指標的過程。

關鍵性的數據指標有:月活躍用戶數、新用戶購買轉化率(下單率)、月復購率、客單價、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利潤率、GMV(商品交易總額)。

所有的產品功能設計和優化,產品運營策略,目標都很明確,就是爲了提升關鍵指標,因爲這關係到一個電商項目是否能夠存活和健康發展。

比如復購率不高,列出所有原因,分析後逐一改進,直到數據達標,比如用戶啓動次數少了是什麼原因,怎麼引導用戶打開App,用戶停留時長太短,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有用戶粘性的功能,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根據各個數據的表現,逐一分析和提升這些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