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定,則外物清。

出自《荀子·解蔽》

      原句: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吾慮不清,則未可定然否也。

      意思是:大凡觀察事物有疑惑,內心不確定,就會對外界事物認識不清;自己的思想混亂不清,那就不能判斷是非。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後期趙國人,時人尊稱爲荀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稱爲孫卿。年五十,始遊學於齊國,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因遭讒而適楚國,任蘭陵(今山東省蘭陵縣)令。以後失官家居,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蘭陵縣有荀子墓)。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荀子》全書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幾篇,如《議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學生整理而成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