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今日雨水&元宵節

      每年2月19日前後是雨水節氣,多半是在農曆正月十五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爾雅》曰:“天地之交而泰。”天地和同,聯手造雨,雨水一落,這個輪迴中萬物生長的宿命,才準備開啓。

      雨水節氣後,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意味着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草之新綠,花之初香。

      先民在經驗積累中,能夠通過雨雪來預測雨水節氣以後的天氣,如“雨水有雨白陰”“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還根據冷暖來預測後期天氣,“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

      雨水也是一個能夠轉移人心的節氣: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着身心。冷氣侵骨的冬天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瀟瀟細雨的春天慢慢走來。

      正月十五鬧花燈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大節,頗爲顯要。元宵節的得名,因其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因這天的主要活動是夜晚張燈,故名。此外,元宵節也叫“上元節”,這是從道教借來的說法。道教有所謂“三元”神,即上元天官、中天地宮、下元水宮,這三宮神分別以正月、七月、十月十五日爲誕辰,因此這三個日子就分別叫上元、中元、下元。

      元宵節當天,民間敲鑼打鼓、結隊遊行鬧元宵,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慶賀新春的延續。明代萬曆《海鹽仇志》中記載:“上元節前後,裏中年少合金鼓管絃爲樂曰鬧元宵:其樂有《太平鼓》等。”(裏中,指同裏的人)。顧祿《清嘉錄·鬧元宵》記載:“元宵前後,比戶以鑼鼓鐃鈸,敲擊成文,謂之‘鬧元宵’。”(比戶,即家家戶戶。)

      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文《東京夢華錄》中描述元宵節: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映,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衆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

      恰巧今年立春日在除夕那天,所以雨水自然又與元宵節重合。

      有期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