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6 | 由公文寫作,帶來的一點思考

如果今天有一個報告必須要寫出來,你會不會寫?如果今天沒有寫作計劃,你會不會寫?

這是今天我問自己的兩個問題。因爲今天忙瘋了。明天單位要開年度工作會,快到下班時,領導叫我寫一篇上級領導來講話的稿子。二話不說,準備加班。二個多小時的埋頭苦幹,一篇幾千字的講話稿完成了。

關閉文檔,打開簡書的網頁,我陷入了另一個世界,卻發現進入不了。

得知又要寫一個報告時,爲什麼沒那麼難捱?仔細想了想,是因爲自己平時大量處理公文時,會把有關的文件、報告、領導講話稿都保留起來,單位的重點工作會列出時間表,時間清晰,在寫的時候,一目瞭然,很快可以下筆。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寫作,卻總是爲了確定一個主題,爲搜索素材而頭疼不已,跟公文寫作時的狀態有很大區別。

公文寫作與自主寫作,雖然寫作的目的、文體、文種有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結合平時公文寫作的經驗,自己自主寫作時的困難就顯而易見了。

一是閱讀量不夠。每天大量地被動閱讀公文,把套路摸清,格式弄通,保持政治正確,緊張上級決策部署,見多了也會寫了。大量閱讀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自己在日更這段時間,忙於工作,讀書的時間少了,基本上要半個月才能讀完一本書,平時也只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裏刷刷簡書短文,這樣的零碎輸入其實起不了什麼作用。馬上要放春節長假了,打算春節期間好好補充一下精神糧食,至少讀3-4本書。

二是好文有,但是沒做拆文。刷短文最多只是在別人的文章中臨時尋找一些靈感,如果沒有及時把當時的想法記下來,事後將別人好的文章作一個深度分析,學習別人的寫作邏輯、結構、觀點,那也就僅限於:嗯,這篇文章不錯。然後自己還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拆文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別人寫作的好方法,粗略一讀,不一定能夠發現作者深藏在文章中的邏輯結構、修辭手法以及素材的運用。通過拆文,甚至還可以在他人文章的基礎上啓發自己,如果是自己來寫,會怎樣寫這個主題。

三是素材收集還沒有達到量級。之前有做素材的收集整理。如果是閱讀紙書,我會做摘抄; 如果是用手機或kindle閱讀,會複製粘貼到印象筆記,或者拍照。但是今天整理了一下印象筆記裏的資料,發覺收集的素材太少了,金句也不多,細分類沒有,手機的相冊和微信收藏的文章還有大量沒有整理到雲筆記裏。平時素材積極做的不夠,當然在寫的時候會捉襟見肘。打算在春節放假期間,將手機、kindle、印象筆記裏的素材好好做一個全盤整理,重新建文件夾進行分類。

寫公文,就是文件讀的多,留的素材多,寫的時候參考上級文件套路,方法就是這些。同樣,在自主寫作的時候,道理是相通的,閱讀多、素材多、寫的多,長期練習下來,寫作水平相信會有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