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笨的方法學習

學習一件事情,在不得其法的時候,就用最笨的辦法堅持下來。

最近翻了翻做了一年多的手賬本,在這一年多當中,前後換了很多種手賬風格,但是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還處在模仿別人的風格、排版當中。

剛開始接觸手賬是受一位手賬博主的吸引,她做的手賬漂亮極了,排版簡潔又不失風格。等我做起手賬來,常常會被怎樣排版好看,怎樣安排手賬的內容所困擾。每次看到別人的手賬做的好看,就去模仿,所以到現在還在不停地調整自己的手賬風格以適應自己的手賬內容。我相信,這些手賬博主們,她們的手賬也絕不會是一開始就做的這樣漂亮,也是在長期的調整中,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

以前我是個讀書很少的人,一年讀不了幾本,算是從去年纔開始認真地讀了一些書。剛開始讀書時,首先選擇了一些教人如何讀書的書籍,這些書裏面,不得不提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抱着先學會讀書技法再來大量閱讀的心思,我仔仔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還做了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這本經典讀書方法的書中,把閱讀分爲四個層次,每個層次都做了詳細解讀同時剖析了讀書要領和方法。

對於作者來說,他博覽羣書,大量的閱讀經驗可使得他拿到一本書都能將已經熟爛於胸的閱讀方法,快速的運用到閱讀該本書當中。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建立在他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

對於我,拿着這個技巧,卻不知道怎麼使。就好比,給我了一個很好的武器,結果我卻分不清它是劍還是刀,原因是自己讀的書太少了。都說一本書的內容,根據二八法則,書的精華內容佔整本書的20%,閱讀只需要抓住那精華的20%。可是由於自己的閱讀量根本達不到,腦海裏裝的東西太少,一本好書,對於我來說有用的部分就不止20%,甚至大部分對我來說都是有用的,快速閱讀根本無法消化,跳躍式的讀更是會銜接不上。所以四個層次的閱讀,我根本不知道怎麼運用到實際中去。目前來說,還不能完全照着作者的方法來閱讀,只能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先增加閱讀量,再來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跟閱讀一樣,在寫作上,我也是初學者。報過線上寫作課程,每天在簡書上看很多文章,也看一些寫作方法的書。爆款文怎麼寫?標題怎麼取?文章邏輯結構怎麼擺?這些方法論,在網上可以搜出一大堆來,不能說教人寫作的課程和文章沒有乾貨,即使是有套路,也是有方法的套路。可是對於我,看了再多的方法技巧類文章,動手寫時還是會黔驢技窮,腦子裏想的和手打出來的常常不對路,還是因爲腦海裏的想法和語言的表達上存在差距,積累的太少,達不到我手寫我心的程度。和閱讀一樣,給我一套寫作方法論,我還是不會用。

糾結於這些有用嗎?即使是現在還不能熟練地運用寫作技巧,那也是因爲自己寫的太少了,還沒有積累到一定時候,講什麼方法也是收效甚微,不得其法。量變的程度都沒達到,怎麼達到質變?還是老老實實地多寫吧,先訓練自己能夠把想法用完整的邏輯表達出來,再來講求文法上的美感。

無論是手賬、閱讀,還是寫作,在學習這些事情的時候,剛開始都會找不着方向,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在刻意練習中摸索,在修正中總結,在總結中改進,用不斷的覆盤來磨合自己與學習的關係,以大量的練習來爲高手之塔奠基。我相信,時間的積累會帶來複利,不會是無效的努力。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沒有天賦,只有堅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