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鹽,太陽的光和風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出自《留住手藝》

      這本書記錄的人物,或許將是日本最後一批傳統手工藝者,他們和他們的祖輩千百年來取法自然,用樹皮、藤條、篠竹等天賜之物編織布匹、打造工具、維持生活,由於工業化和全球化的衝擊,這些精巧的手工技術瀕臨滅絕,匠人們依靠雙手世代傳承的寶貴記憶也終將無處安放,著名作家鹽野米鬆二十餘年來走遍日本,傾聽和記錄下了不同業種的匠人們的生活,本書選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藝人的訪談,系統而忠實地呈現了他們不爲人知的處境和精細美妙的作品。

      鹽野米鬆,1947年1月1日出生於秋田縣角館鎮。秋田縣立角館高中畢業後赴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應用化學科學習。用三十年時間走訪全日本,對各地的手藝人進行採寫,用手藝人的語言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技藝。在日本作家中被公認爲採寫第一人。曾因創作《古老的地圖》、《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入選芥川獎候選人。2003年憑藉《夏天的池塘》榮獲日本繪本大獎。同年,爲了表彰他常年堅持不懈的寫作活動,國際天文聯盟將第11987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主要作品有《爸爸的小時候》、《森林中小憩》、《留守白頭翁》、《駛向紅毛安之島》、《旅行爲哪般?》、《藤木山堡壘的三槍手》、《野外探險大全》、《千年橡膠樹的記憶》,訪談錄有《留住手藝》、《樹之生命,樹之心》等。

      部分原文:

      西表島在日本的南端,是一個亞熱帶氣候的島嶼。島上的生活是合着傳統的祭日廟會和季節的變化而運轉的。人們在祭日廟會和重要的場合上穿戴的芭蕉布、麻布一直流傳到今天。

      石垣昭子在西表島有自己的染織作坊。那裏的女人自己栽培線芭蕉,取其絲,染色,然後用傳統的手法進行紡織。

      石垣出生在沖繩羣島中的竹富島,在東京學過美術,後來回到沖繩開始了傳統的編織工藝。她的編織術繼承了傳統的技法,同時也嘗試着融入了現代的感覺。

      織布、拉絲這種活計,不光在西表島,可以說,在南邊的任何一個島上都是屬於女人的工作。即便是現在,這樣的島還有不少。在一個共同生存的環境下能織出好布是作爲一個女人的自豪,而掌握了一個個的織布技巧也就成了她們的驕傲。

      一般要想學會織芭蕉布的技術通常要用到兩到十年的時間。主要的操作都是在織布機上,很快就能記住了,有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但是,難就難在材料的製作商,而且,材料的製作也是很要時間的。

      織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莖的芯部,那要用差不多一百根的芭蕉。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歡花上五六年攢夠了芯部的絲線後,織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側、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們揉在一起來捻,這樣出來的絲線有的地方粗一點,有地方細一點,這樣織出來的布也很有趣。我們織布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織好的東西拿到海里用海水來漂洗。這麼一個程序下來,芭蕉布就變得清靈靈、涼爽爽的了。海里的鹽、太陽的光和風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