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從唯物主義哲學角度來看,理性與感性,是兩個具有本質區別的認識階段,這兩種認識方式,在與認識對象的聯繫、反應方式、反應深度方面存在極大的不同。

感性思維常被認爲依賴於主體感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性和外部聯繫。而理性思維則通常被理解爲通過抽象思維,從現象中揭示出客觀的本質。正因如此,思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變化,常被認爲是一種飛躍和進化。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是電影《流浪地球》中機器人MOSS在劉培強決定犧牲自己和空間站點燃木星以推動地球時的一句臺詞,也是原著的情感和理念的昇華之處。MOSS作爲機械,作爲擁有超高精度的人工智能,說它象徵人類“理性思維”的巔峯也不爲過,它說“MOSS從未叛逃”,並且它推算並選擇了延續人類文明的最佳方案也是最殘酷的方案——捨棄地球,捨棄活生生的35億人。對於實現“延續人類文明”的目標而言這個方案的成功機率無疑是最大的,但這個方案被否決了,否決的原因不是“我會如何”、“我的愛人我的孩子會如何”這類個人的愛恨恩怨,而是“沒有人類的文明,毫無意義。”

試想如果在所有問題面前我們都選擇了作爲“最優解”的理性的選項,我們的生活會如何?我們會在最小風險下生存,會以極快的速度積累我們所需的物質條件,會捨棄美與醜的概念而奉行至高無上的利與弊。這樣的社會,那或許就是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描繪的使人失去生活的動力、激情和意義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吧。

雖然推動人類發展、能夠讓人優先選出最佳選項的,在更多情況下確實會是理性,但理性或許可以給我們生存,卻永遠給不了我們生活,正如芥川先生所言“若始終貫穿理性的話,我們當然不得不否定自身的存在。”因爲所謂的感性,其實就是那同理性同等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人性。

——

文章寫的不怎麼樣還佔着高贊位實在心有不安。

分享幾段《流浪地球》的原著,就當不浪費這個位置吧。

——

人類的精神像在蕩着一個宇宙鞦韆,更適當地說,在經歷着一場宇宙俄羅斯輪盤賭,升上遠日點和跌向太陽的過程是在轉動彈倉,掠過近日點時則是扣動扳機!每扣一次時的神經比上一次更緊張,我就是在這種交替的恐懼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其實仔細想想,即使在遠日點,地球也未脫離太陽氦閃的威力圈,如果那時太陽爆發,地球不是被氣化而是被慢慢液化,那種結果還真不如在近日點。

——

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爲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

幸運的是,還有人活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