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小廠們的逆襲路:摺疊屏手機?

智能手機行業熱鬧非常,去年諸侯亂戰了一年,今年依然戰鼓雷鳴,年初就已有大戰在醞釀。

前些天,小米總裁林斌發微博稱,小米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題,做出了第一臺摺疊屏手機,並放出了小米雙摺疊屏手機的視頻。此條微博不僅在用戶圈層中引起轟動,也引來了同行的“口水”。柔宇科技不僅罵小米的雙摺疊手機是三無產品,還表示他們纔是全球首發摺疊柔性屏手機的企業。

他們在爭什麼?

小米和柔宇科技的口水戰,引來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圍觀,小米及外界不少聲音均認爲柔宇科技有碰瓷營銷的嫌疑。

柔宇科技是智能手機行業的新秀,名不經傳,雖然其宣稱去年十月就發佈了摺疊屏手機柔派並銷售,但鮮有人知道,從這個角度來看,柔宇科技確實有碰瓷營銷的需求。除了此原因之外,柔宇科技嗆聲小米,主要是想和小米爭一樣東西,爭什麼呢?還得從去年的存量期競爭說起。

去年以來,關於智能手機市場出現負增長的報道不曾中斷過。據中國通信院數據,去年智能手機銷量僅有兩個月出現了正增長,增長幅度很小,僅爲0.012和0.009;其餘10個月均爲負增長。銷量一蹶不振,市場競爭也更爲激烈。

往年是蘋果闊步向前,國內的手機廠商緊隨其後模仿,但去年情況發生了改變。銷量下跌迫使國內的手機廠商不得不開始着手創新求變。去年當蘋果往下走,手機銷量下滑,新機號召力小,市值下跌時,國產手機廠商往上走,靠着創新能力突破了增長瓶頸,實現銷量增長。其中,華爲2018年全年手機發貨量超過2億,Q2和Q3的發貨量超過蘋果。

從去年發佈的新機來看,小米、華爲、OPPO等廠商進行了非常密集的創新,不僅多了AI攝影、人工智能助手等特色功能,設計上也有非常大的改變。但是,從《今日頭條2018手機行業白皮書》來看,雖然去年用戶關注超千萬的手機特性雖然達到了38個,但小米、華爲等手機廠商的創新集中在攝像功能和屏幕方面。

比如,去年全面屏手機盛行,OPPO採用了水滴屏,小米選擇滑蓋全面屏;指紋解鎖上,小米採用壓感屏幕指紋,vivo則使用光電屏幕指紋。除了在配置上較勁之外,小米、華爲等廠商的手機外殼設計也極其相似,均圍繞着漸變色來發揮,OPPO使用霧光漸變色,華爲就使用極光色,而小米是鏡面漸變色……每一處細節的創新都有數個品牌在明着暗着較勁。

挑出來看,確實每一家都是創新,但把這些創新堆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手機廠商們實際上還是在互相模仿,只是模仿對象從蘋果變成了身邊的安卓手機品牌。再有特色的設計,當相似的作品變多之後,也就變得稀鬆平常。2018年的智能手機行業,創新與同質化如影隨形。

既然屏幕、顏色等細節上的創新已經到了極致,都不可避免走向了同質化,那麼第一個推出創新的品牌自然就有先發優勢,之後的宣傳中都可以加上“首發”兩字,宣稱自己引領了潮流。此時再回頭來看柔宇和小米的口水戰,也就是有答案,他們爭的是首發。

搶佔先機者勝

一邊是創新與同質化如影隨形,一邊是用戶過長的換機時間和過低的換機頻率制約着銷量,手機廠商們只能繼續往別處創新,打造差異化優勢刺激用戶消費,提高用戶換機頻次。2019年的存量期競爭,從劉海屏走向去劉海屏是一個趨勢,而摺疊屏手機則是另外一個趨勢。

何以見得?自iPhone出現後,功能機所使用的翻蓋、滑蓋等設計都被捨棄了,多年來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廠商都追隨着iPhone的直板式設計。隨着辦公移動化、信息載體由文字向視頻變遷,智能手機的內存和尺寸爲了滿足用戶需求也設計得越來越大,目前最大屏手機爲7.12寸,已經不便於口袋攜帶。

智能手機若要繼續擴大屏幕面積,和平板電腦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作爲移動通訊設備的便捷性也將被瓦解,而採用摺疊屏設計則能同時滿足大屏和便於攜帶兩種需求。若從此角度去看,摺疊屏手機未來將有不小的市場需求。

當顏色、屏幕等方面的創新都走向同質化之後,每個品牌都很着急,都想在新的領域引領潮流,想靠摺疊屏在智能手機行業搶個一席之地的小廠商更是如此。但小米和柔宇不是唯二計劃推出摺疊屏手機的廠商,不少手機廠商今年都有佈局摺疊屏手機市場的計劃。

在中國市場失意的三星和LG最早開始研發摺疊屏手機,今年均有計劃推出摺疊屏手機,有借摺疊屏手機挽回衰敗之勢的訴求,柔宇科技的副總裁也表示這兩家是目前唯一有能力量產柔性屏的廠商;除此之外,華爲爲了搶佔換機紅利,更是將發佈時間提前,準備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推出5G摺疊屏智能手機,從公開信息來看,這款摺疊屏手機摺疊時爲5寸,展開後可達到8寸,或許會取代平板電腦;而OPPO同樣有此意。

可以看到,目前準備推出摺疊屏手機的廠商很多,設計上也比較難個性化,當摺疊屏量產之後,摺疊屏手機無疑會和過去的翻蓋手機、滑蓋手機一樣成爲常見款式,市場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同質化競爭。想要收穫市場紅利只有搶佔先機和優化摺疊屏手機體驗兩種選擇,而前者的競爭將優先到來。

小米急着宣傳,而柔宇跳出來“碰瓷”,都是爲了早他人一步搶佔先機,先收一波換機紅利。

2019,摺疊屏手機元年?

2018年是手機廠商與屏幕、色彩較勁的一年,2019年呢?從各大廠商的新品計劃來看,很可能是摺疊屏手機元年。

就現狀來看,雖然三星、小米、華爲等廠商今年都準備推出摺疊屏手機,但摺疊屏所使用的柔屏目前還無法實現大量生產,從概念機到小量銷售再到大量發售恐怕也需要等上幾年時間。無法大量發售意味着即將面世的摺疊屏手機的成本和售價在很長時間內都會居高不下。

據悉,柔宇科技推出的柔派手機售價區間爲8999-12999元,而三星摺疊屏手機的售價,綜合各方消息來看,價格區間在1.2萬-1.7萬元,比史上最貴的iPhone的售價還高出不少。儘管小米擅長壓縮成本,但能實現量產的三星尚是高價,小米縱使能壓縮成本,售價也低不了多少,2019年面世的摺疊屏手機仍然會是一款價格直逼iPhone XS的“奢侈品”。如此高的售價,只能刺激少量高端用戶消費,可以預見銷量也不會太多。

所以,短期來看,小米、華爲、OPPO等大廠之所以要追隨摺疊屏潮流,不是出了提高銷量考慮,而是爲了提升品牌自影響力。就像去年各手機廠商注重功能層面的創新和召開技術、設計發佈會重塑品牌形象一樣,摺疊屏手機作爲克服了許多技術難點的創新成果面世,無疑也能對品牌進行一番正面宣傳,即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的摺疊屏手機技術與國際廠商不遑多讓。

唯一能確定的是,5G到來前的兩三年中,每一次小創新都會帶來一波換機紅利和垂直領域的同質化競爭,區別只是每一次設計創新或技術創新是哪家在引領。如若和三星、LG一樣擁有摺疊屏專利的蘋果沒有推出摺疊屏手機的計劃,短期內摺疊屏手機將是安卓手機廠商之間的內部競爭。

即便如此,在柔性屏能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前,像摺疊手機這樣高投入低產出的產品,也只有資金技術實力兼備的頭部大廠玩得轉,不管是柔宇還是腰後部的其他小廠,想借此東風上行的成功機率非常小。可以預見,小米、華爲、OPPO等頭部廠商在摺疊屏手機市場的競爭仍然會處在膠着狀態。

另外,綜合各方消息,即將面試的摺疊屏手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橫折疊,展開可獲得方屏,可當平板使用;一種是豎摺疊,展開後屏幕更長。摺疊屏手機的外形設計恐怕會和直板式手機設計一樣缺乏個性,未來各家能否將差距拉開,恐怕還要看軟件層面的創新和體驗優化。

近處看,國產手機廠商通過創新實現了逆襲,存量期仍實現了銷量增長,着實有兩把刷子;站遠了看,縱使智能手機廠商表面吹得天花亂墜,創新層面卻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邊緣,品牌差異化之路還很長。

摺疊屏手機量產還比較困難,高價之下不能變成剛需,能帶來的效益是品牌影響力。在摺疊屏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前,還無法定錘誰更有勝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5G前夜將是一場漫長的混戰。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