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清利弊是自律的根本!

自律是在沒有任何規章制度約束而自我約束的行爲,簡單來說: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會權衡做這件事情帶來的利益和影響爭取把事情做到最好。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裏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敏洪也說過:“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許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曆法學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飢渴難耐。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附近剛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於是,大家都你爭我搶的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於樹下不爲所動。


  衆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你爲何不去摘個梨來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裏,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爲什麼自律的人生,可以像開了掛一樣,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爲自律意味着你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維持身體的健康,你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你不能肆無忌憚地吃麥當勞和肯德基;


  就像你想要成爲學霸,拿到獎學金,那舍友半夜三更還在玩遊戲,談戀愛煲電話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縱;


  就像你畢業後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必須在週末的時候,繼續加班研究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同事發起的聚會,你都得加以拒絕。


  這個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須有所放棄。


  但人做爲一種社會性動物,十分厭惡損失帶來的陣痛感。


  一個人得了2000元錢和丟了2000元錢對內心的衝擊,哪個更大?


  顯然,丟錢衝擊更大,真可謂“相同得失,不同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得失,“失”的影響是“得”的兩倍。


  由此看出,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基於這樣的一種本性,很多人不斷被它牽着鼻子走。


  於是我們一邊狼吞虎嚥地吃着垃圾食品,一邊幻想自己擁有八塊腹肌;


  一邊和舍友通宵達旦地LOL,一邊期盼着期末考試可以門門功課都過90分;


  一邊和同事週週出去KTV遊山玩水,一邊希望自己能夠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是因爲你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同時把兩件事情都做得完美。自律的會權衡事情的利弊,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不自律的人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會做長遠的考慮,這就是自律與不自律的差別。


  自律不是天生的是經過後天的培養和努力養成的,如果你決心要減肥或者要做成某一件事情。小編建議大家使用優力優磁性自律表先做好計劃用多久的時間來達成目標,執行過程中如何應對挫折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