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式生存:豐田給我們的啓示

豐田章男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道歉,道歉,再道歉”。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一股寒氣從腳後跟直達我的腦門。豐田固然是犯了錯,但我們不該過度解讀豐田事件。我們該思考的是,如果優秀的豐田公司,都會遭受如此的“待遇”,輪到中國企業又該如何呢?
在今天的會議上,一位汽車行業的人士說,如果豐田都被美國人如此羞辱,我們中國的汽車就別指望着進入美國市場了。另一位則插話說,按照美國人的標準,我們的汽車廠就應該立馬關門。第三位朋友接着說,你們二位所講的話,正是奧巴馬想聽的,奧總統就是要敲山震虎,警告中國企業,別以爲成爲世界工廠就可以在全球暢通無阻,至少在美國人這裏行不通。
此話不無道理。奧巴馬上任後即着手處理“三大”汽車的問題。一年來,財務和業務重組基本搞定,現在,該是爲“三大”清理市場的時候了。據悉,豐田問題會導致數萬名日本汽車工人失去工作;同樣,豐田所讓出的市場份額,也會爲“三大”及其員工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在失業率高企的初春,這正是奧巴馬最渴望的春風和春雨。
未來,奧巴馬會怎樣對付中國的企業和來自中國產品呢?
1. 針對廉價產品,反傾銷
我曾專門請教輪胎行業的一位CEO,去年的“輪胎特保案”是咋回事。
這位CEO私下告訴我說:“美國的特保法案是有道理的,中國的確是在低價向美國傾銷輪胎。中國政府的補貼並不是關鍵,關鍵是中國的輪胎企業都有房地產等業務來彌補輪胎主業的虧損。在國際貿易上,這的確是不公平的。”
這位CEO還跟我說,在輪胎的事上,美國人是抓住了我們的把柄,在鋼鐵等其他行業,美國人也在尋找機會。你永遠不要指望奧巴馬會風度翩翩地收起這個管用的大棒。
中國有句古話,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2. 針對優質產品,安全“門”
此前,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也有“召回”的事情,比如2008年11月,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布的召回通告中涉及中國產品的通報有10起,其中50%是針對玩具。雖然此事在美國媒體上也被炒的沸沸揚揚,畢竟,玩具的市場規模不大,有消費安全委員會出面也就差不多了,犯不着勞駕美國的大總統出面。
但是,中國企業一旦進入美國的主流產業,比如海爾的冰箱要賣到美國的主流家庭,美國人的眼睛立刻就會豎起了。美國人會滿足於海爾式的五星級服務嗎?如果海爾的防電牆熱水器出現安全事故,而海爾又沒能及時反應的話,美國人會放棄這個小題大做的機會嗎?
既然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是美國人訂的,自然就不是發展中國家所能輕易企及的。
現在,美國人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豐田的“前車之覆”,即是我們的“後車之鑑”。
3. 針對既廉價又優質的產品,碳關稅
《京都議定書》締約國部長級會議年年都要開,爲什麼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如此引人注目?因爲在此前,中國終於超過美國成爲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國。於是,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中國推到全球氣候問題的審判臺上。然後,奧巴馬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推行其“綠色壁壘”。
美國衆議院去年6月26日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授權美國政府今後對因拒絕減排而獲得競爭優勢的國家的出口產品徵收“碳關稅”。換句話說,就是對高耗能進口產品徵收的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
林毅夫也承認,發達國家經濟中製造業所佔的比重低,主要以服務業爲主,而服務業對能源的需求少,排放也比較少;而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是農業和製造業,經濟當中出口的比重較大;所以推行“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發展相對不利。
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中國家是在污染自己的生存環境,爲發達國家生產其所需要的高碳產品。現在,發達國家居然還要發展中國家支付“碳關稅”!
抓住氣候問題不放,是奧巴馬時期的國家戰略;一旦奧巴馬在金融市場和汽車行業重組上騰出手,就一定會大力推行“碳關稅”。如果“碳關稅”真的得以實行,我真不知道有多少外向型中國企業會破產倒閉。
 
除此之外,美國人還有複雜得難以理解的金融手段可以對付中國。《貨幣戰爭》雖然只是一本小說而非嚴謹的分析報告,從中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那場可能隨時發生的“金融恐怖主義”。20年前,美國人不就是先逼着日元升值,進而將其昔日的盟友拖入經濟深淵嗎?
還有,話語權的爭奪。美國人既然掌握了核心的IT技術以及無所不在的互聯網,自然也會要求得到隨心所欲的話語權。我個人是Google的鐵桿粉絲,Google的搜索質量就是比百度要好,而且我也毫無保留地支持信息自由流動(昨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個笑話,有一位小學生姓“紫”,名“陽”,開學時自我介紹,他說:“我叫本頁無法顯示”)。
我讚賞Google的技術及其價值觀,可是,當Google事件被奧巴馬拿來擺弄話語權的天平槓桿時,我仍然覺得憤憤不平。
想起若干年前,臺灣每到選舉時,總會挑逗大陸與其共舞。我們要麼中計,要麼忍着,總是被動地應付。直到全國人大2005年通過了《反國家分裂法》正式授權政府採取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大陸纔算掌握了主動。
面對美國的步步爲營,我們何時才能化被動爲主動?
 
話題扯遠了,說回豐田在美國的遭遇。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繼續向豐田學習。
除了Just In Time,現在有多了一門課:美國式生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