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作者 | 張戈 (公衆號ID:TechECR)

有些變化,確有必要關注。例如從100億元,到500億元,營銷收入的兩個“里程碑”數字,背後則“巧合”了華爲不同生態階段的時間節點;再例如從“平臺+生態”,到“平臺+AI+生態”,看似是將AI能力加持於平臺,實則助推了華爲生態模式的導向式進化;還例如從生態合作,到生態協同,“合作”與“協同”的差異不僅在於字面理解,而是生態戰略縱深的體現。

這就是華爲EBG中國區的變化,也是華爲的變化。

500億不僅是里程碑

官宣:3月21日,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將進化爲“智能島”,華爲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在此舉行。依照慣例,華爲於會議前期,均會劇透諸多細節,2019也不例外。

以通常思維,首先關注銷售業績。此前,生態夥伴一側已經傳出聲音:2018年,華爲EBG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已超過500億元,並得到了華爲官方的側面映證。“2018年,華爲EBG中國區已有兩家生態夥伴的銷售業績超過100億元,100家生態夥伴銷售業績超過1億元,800家生態夥伴銷售業績超過1000萬元。”華爲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說。


華爲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爲EBG中國區總裁 蔡英華

與銷售數字相比,華爲對生態的發展思考同樣值得關注。“華爲企業業務的戰略已經從‘平臺+生態’演進爲‘平臺+AI+生態’;其中,生態的合作方向也從‘生態合作’演進爲‘生態協同’。”華爲EBG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池說。


華爲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爲EBG中國區副總裁 楊文池

這是華爲已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是否可以通過一條主線來貫穿理解?500億元銷售收入,以及800多家千萬級合作伙伴,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華爲並不想將此理解爲又一個銷售業績的里程碑,而是看成生態升級的關鍵節點。

其實,此時間點確實有些含義。回顧歷史,2014年,華爲EBG中國區銷售業績首次超過100億元,此前華爲EBG中國區歷經了起步期的“渠道時代”,正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夥伴時代”。但匹配於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原有業務規則和合作模式,在此時也有必要進行升級,單一的產品能力,已不能滿足用戶在數字化轉型時代的複雜需求。

此後的2015年,華爲開始儲備“生態”式合作的雛形理念,逐步探索與ISV建立新型合作模式。例如,聯合創新解決方案研發、建立聯合實驗室等。在2016年,華爲EBG中國區正式形成了在生態戰略上的共識,進而在2017年提出了“因聚而生”的生態理念、2018年“以行致盛”的“生態紀”行動綱領。

基於上述時間點,如果說“里程碑”,並不是100億元、500億元這類銷售數據,而是華爲以2016年爲起點開啓的“生態時代”。梳理細節,在此階段華爲適配“生態時代”,進行了一系列加法和減法。例如將一系列產品技術,沉澱於平臺;發佈推出華爲雲;發佈推出全棧全場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逐年增加面向生態夥伴的賦能投資;將大服務1.0戰略,升級至大服務2.0;端到端地進行ICT人才生態梳理和建設。

同時,華爲還對生態政策進行逐年優化,減少了商務流程中諸多不順滑的節點,提升了生態運行效率。也就是說,沒有生態理念的支撐,沒有對生態體系的一系列賦能投資,華爲EBG中國區就不可能實現從100億元,到500億元的業績增長,也不可能聚合角色定位多元化的生態夥伴。

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

問題由此產生,500億,是否又巧合了另一個生態演進節點?原來生態理念能否支撐華爲繼續成長,能否支撐用戶已經焦急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依據官宣,此次華爲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主題爲:“因聚而生、智能進化”,那麼,單以技術而言,人工智能是否能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其實,雲計算是促成ICT產業從渠道時代,到生態時代變化的重要內因,雲計算將ICT資源“融化”於平臺,也將生態夥伴“裂變”爲不同角色定位,由此華爲率先提出,併成熟了“平臺+生態”的合作模式。

與此對比,也應以類似生態維度,而非僅是技術維度思考人工智能。“平臺+AI+生態”不僅是將技術能力加持於平臺,實可理解爲“平臺+應用場景+生態”。人工智能催生了指數級增長的應用場景,也改變了用戶的關注點。在雲計算時代,用戶關注ICT基礎能力,但在人工智能時代,用戶還將更關注ICT技術創新、更關注應用場景創造的業務價值。

由此,用戶也不會單純爲服務器、存儲等產品的技術性能埋單,而只會爲業務價值付費;固態的解決方案形態,不能滿足用戶動態的需求;原有一板一眼的生態合作模式,也不可能充分滿足用戶迫切的需求。

這是“平臺+AI+生態”模式的產生背景,即引導生態夥伴更聚焦應用場景,並基於應用場景形成新型生態合作關係。而華爲在此間對於生態的價值,正如華爲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所說:“未來3~5年,華爲將通過‘四化’加速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四化’即產品平臺化、平臺行業化、解決方案場景化、能力服務化。”也就是說,華爲將以平臺化的產品,支撐更多生態合作界面;以平臺化的操作系統,支撐行業應用;以場景化的顆粒度,抽象沉澱解決方案;以服務模式,交付輸出所有ICT能力。

華爲的“五四三”

進一步延伸解讀,與“平臺+AI+生態”生態模式相對應;華爲生態合作模式也從“生態合作”演進爲“生態協同”。

“合作”與“協同”的差異不限於字面理解。以華爲云爲例,HC2018期間,華爲正式發佈“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華爲雲則基於此在8大行業中,迅速形成200多個人工智能智慧場景應用,此即爲生態協同的表現之一。”華爲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說。


華爲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爲雲中國區總裁 洪方明

由此可見,“合作”是聚合,“協同”纔是聚能;“合作”是生態的基礎,“協同”纔是生態的目標;“合作”是滿足用戶短期需求,“協同”才能形成穩定的生態模式,長期服務用戶的數字化轉型。因此,傳統的“合作”模式已經緩慢,不能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用戶對應用場景創新的迫切。只有“協同”才能將人工智能等技術,迅速交付於用戶;只有“協同”才能將生態能力,迅速適配到應用場景;只有“協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也正因如此,“以客戶爲中心”和“利他思維”是生態協同的基礎,而華爲也將同步提出“五、四、三”策略,推進“生態協同”戰略加速落地。 “2019年,華爲EBG中國區將生態夥伴細分爲銷售、服務、解決方案、投融資、人才等五類。其中,投融資服務商、頂層設計服務商、人才培訓等合作伙伴,正式融入華爲生態體系,而此五類生態夥伴也將融合協同爲一個整體,以‘平臺+AI+生態’模式進行合作。” 華爲EBG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池說,“華爲還將實現‘四個主動’,即主動開放、主動讓利、主動統籌資源、主動開展人才培養。最終,期望在未來3~5年,華爲與生態夥伴實現‘三個協同’,即戰略協同、資源協同、能力協同。”

華爲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裏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爲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