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而不幻”的人工智能

作者 | 張戈 (公衆號ID:TechECR)

人工智能很“溫情”;人工智能很“機靈”;人工智能很“吃苦耐勞”;人工智能還很“鬼斧神工”。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除智慧之外的價值,其實答案就在應用場景之中。用戶已經不滿足藉助現有技術,滿足業已存在的應用場景需求,其還希望植入人工智能,創造前所未有的應用場景創新,並在場景創新中提升業務價值。

人工智能“科而不幻”

通常國人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源自電影。涉及人工智能的經典電影也不下百部,例如《我,機器人》、《***帝國》、《終結者》、《少數派報告》、《機器管家》、《銀翼殺手》、《超能查派》等等。其中,涉及的職業既包括醫生、修理工、管家、垃圾清運工,也包括警察、軍人、私人偵探,甚至還有殺手。

話題由此展開,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中的場景,正映射在現實生活中,正映射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綜合來看,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致基於七大方向:

其一,在“事”和“物”中,植入人工智能“基因”。由此,具備“自主意識”的事物,將執行傳統由人類完成的任務,例如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智能家電等。此趨勢中,最典型的電影如《超能陸戰隊》。影片中的醫療保健型機器人大白,除了具備完美的人機交互能力,還因其心臟中裝載有超過10000個疾病和醫療程序的數據芯片,可真正實現對病人的“對症下藥”。

其二,增強型大數據分析,讓數據科學任務實現自動化。Gartner數據表明,到2020年,將有超過40%的數據科學任務,實現自動化。此趨勢映射到美劇《黑鏡》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結合,已經可以通過採集社交網絡中的各類數據,複製出一個你思念的“人”,然後再寄給你。

其三,人工智能驅動的開發。專業開發人員可以將AI驅動的功能和模型,注入應用程序,而無需專業數據科學家的參與。《美國隊長2》中,超級古董級計算機存儲了索拉博士的大腦,並開發了索拉算法,該算法可以從神盾局的數據庫中,讀取過去世界的數據,預測每個人的未來。

其四,賦權邊緣。人工智能將與邊緣計算緊密結合,將植入各類終端設備,從工業設備,到屏幕,再到智能手機,再到汽車發電機。《全面回憶》中最傑出的道具是,被植入主角手掌裏的“手機”。只要將手放在特定的固體表面,就會出現一塊顯示屏以供操作。

其五,沉浸式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與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和虛擬現實(VR)等技術緊密結合,出現虛擬個人助理、聊天機器人等。毫無疑問,《鋼鐵俠》系列就展示此類場景,虛擬數據和虛擬形象直接顯現在空氣中,沒有了電腦和手機這類顯示屏,人直接和虛擬世界進行互動,還能實時對現實世界進行分析。

其六,智能空間。智能空間最通常的理解就是智慧城市。《第五元素》未來的城市裏,高不見頂的建築,交通網絡於空中交錯,人們都乘飛行器出門,連公共交通都是飛行器,從此再也不用擔心交通擁堵問題。

其七,量子計算。傳統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之間差異在於。經典計算機會以線性方式讀取圖書館中的每本書,但量子計算機會同時讀取所有書籍。例如《流浪地球》MOSS系統就帶有明顯量子計算技術特徵。

藝術未必高於生活

上述即是影視作品中“科幻”的人工智能場景。當然,如果說上世紀涉及人工智能的電影,還屬於科幻題材,甚至只是藉以人工智能外衣,進行道德討論,但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科而不幻”。電影中的場景屢屢出現在現實,甚至現實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已經遠遠超越了電影人的想象力。

以“自主意識”的應用場景爲例,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走出實驗室;無人機已經登上春晚舞臺;5G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巡檢機器人”,也已經在深圳地鐵入職工作。此外,“智能港口”也已經落地實現。

上海港每天處理集裝箱超過10萬標箱,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基於上海港建設自動化碼頭的體系設想,華爲聯合埃森哲聯合設計、實施了“智慧港口”解決方案,其中產品包括超融合基礎設施FusionCube,開放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以及服務器、軟件定義存儲、網絡等基礎設施。

同時,華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也已植入“自動化碼頭”,項目運營後,裝卸效率提升30%~50%,排放減少50%。更明顯的價值是,在傳統碼頭中,一臺龍門吊需要配備5名工人。而在自動化碼頭,一個人可以坐在辦公室控制4~6臺龍門吊。

當然,人工智能的價值,不止於執行傳統由人類完成的任務,其還在解決我們此前一直頭疼,但又無從入手的一些問題,例如,智慧城市。因爲人工智能,以及多重新興技術的廣泛植入,未來在現實世界中,必有與其平行的數字世界。對此平行數字世界,華爲稱之爲“城市智能體”。

舉例說明

深圳是全國車輛密度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公里510輛車,居全國之首。從2017年開始,深圳市交警與華爲合作建設“交通智能體”。系統上線後平均車速提升15%,深圳逐步退出“堵城”之列,今年一季度全國城市擁堵排名第46,在一線城市中排名最低。過去的深圳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

人工智能依靠技術紅利

上述均是人工智能已經超越電影藝術的應用場景,可以說,在雲計算時代,用戶關注ICT基礎能力,但在人工智能時代,用戶的需求已經不限於滿足應用場景,其還將更關注基於人工智能,進行應用場景創新,並在創新中提升業務價值。

當然,人工智能的產業紅利還將繼續釋放。雖然其行業***率只有4%,但由此技術催生的應用場景,已經呈現指數級增長。同時,人工智能也還在與計算、存儲、網絡、大數據、雲計算、AR/VA、5G、企業雲通信、智能安防等產品和技術快速融合。由此,依靠技術紅利可以支撐百行千業的應用場景,依靠技術紅利可以降低企業人力成本,更可以簡化原有繁複的業務流程。

+AI,智慧的力量

華爲IT產品線最近上線了《+AI,智慧的力量》期刊,這是一個探討AI、雲、IT基礎設施趨勢、技術和實際應用的平臺,這裏不僅有最in的技術解讀,前瞻性的趨勢分析,還有各行業的AI故事,敬請點擊閱讀。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裏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爲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臺。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