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品滿天飛,誰在用心誰在吹?

在這個教育科技產品滿天飛的時代,在某個app store裏隨便一搜,都能搜到成百上千的教育產品。每個產品都在標榜自己有效、權威。但有效嗎?有什麼效?你只有用過才知道。那你在評價的時候,該以什麼標準來評價?該從哪些角度出發呢?

以下列了幾個評價緯度來,大家進行產品評價時可進行參考。

1.是否能作爲支撐你知識建構的工具?

何謂知識建構的工具?即能夠幫助你表達你的觀點、理解等。比如說mindmanager能夠幫助你很好地呈現你的思路。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幫助你思考的工具。

2.是否能作爲探索知識的信息工具?

何謂信息工具?即能夠輔助你訪問你想要的信息、幫助你比較你與別人的觀點等。也就是說,當你學習時遇到阻礙時,它能夠輔助你解除這個阻礙繼續前行。或者當你對某個東西進行思考時,它能夠輔助你與他人觀點進行對比,使得你不滿足於自己的觀點,能夠從多角度看待某個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當前市面上尚未看到這樣的軟件。

3.是否能夠作爲背景來支撐你從做中學?

何謂背景?即能夠描述或模擬有意義的真實問題、情境,使你在情境中能夠進行思考,解決某個問題。當前一些虛擬現實產品,能夠讓你身臨其境,感受某個東西,但是並沒有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他們頂多算材料,不能算有效的產品。

4.是否可以作爲社會中介來支撐你在對話中學習?

社會中介,即能夠輔助學生與他人討論,進行對話,在對話中進行知識完善或增長。當前不少教育科技產品都提供社區,能夠讓學生與他人對話,但是未對對話進行一定的干預,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對話,在對話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或者一起完成某個任務。

5.是否能夠作爲你的智能夥伴,支撐你在反思中學習?

智能夥伴,即能夠幫助你清楚地知道你在幹什麼、你知道了什麼、你學得怎麼樣、學了這些對你有什麼意義等等。實際上,是培養你的元認知,使你能夠時刻但是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改善。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教育科技產品提供評價或學習記錄,但是這僅僅記錄了學習過程,並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有了這些標準,你在選擇教育科技產品時,能夠有一把尺子,去衡量產品的優劣,然後做出合適的選擇。

參考文獻:戴維.喬納森《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一個建構主義者的視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