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腦》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然而,儘管睡眠如此地不可或缺,我們對於睡眠的瞭解卻依然淺薄。在我們的睡眠過程中都發生了哪些事?如何提升睡眠的質量?如何利用好睡眠的時間?英國實驗心理學大師理查德·懷斯曼的《夜腦》這本書,就將帶領我們去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睡眠也有周期

我們常說,成年人每天要睡足八小時,孩子每天要睡足九小時。然而現實之中,有些人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就會精神奕奕,有些人睡了十個小時以上卻依然睜不開眼。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近年來睡眠科學的研究結果或許能說明這一切。

在對大量實驗對象的睡眠狀況進行監測的結果顯示,人們的睡眠不是線性的、而是週期性的。每個睡眠週期會持續大約90分鐘,包括從淺睡到沉睡、再到快速眼動睡眠在內的五個階段。我們常說的做夢,其實就只會發生在快速眼動階段。

睡眠週期的發現,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啓示:比起一味地追求睡得久來,睡得有質量更有意義。比方說,基本確保走完四個睡眠週期的睡六個小時,往往要比在第五個週期中途就被喚醒的睡七個小時休息得更好。這也就給我們規劃自己的睡眠時間提供了基本的方向。

二、創造條件入睡

人人都需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的危害也早就得到了證實。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降低、肥胖、沮喪等等,都是睡眠不足可能導致的後果。

睡眠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出色的睡眠可以歸結爲五個方面。要改善入睡難、失眠等問題,就要從這五個方面着手來解決。

1)創建蝙蝠洞
蝙蝠是天底下最能睡的動物之一,居住在舒適、黑暗的地方正是讓它們能睡得香甜的重要原因。同樣,人類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比如

擁抱黑暗,保證房間內沒有太多光線。
遠離電子設備,減少對藍光的接觸。
通過“白色噪音”掩蓋交通噪聲等的侵擾。
調節室溫到稍高於18攝氏度。
將電視、桌子等與睡眠無關的物品移出臥室。

2)白天做什麼
睡眠不僅僅與夜晚相關,白天的活動同樣會對睡眠產生顯著影響。在白天讓大腦忙碌起來,或者在入睡之前6小時進行適當的運動,都會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

3)就寢前
睡前30分鐘的準備,會直接影響到睡眠質量的好壞。長時間的沐浴,可以提升體溫,幫助你放鬆;列出憂慮清單,可以減少注意力的分散,從而更好地入睡;適當的低熱小吃或者薰衣草香,也都能夠幫助到你。

4)如何入睡
傳統的數羊方法的作用,是讓你集中心思去思考。實驗證明,除了數羊之外,諸如心算、有一定難度的回想等等都會幫助你快速入睡。與此同時,想象開心的事,入睡的速度甚至會比想憂慮的事時快上將近一倍。

5)半夜醒來後
如果是因爲憂慮或第二天的重要事項而醒來,將它們記錄下來,然後再次嘗試入睡。這時同樣可以採取前面的做心算、玩拼圖等方法。

三、大腦知道答案

有一段時間,睡眠學習成爲了被熱炒的概念。商家紛紛宣稱,通過在睡眠時間輕聲播放學習光盤,可以讓孩子們快速掌握一門外語。於是乎,家長們紛紛掏錢湊買學習光盤,商家大賺了一筆,事後證明,這樣的宣傳不過是在收智商稅而已。那麼,睡眠對學習就不重要嗎?其實不然。

心理學實驗指出,在同一所學校隨機抽取兩組學生,要求一組學生每晚提前半小時睡覺,要求另一組每天晚睡半小時,結果在3天后的測試中,睡眠減少組的成績整體大幅後退,甚至該組中的六年級學生只考出了四年級學生的水平。我們可以以此類推,很多人所習慣地在考前臨時抱佛腳熬夜唸書的做法,事實上反而妨礙了學習的效果

進一步的研究指出,睡眠、哪怕只是一小時左右的小睡,都會對發揮記憶力產生積極影響。比起在睡眠時間播放學習光盤來,觀看學習光盤、努力記憶後再入睡會獲得顯著得多的記憶效果

那麼,怎樣纔能有一段完美的小睡呢?選擇合適的時間(下午1點半到2點半前後),選擇溫暖、昏暗的地方,或者在睡前喝一杯咖啡或濃茶,都會是有效地做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