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安逸,以及應對

去年初上海的好友啊彪找我借錢,說一年後還我,我想着阿彪在上海有房有車的人,又是多年好友,便答應了。沒成想過了一年半,阿彪好像忘了這事似的,直到我最近需要一筆開銷,打電話找他問起這事,才知道阿彪這兩年收入大不如前了,不禁心生感慨。

當初阿彪從深圳到上海開拓業務,經過兩年的艱苦奮鬥,業務蒸蒸日上,成了公司在上海的負責人,連他的老婆也從另一家公司辭職跳槽到他那邊去,日子過得相當不錯,在魔都買房買車。

不過這兩年業務萎縮,項目做一個失敗一個,不說提成,連基本工資都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不到。阿彪夫妻收入大幅縮減之餘又多生了一個小孩,房貸車貸加兩個小孩,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跳槽?他們夫妻這麼多年就只做一個業務,所在行業比較小衆,各種政策影響下,同行也不好過。聽啊彪說,目前只好先扛過寒冬再說。

表親小武最近剛賣掉了珠海一套房,還了七七八八的債務後,手頭剩餘幾十萬,但小武仍然惶恐,因爲接下來不知道能幹什麼。

小武畢業後在澳門混,7、8年的時間在珠海買了三套房子,外加一輛寶馬。可以說,相當不錯了,但是小武的行業這幾年也不行了,工資減半不說,公司還要硬性外派,長駐東南亞。小武這幾年順風順水的,意氣風發的人哪受到了這,於是辭了職到深圳,找了幾個大學同學一起創業。

一年半過去了,創業的公司目前據說收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差的時候就難過了,三個合夥人退堂鼓的打算都有了。一年多沒收入,欠了不少債務,家裏的兩個小孩要上幼兒園,各種開銷,小武只好賣掉了一套房子應對窘境。小武的老婆多年沒上班,當初小武風光的時候可不需要他老婆上班的,現在沒辦法了,小武的老婆已經開始找工作了。

以上兩個故事,可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身邊的,他們的事,就這不到10年光景,但處境已經今非昔比了。

因爲之前自己遭遇過低谷,對他們的境況比較有感觸,有三點是我覺得可以警示自己的。

第一,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啊彪和小武在順境的時候,他們一個是把自己的老婆調到同一家公司,一個乾脆是老婆不用上班了,這樣的話,家裏的收入就完全依賴於一家公司或者一個人了,全家人的經濟風險壓在單一實體上(一家公司或一個人),況且這個實體還不是穩如泰山的國有壟斷性企事業單位。一般的民營公司扛風險能力相對弱,一有風吹草動,員工就如傾巢之下的卵,還能完好無損?

第二,提高自己抗風險的能力。

阿彪和小武當初的高收入,更多地是取決於他們的平臺,卻被誤以爲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巧的是,他們的行業都比較小衆,離開自身的平臺,他們可供選擇的餘地不大。這麼多年過去,阿彪和小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沒有多大提高,狹窄的職業技能離開他們的平臺後找不到發揮的空間,市場很少有與之匹配的職位,如此一來,要麼就像啊彪那樣接受大幅降薪的現實,要麼就像小武那樣自行創業碰碰運氣。

第三,至少持有一年的家庭開支現金流。

理財專家總是提醒說,家庭現金流至少要準備6個月以上的開銷,另外還要有各種投資、理財、保險,房貸不要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等等。人在順境的時候,多少會忘乎所以,對未來的預期大抵會表現出過度自信。當初跟小武談這些,顯得自己迂腐不堪,因爲自己經歷過,所以謹小慎微。試若自己也一路順風順水,恐怕也聽不進這些牢騷話。人吶,後知後覺總要比不知不覺好些。

以上三點,個人認爲都具有操作性的,1、3點對於成家的人,需要家人的協商配合。這裏稍微談下第2點,關於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對於職場的人,無非就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說白了,就是讓自己更值錢。

職場人值錢不值錢,得看他能提供什麼、提供的東西是不是值錢,市場的供需自然會反應出人的價值。

提升職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專業人士在廣闊市場背景下走的常規路線,比如互聯網這些,個人深耕細作,東家不行找西家,總有下家收留。

拓展本職業之外的個人技能以滿足社會需求,俗稱斜杆或者是副業,一旦這方面有自己的買方市場,就不會受困於狹窄的行業範圍,從而逃出自己的肖申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