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一趟老家

南方進入雨季,陰晴不定。近期接手一位即將離職的PM的工作,那是整個部門的主力產品線,加上自己手頭的產品線,事情諸多,壓力不少。

這變故有點打亂了我在本年度的規劃,心境多少受了點影響,好在本週進行了調整,雨過天晴,正如今天的陽光。

手頭的產品今天發佈,還算順利,於是匆匆趕路回家。高鐵在飛速前行,一路陽光明媚,整個人身心舒暢。

這次回老家,是把家族裏面的祖輩們遷移在一起,好讓我們這些後輩以後拜祭,也算是了卻了長輩們的心願。

這是家族裏的大事,比清明、春節都要重要,所以香港的姑姑、伯父們都回來。想着上一次家族大團聚,那是印象中久遠的事情了。各家庭分居各地,後輩們上學、工作,各有各的事情,很難湊在一起。

想起了當年奶奶去世,我遠在外地求學。那時年輕,沒有意識到要趕回來送奶奶一程,如今這成了我非常後悔的事情。所以這次,我得回去。

現在社會,家族的觀念漸漸淡化,年輕人在外面求學、工作、定居,城市化註定要改變這些古老的宗族觀念,這正如當初宗族觀念的形成。

爲什麼會這樣?

從金融的觀點解釋,是因爲古代物質匱乏,人們抗風險能力低,穩固的宗祠結構讓有血緣關係的人們聚合一起,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大家可以守望相助。

現代社會不一樣了,完善的社會機制提供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醫保、社保、公積金、貸款等等,很好地對衝掉這些風險,所以,家族成員間聯繫的"現實"紐帶不存在了。

於是來往少了,聯繫少了,問候也少了。想到這些,多少有點難過。

而所謂的互聯網先驅們說的"互聯網拉近了彼此,幫助人們建立緊密的關係",從家族的聯繫看,更像是個假命題。

現在人們活着,生存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了,整個國家被高科技、城市化裹挾着往前衝,整體物質水平是提高了,但在這過程中社會階層也開始分化。人們調侃的"高富帥"和"挫矮窮"活生生的反映這一事實。

有分化就有對比,有對比就有心理落差。走在前面的人,以金錢、房子、豪車衡量成功;落在後面的,則抱怨社會不公。

所以經常會看到,一次聚會,不管是家族的,同學會的,老鄉會的,上位者大多侃侃而談,而混得不怎麼樣的,通常在角落默默呆着,偶爾附和兩句。

微信,一個突破11億用戶的超級APP,理論上能把全世界的人聯繫起來。我想,每個人的家族,都應該建了羣吧?但是你看看,羣裏平時有多少有意義的互動?

你跟堂兄弟姐妹們,表兄弟姐妹們的聯繫,有沒有因爲微信羣而變得頻繁?平日裏都各自各的生活,微信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對於維繫中國古老的宗族關係,則鞭長莫及。

這次回去,後輩們也只是寒暄兩句,過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老人們希望的"你們這一輩,要多點聯繫",年輕的心裏清楚,只是應和着,不至於讓他們失望。

我這次回去,對於老家的感知,小時候、年輕時的種種憧憬,也越來越淡寡。匆匆辦完了事情,即又趕着高鐵回工作的城市。

過去的就自然的過去好了,無需太多的緬懷;該辦的事就去辦好了,不要有太多的後悔。社會正處在劇烈變化的前夜,AI的到來,說不定連"家庭"這個基本的單位都不存在,只有個體和機器,人機新物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