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讀書會|用黃金圈思維解讀《清單革命》

今天我們用黃金圈思維解讀《清單革命》

先了解下什麼是黃金圈:知識分享|黃金圈法則

根據黃金圈思維,一件事情可分爲Why→What→How三個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那麼我們用3W原則把《清單革命》拆成三個部分來解讀:

Why: 人爲什麼會犯錯?
What: 清單是如何避免犯錯的?
How: 如何給自己製作一個好的清單?

Why: 人爲什麼會犯錯?

人是會犯錯的,這是無法否定的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的百分百。都會因爲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對某件事情的處理存在一定的偏差。

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二個原因:

⑴ 因爲人的無知之錯。

無知。無知之錯最容易理解,你既然不知道這些知識這些信息,當然會犯一些錯誤。大多數可以被原諒。

⑵ 因爲人的無能之錯。

無能,個人理解爲“沒有能夠”的意思。就是因爲已經掌握了知識,就沒有能夠合理的調用知識而產生的偏差。這個時候就可以藉助清單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避免錯誤。

爲什麼人會造成無知之錯呢?也是二個原因:

⑴ 是客觀世界的複雜性。

現在的知識體系、結構、鏈接度都已經太過的廣闊和複雜了,人沒有辦法儲存,或是及時調用這些知識信息。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思維裏,最多隻能記住七件事情,超過七件事情,大腦就會選擇性的開始篩選和遺忘。

⑵ 是人性主觀的複雜性。

因爲人性本身永遠存在的麻痹和大意。可能於是身經百戰的事情,越是容易鬆懈產生麻痹大意的無能之錯。

如何理解這兩種複雜性呢?

一個軟件的“功能”就是去滿足一個“需求”。因爲“需求”的複雜,所以導致“功能”的多樣。世界也是這樣因爲你要面對世界的“複雜”所以你需要給自己擴展“方法”來處理複雜的信息。掌握更多、更好的“方法”的人,就能夠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

What: 清單是如何避免犯錯的?

“清單”就是來輔助大腦的利器。

大腦是CPU,不是硬盤。清單流程化,把腦力活動外包給工具,降低焦躁和無需的能量消耗。

可視化清單可以降低靠大腦回憶而產生的疏忽大意,讓思考流程可視化,反饋爲行爲,可以保持在任何環境中都不被疏漏的環境。

譬如,領導對你交代一件事:1.先幹什麼?2.後幹什麼?3.接着幹什麼?結果剛從辦公室出來,朋友打電話喊你吃飯。於是前面存在大腦裏的信息,就可能瞬間被宕機。

那麼該如何製作清單呢?

首先對問題分類。這個世界主要分爲簡單問題、複雜問題、不確定性問題。

簡單問題的處理方法,就是把行爲編程化,製作類似腳本的執行清單。例如:你出門帶什麼東西。鑰匙、錢包、手機、公交卡……這就是一份執行清單。

複雜問題的處理方法,就是列出一份用來對照的核查清單。如施工方案,把施工方案精簡爲一份覈對清單,應對標準進行覈查,這種避免主觀和疏忽導致的錯誤。

最後就是不確定性問題的處理方法,除了利用固定清單外,還需要一份“應急預案”,一旦遇到一切日常流程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應急預案“來解決問題。

How: 如何給自己製作一個好的清單?

1. 簡單、高效、可理解、可感知。

即關鍵詞。比如日常出門的清單,鑰匙、手機、錢包、公交卡就是核心關鍵詞。要有一定的總結能力,才能製作一分高效有價值的清單。

2. 其次是關鍵點,或者叫做錨。

網頁設計裏面的錨點,就是觸發一定關鍵詞,就能導致流程改變的關鍵點。時間角度可以劃分爲前、執行、後、意外等,具體事件需要找到最關鍵的時間點。

3. 最後是反饋與更新。

所有有價值的思維方法,都是在獲得反饋後正確分析,理解後繼續消化的價值衍生,更新升級自我認知,迭代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