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px,dp,sp區別與相互轉化

px:

即像素,1px代表屏幕上一個物理的像素點;

px單位不被建議使用,因爲同樣100px的圖片,在不同手機上顯示的實際大小可能不同

偶爾用到px的情況,是需要畫1像素表格線或陰影線的時候,用其他單位如dp會顯得模糊。

dp:

這個是最常用但也最難理解的尺寸單位。它與“像素密度”密切相關,所以首先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像素密度。假設有一部手機,屏幕的物理尺寸爲1.5英寸x2英寸,屏幕分辨率爲240x320,則我們可以計算出在這部手機的屏幕上,每英寸包含的像素點的數量爲240/1.5=160dpi(橫向)或320/2=160dpi(縱向),160dpi就是這部手機的像素密度,像素密度的單位dpi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即每英寸像素數量。橫向和縱向的這個值都是相同的,原因是大部分手機屏幕使用正方形的像素點。

不同的手機/平板可能具有不同的像素密度,例如同爲4寸手機,有480x320分辨率的也有800x480分辨率的,前者的像素密度就比較低。Android系統定義了四種像素密度:低(120dpi)、中(160dpi)、高(240dpi)和超高(320dpi),它們對應的dp到px的係數分別爲0.75、1、1.5和2,這個係數乘以dp長度就是像素數。例如界面上有一個長度爲“80dp”的圖片,那麼它在240dpi的手機上實際顯示爲80x1.5=120px,在320dpi的手機上實際顯示爲80x2=160px。如果你拿這兩部手機放在一起對比,會發現這個圖片的物理尺寸“差不多”

但如果寫一個程序畫寬度等於320dp的橫線,在不同手機上運行,會發現在有些手機上橫線比手機屏幕短,有些則比屏幕長,在平板上與手機上相比差別則更加明顯。

dip:

與dp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在早期的Android版本里多使用dip,後來爲了與sp統一就建議使用dp這個名字了。

sp:

與縮放無關的抽象像素(Scale-independent Pixel)。sp和dp很類似但唯一的區別是,Android系統允許用戶自定義文字尺寸大小(小、正常、大、超大等等),當文字尺寸是“正常”時1sp=1dp=0.00625英寸,而當文字尺寸是“大”或“超大”時,1sp>1dp=0.00625英寸。類似我們在windows裏調整字體尺寸以後的效果——窗口大小不變,只有文字大小改變。

還有幾個比較少用到的尺寸單位:

mm:

即毫米;

in:

即英寸,1英寸=2.54釐米(約);

pt:

1pt=1/72英寸=0.035釐米;


度量單位的換算公式
在android源碼包TypedValue.java中,我們看如下函數:

複製代碼代碼如下:

  public static float applyDimension(int unit, float value,
   DisplayMetrics metrics)
   {
 switch (unit) {
 case COMPLEX_UNIT_PX:
     return value;
 case COMPLEX_UNIT_DIP:
     return value * metrics.density;
 case COMPLEX_UNIT_SP:
     return value * metrics.scaledDensity;
 case COMPLEX_UNIT_PT: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 (1.0f/72);
 case COMPLEX_UNIT_IN: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case COMPLEX_UNIT_MM:
     return value * metrics.xdpi * (1.0f/25.4f);
 }
 return 0;
    }


總結得出:

  根據 google 的建議,TextView 的字號最好使用 sp 做單位,而且查看TextView的源碼可知Android默認使用sp作爲字號單位。將dip作爲其他元素的單位。

px = dp*ppi/160,則當屏幕密度爲160時,px = dip

dp = px / (ppi / 160)

px = sp*ppi/160

sp = px / (ppi / 160)

dp = sp?


dp轉px

<span style="font-size:14px;">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pValue) {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 (dpValue * scale + 0.5f);
}</span>


px轉成dp
<span style="font-size:14px;">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 (pxValue / scale + 0.5f);
}</spa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