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應該懂的經濟學概念(二)

在上一篇 程序員應該懂的經濟學概念(一) 中,給大家通俗解釋了成本的經濟學概念,還有用來解決社會成本問的科斯定律,以及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邊際平衡的概念。下面我們繼續來說說其他的基礎概念。

 

需求

 

1、需求第一定律:無論何時何地,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減少,價格降到一定的程度,需求量就會增加。如下圖所示↓

這個很好理解了,比如我們找工作時,預期價位比較高的話,offer就會很少;但是如果平薪甚至降薪,offer自然就會多起來。這也提醒我們,要想拿到更高薪酬,真得加倍努力了,因爲價越高,崗位越少。

 

2、需求第二定律:隨着時間的推移,需求對價格的彈性會增加。

 

彈性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個項目組5個人在聯調趕進度,加班到很晚,大家都想打車回家,但這個時候車很少,所有人都需要加40%的調度費,小A一看,算了不打車了,反正離家近,出門找個小車騎回去可能比打車還快。現在,打車的人數變成了4個,少了1個,打車需求減少了20%,用20除以40得到0.5,就是經濟學中的需求彈性。

 

彈性值小於1的話,說明是剛需;大於1,說明這個是可有可無的需求。

 

過了半小時,剩餘的4個人還沒到車,其中小B歸心似箭,就打電話讓她老公開車來接她,老公同意後,她就操作取消打車了,這個時候,打車的需求量比一開始減少了40%,需求彈性值就變成了1,印證了需求第二定律,也就是說隨着時間推移,人們就會找到新的對策或者替代品,從而減少原有的需求。

 

也就是說,時間越久,人們就越容易找到更多的選擇,剛需也就能逐漸變成非必需了。我們職場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然就很容易被後來人取代。另一個角度,找工作時,某個心儀職位有空缺,也要儘快下手,不然時間久了,職位就會被其他候選人或者其他部門轉崗過來的人甚至是內部新培養起來的人填滿。這都是經濟學需求第二定律,在職場中的解釋。

 

3、需求第二定律還要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稅負的分攤,稅負通常是由供需雙方共同承擔的,至於各自承擔的比例,取決於雙方的相對彈性,也就是說取決於各自對這個需求的強烈程度。

 

比如小A突然被裁員,失業在家沒收入了,但是每個月還要還大幾千的房貸,這個時候急需一份工作,可想而知,這種條件下,小A短期內找到的工作大概率不會很理想,會容易被壓工資,小A可能耐心準備1個月,可以找到50W年薪的工作,但由於時間緊迫,有家公司出價45W,小A就接了offer去上班了,由於小A對這份工作的需求程度比這家公司更強,所以小A就成了弱勢一方,看起來是這家公司給小A支付五險一金,但實際上小A是用自己爲公司省的錢,替公司承擔了一部分稅負。

 

所以說,稅負承擔的時候,誰對需求更強烈,誰就會承擔更多的稅負。雖然買二手房的時候是賣方來付交易稅,但如果買房特別急,賣方喊出了稍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方也情願接受了,無形之中就相當於替賣方承擔了部分交易稅。

 

4、需求第三定律:附加費越高,高品質的商品就越顯得便宜,越有競爭力。也叫做"好東西運到遠方去"定律。

 

進口商品,常常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高品質,事實卻是這樣,因爲進口商品需要經過長途運輸、貯藏、還要付高額的關稅,舉個例子,這些成本加起來比如是100元,阿根廷高級大紅蝦的成本是6元,阿根廷普通大紅蝦的成本是2元在阿根廷買的話,高級是普通蝦價格的3倍普通蝦還是很有性價比優勢,但是出口之後,高級蝦只比普通蝦貴4%,試想兩家海鮮出口商,一家出口高級蝦、一家出口普通蝦,都賣到中國,哪家能賺到錢?所以出口的商品,通常都是高品質的。

 

價格

 

前面聊完成本和需求,我們來看看下一個經濟學基礎概念,價格。

 

1、價格能夠傳遞商品的稀缺信息。

 

大家可能偶爾會看到朋友圈的獵頭朋友,發動態說某某公司招聘CTO,年薪大幾百萬,CTO這個職位爲啥要花幾百萬還不一定能快速招到?因爲市場上有突出的技術影響力、豐富的大型團隊管理經驗、一線大廠技術高層背景的候選人非常稀缺。

 

2、價格能夠指導人們進行生產。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口罩變得緊俏,價格升高,於是就有不少個人或者企業開始從事口罩生意。在國內口罩產能迅速提升之後,價格也趨於正常,倒賣口罩的商人就少了很多。

 

再舉個例子,在校生們聽聞算法方向,平均工資要比工程方向高一些,於是紛紛學起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方向,作爲校招面試官深有體會,近兩年,算法方向的應屆生確實迅速多了起來。

 

3、價格能夠指導社會進行資源分配

 

這裏有一套學區房,3個人都想要,給誰呢?是給出價最高的?還是給手頭最緊的?還是隨機分配?

 

3個人裏面小A聰明能幹是個棟樑之才,小B是中規中矩的好好市民,小C是迷失自我的網癮少年,如果社會一直是通過隨機的方式來分配資源,那麼小A就不再會去努力工作創造財富了,所有跟小A一樣的人,都不努力了,社會就不能進步了。

 

市場經濟下,是價格在指導社會進行資源分配,也就是鼓勵大家去賺錢,如何賺錢呢?就要去提供商品、提供服務,於是大家就爭先恐後的去創業、去生產、去學習各種技術和手藝等等,社會就會比較快速的發展起來。

 

所以我們不要只羨慕富豪們的財富,也要看到他們爲社會做出的貢獻,比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豐富、便捷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質量等等。

 

疫情肆虐,醫療衛生健康相關行業的股票和基金,無論是漲幅還是跌幅都要好過大盤,主要是因爲需求突然增多,他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更大了,股價就會相對的上升,這也是價格指導社會進行資源分配的一個縮影。

 

學好經濟學,理財收益率才能高哦,後面還會跟大家分享更多實用的經濟學知識,歡迎老鐵們關注、分享、在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