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試官視角解析如何拿到高薪offer(二)

今天我們來說說解決問題能力。
   
  我認爲整體分爲:設計能力、編碼能力、問題排查能力,這三方面。
  
  如果說專業能力主要是考察你的知識儲備的話,那麼解決問題能力,則是考察你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面試官問道,如何設計一個xx功能/服務/系統,這時候,上一篇文章介紹的BeafQPS方法論就派上用場了。
  
  不僅要實現功能和業務,還要準確的識別出功能/服務/系統的難點,可能是需要高性能,或者需要高可用,或者需要高擴展,也可能是三者都要兼顧等等。
  
  過程中就體現了你的設計能力,既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也要有結構化的全方位思考,以及可實操的落地方案。
  
  以上,便是可以體現你設計能力的幾個關鍵點~
  
  下面我們來說說編碼能力,有不少工作經驗較長的朋友,出去面試前,都不刷題,認爲企業不會讓自己寫代碼,這個僥倖心理不能有呀。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候選人的編碼能力,有的團隊,架構師甚至tl,工作中也時常需要寫代碼。
  
  這裏推薦大家面試前要至少把經典題目刷一下,比如二分查找、快速排序、反轉鏈表、層序遍歷二叉樹、給定兩數之和求下標、最近公共子節點、爬樓梯的算法等。
  
  另外比較務實的公司會考些工程類的題目,比如懶加載的單例模式、實現生產和消費的demo、多線程交替打印有序數組、負載均衡算法等。
  
  還有的公司會考Sql,需要把join、group by having count、sum、avg等用法複習一下,現在leetcode上也有sql的題了,可以刷兩道找找感覺。
  
  也有的公司會考linux,需要把awk、sed、sort、uniq等關鍵命令熟悉下,典型題目是統計文本中出現次數最多的ip。
  
  最後來說下問題排查能力,回答相關問題時,要先定位再修復。
  
   先從監控和異常日誌入手。
  
  如果是業務問題,那麼可能是代碼bug或者網絡抖動造成的業務流程中斷,也可能是某種原因造成的數據不一致,現象就是業務不正確或者業務不完整。
  
  如果是系統問題,比如負載過高、內存不足、磁盤io過高、接口耗時變長、吞吐量降低等問題,需要藉助top、jstack、free、jmap、gcutil等命令,以及apm監控和鏈路追蹤系統,完成定位。
  
  定位之後,要給出短期和中長期的解決方案,比如負載過高,短期可以通過擴容機器來緩解,中長期可以去調整線程池參數,減少線程上下文切換次數、優化慢查詢,防止請求堆積,消耗cpu和內存等。
  
  再比如,發現是數據不一致導致的問題,短期的話,可以完善監控,並通過修復接口手動修數據;中長期的話,如果是主從延遲問題,可以核心鏈路強制讀主庫;如果是分佈式事務問題,可以採取最大努力通知、事務消息、tcc、seata等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能力,只靠積累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多實踐,多總結。
  
  如果說專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是硬實力的話,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軟實力。
  
  首先說下溝通與協作能力。
  
  無論作爲leader還是團隊成員,我們都需要與很多同事一起工作,如果溝通與協作能力有問題的話,可能會降低團隊的整體工作效率、影響團隊的士氣和氛圍。因此,面試官也會觀察候選人這方面的能力。
  
  如何在平時提高溝通與協作能力,並在面試過程中,更好的體現出來呢?
  
  很多內向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天賦,與性格有關,自己不是那塊料沒法提高呀,我想說,因爲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是非常低的,所以還遠遠沒有到拼天賦的地步。
  
  建議這些朋友,抓住團建、聚會、喫飯、散步、打電話的時間,多與身邊人交流聊天,久而久之,溝通能力一定會提高。這裏也有個短期的特訓技巧,去app商城搜一下“語音聊天”,試着下載兩三個,每天與上面的陌生人聊30-60分鐘,堅持一週,溝通能力就會有明顯效果~
  
  下面再說下協作能力,首先要有同理心,人無完人,我們不能用對家人和朋友的期望,來要求每一個同事、每一個面試官。
  
  比如面試官遲到了、或者說錯話了、作爲候選人,可以理解包容、惡劣情況下也要審時度勢,權衡利弊,當然,必要時我們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另外要補充的一點就是,很多較爲高級的職位,工作職責都會包含日常指導初中級工程師、跨團隊溝通、統籌協調、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等,因此越是工作經驗豐富的朋友,越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溝通協作能力。
  
  面試過程中,不卑不亢、語速正常、注意抑揚頓挫,不要想機關槍一樣,一個聲調突突突,那樣面試官會聽的很累,抓不住重點。保持微笑,與面試官真誠的交流互動。溝通協作能力這塊就會有個不錯的分數。
  
  好的,我們聊下一個考察點,成長潛力。
  
  企業招一個人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高端崗位,企業一定不希望候選人入職待一年就走的,這樣不利於團隊的穩定性和梯隊建設,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因爲新人入職的第一年,基本都在熟悉業務、系統、流程、團隊等,真正做出重大貢獻,往往要第二年才能開始。
  
  因此,企業對候選人的成長性是有期望的,面試官會看,候選人過往的經歷有沒有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新業務或系統的熟悉,快速做出業績的事例;也會看候選人,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沒有較爲深刻的理解,是否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以及執行落地。
  
  典型的場景是,我們在描述完自己很拿手的項目之後,面試官問,這個項目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如果候選人能夠脫口而出,把當前的問題,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清楚的說出,就可以體現出很好的主動性,這也意味着成長潛力。
  
  最近面試了一個同學,簡歷裏寫的項目,用到了限流的高可用手段,上面還寫了具體用的是令牌桶算法,於是我就問,還了解其他的限流算法嗎?他表示不清楚,由此可以初步判斷,這位同學的主動性和成長潛力可能是一般的,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啓示就是,工作中使用的技術,不要僅僅停留在使用層面上,也要去了解原理,深入細節,瞭解選型的原因,這體現了主動性,也體現了成長潛力。
  
  下面我們再聊下文化匹配這個考察點。
  
  通常這方面都是由主管、vp、hr來考察的,有的面試官很坦誠,“我們這裏加班很多,早10晚10,996,你能接受嗎?”,也有的會通過詢問離職原因瞭解候選人的三觀,面對這種問題,offer收割機可以如實作答,因爲面試也是雙向選擇;對於手上沒有offer的朋友,可以適度修飾作答。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候選人面試前可以提前做好功課,如果順利面到後面,適當的表達自己對企業文化的認可,會有很大加分的。
  
   最後要說的是,面試攻略系列文章其實是屬於標題黨,功夫在於日復一日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思考,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文章,能讓大家對技術人的能力模型、思考框架,有個較爲系統的認知。
  
   人生路漫漫,幫助我們走向人生巔峯的,一定是我們真實的能力~~
  
   所以一起苦練基本功吧,記得關注和分享我的公衆號”後端工程師“哦~,後續會給大家提供更專業、更精彩的文章,包含專業知識與原理、架構設計、職場感悟、人生趣談等內容。
  
   期待與大家一起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