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賽B題解題思路(The Longest Lasting Sandcastle(s))

  • 文前推廣

《計算機保研經歷分享》
—— 大學期間參加了有含金量的比賽,該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保研、考研或求職?或者僅僅就是爲了做一份好看的簡歷“以備不時之需”?
—— 關注我的文章,我會後期開始更新文章,以保研經歷爲切入口,分析“如何放大自身優勢”,實現目標!
https://blog.csdn.net/qq_42037420/article/details/104353307

《遺傳算法求解高維函數》
—— 爲助力美賽,本人在另一篇博文中介紹“遺遺傳算法求解高維函數問題”,遺傳算法的MATLAB代碼在文內鏈接中,供大家參考、討論!
https://blog.csdn.net/qq_42037420/article/details/104341187

《數學建模想獲獎?國賽、美賽看這一個就夠了》
—— 數學建模的進階指南!內容全面、門類齊全,包含組隊、日常訓練、算法(含MATLAB代碼)、建模、寫作和“高校內部培訓資源”等諸多方面的指導!千載難逢、不容錯過!
—— 有條件的朋友們支持一下,謝謝!
需要“數學建模國賽美賽資源包”的關注公衆號“貓和真人”,回覆“1”即可獲得資源包,有條件的支持一下哈!


  • 正文

本文可能用到的網站鏈接:
https://ourworldindata.org/plastic-pollution
全英文網站,集結各類數據,包含本文所需的“海洋數據”

Problem B: The Longest Lasting Sandcastle(s)

人們會在沙灘用沙子堆城堡,在這些城堡的建造過程中,都是先用沙子堆出一個地基(foundation),然後對這塊地基進行切割、塑形,從而建造沙子城堡。

潮汐引起的海浪會侵蝕沙灘的城堡,但是有人發現,即使是距離海邊距離一樣、城堡的建造規模一樣的情況下,不同的城堡受到海浪侵蝕的結果不同。所以,人們推測是否存在一個最好的(可以更好地抵禦潮汐海浪侵蝕的)三維幾何形狀的地基來用於建造沙堡(one wonders if there exists a best 3-dimensional geometric shape to use for a sandcastle foundation)。

問題1:構建一個數學模型,確定一個最佳的、最能抵禦潮汐海浪侵襲的“三維幾何形狀的地基”,使得這個地基能經受最長時間的潮汐海浪侵蝕。前提是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沙堡地基的建造位置與海邊距離相同;(2)沙堡地基需要使用“相同類型的沙子”、“相同數量/體積/質量的沙子”、“相同的水砂混合比”。

關鍵字:“三維幾何形狀的地基”、“潮汐海浪( the inflow of ocean waves coupled with rising tides)”、“建造位置與海邊距離相同”、“地基的建造原料基本相同(相同類型的沙、相同數量/體積/質量的沙、相同水砂混合比的沙)”。

  • “三維幾何形狀的地基”:這一點稍微注意一下就好,不要因爲這個限制了思維。這一點就是說沙堡地基的形狀可以是三維的,不一定非得是一個四四方方的沙堆拍平了弄成一個“沙豆腐塊”當地基,或許可以是“倒T形”、“倒三角形”等的地基。PS:或許有可能是個帶有坡度的地基,類似“金字塔形”,因爲“沙灘”本身就是一個最好地基,而沙灘的形狀就是帶有一定坡度的沙堆,有了這個坡度才能更好的緩解潮汐海浪的衝擊、侵蝕;
  • “潮汐海浪”:這一點規定了海浪的成因,即“潮汐(tides)”≠“海浪(waves)”,潮汐是日月引力下的週期性漲落,在無風的情況下應該是規律的起落起落;而海浪的形成是風,最常見的就是浪水湧上來拍打岩石。這一點對題目本身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不同原理形成的潮汐、海浪有着不同的週期和“摧毀力(包括衝擊力、持續時間等)”。PS:問題中指的“the longest period of time”也是指日月潮汐時間週期;
  • “距離”、“原料”:這就是爲了控制變量。看來第一問主要就是針對沙堡地基的形狀,因爲其他條件都被限制了——海邊距離相同說明環境相同(海風相同、空氣潮溼程度相同、受到的“衝擊力“相同、沙灘地理構造相同)、原料相同也就是不能用澆一個混凝土出來,那就”百毒不侵“了。基本上就是靠地基形狀來抵禦侵蝕(如有考慮不周地方,請指出來,或許和形狀之外的因素也有關);

解題思路1

  • 本題基本上是針對沙堡的“幾何形狀”做研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形狀,可以最大程度地承受潮汐侵蝕。因爲侵蝕的關鍵如下:(1)海水的化學侵蝕;(2)海水的作用力塑形。而海邊的鹽鹼程度、潮溼程度相同,只剩外力影響。
  • 所以,首先要建立一個“流水侵蝕模型”,用來研究在“(水的)不同流速”、“(水的)不同流量”、“(沙的)不同體積、表面積”的情況下,流水侵蝕的程度;
  • 然後,要對上述模型的水流進行細化,建立“潮汐流水模型”。因爲潮汐侵蝕分爲以下幾個過程:漲潮過程、漲潮中的海浪侵蝕、退潮過程、退潮過程中的海浪侵蝕。所以,在不同階段下,海水的衝擊力可能會不同,也就是水的流速、流量受到影響;
  • 其次,對上述模型的沙進行細化,建立“流水作用-沙模型”。因爲沙在不同體積、表面積情況下的受力狀態不同。在漲潮過程中,朝向海水的沙堡正面會首當其衝,受到海水的拍打,然後是沙堡側面受到流水在前進過程中的侵蝕,隨後湧到最遠的海浪退回海水時沙堡的背面也會受到侵蝕。在這種情況下,沙子的三個面受到了三種“來自於流水的、不同的”力。然後求解一下在流水的“摧殘”後沙子的保有量,也就是每次“摧殘”沙子“還能剩多少,以便比較各種形狀沙堡地基的防禦力。(還有一點,如果有餘力可以考慮去做,就是在侵蝕一定程度後,沙堡地基的形狀會發生改變,那麼它相應的正、側、後面的受力程度也會變化,會對模型造成一定的影響)。PS:大概一想的話,可能是個如下的形狀——正面和背面坡度較大以便緩衝海水的衝擊力、側面較窄類似於流行性以便像魚一樣減少海水的侵蝕(但是這個形狀蠻怪的,不知道對不對-_-);
  • 還有,關於時間因素,加不加無所謂。因爲前一小段所述——求解處流水摧殘後的沙子保有量——就可以體現沙堡地基的“防禦力”了。比如,A沙堡每次會剩下97%的沙,而B沙堡每次剩下95%的沙,那麼最後肯定是A最好;
  • 最後,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步驟,把上述幾個模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流水侵蝕模型”。

問題2:再建立一個模型,確定何種的“沙水混合比”是建造沙堡地基的最佳配比(不準使用其他材料——這一點就是防止有人配一個混凝土出來,稍微注意一下,不要澆混凝土)。

關鍵字:“沙水混合比”、“不準加其他材料”。

  • “沙水混合比”:問題1中提到過,流水的“摧殘”包括衝擊力和侵蝕,它們都會一定程度上與沙水混合比有關;
  • “不加其他材料”:切記只有沙、水。

解題思路2(正側背面混合比不同、動態侵蝕中的防禦力)

  • 前文提到過,在“潮汐流水模型”、“流水作用-沙模型”中,沙堡地基會被侵蝕,而之前是控制了變量的,即問題1規定了“相同的沙水混合比”。而這個混合比主要影響了沙堡的“結實耐用程度”;
  • 在潮汐流水不變、沙堡地基幾何形狀確定的情況下,沙堡的“水砂混合比”直接影響了“流水作用-沙模型”中的正、側、背面的“防禦力”。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混合比-防禦力模型”。此時,僅需單獨考慮不同混合比下的結實程度,可以查閱一下有無“不同沙水混合比的材質區別”的公式,因爲沙水混合比影響的是物理性質。PS:沒有的話也可以直接參考建築施工時的沙水混合比,但還是不準配混凝土。
  • 其中要注意的是,在海水的動態侵蝕過程中,沙堡地基的幾何形狀(表面積、體積)會改變,而且沙水混合比也會改變。但是,沙水混合比的改變不是幾何形狀改變造成的,而是海水侵蝕過程中殘留的海水增加了沙堡地基的含水量,進而改變了沙水混合比。所以,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細化上述模型,增加“海水殘留量”作爲變量,輔助修正“動態防禦力”;
  • 還有,鑑於沙堡地基的正、側、背面受力程度不同,或許可以考慮改變三個面的“沙水混合比”,使得防禦力最大化。比如,如果沙水混合比(含沙量/含水量)高的情況下“物理防禦力”更高、結構形狀更穩定,而沙水混合比(含沙量/含水量)低的情況下“化學防禦力”更高、抗海水侵蝕效果更好,這樣的話可以讓沙堡地基內部混合比高一些,外面混合比低。PS:這一點的真實性未經計算考證,僅供參考!
  • 最後,結合上述,分析何種“沙水混合比”的防禦力最高。

問題3:根據需要調整模型,分析“由問題1 得到的模型”會如何受到降雨的影響,並且,在降雨的情況下,模型是否仍然是最佳的沙堡地基模型。

關鍵詞:“問題1得到的模型”、“降雨”。

  • “問題1得到的模型”:以問題1爲基礎,不考慮問題2的模型;
  • “降雨”:這個就剛好補全了沙堡的所有“受力面”,原本只有正、側、背面,現在天上還會降雨,全方位受敵。

解題思路3

  • 由於降雨會影響幾個方面,所以可能需要對原模型修正。其一是降雨導致的沙堡含水量,其二是降雨導致的沙堡幾何形狀的改變;
  • 關於其一,由於降雨會同時導致沙堡含水量增加,所以是可以忽略降雨帶來的含水量的影響,因爲都會被淋溼。至於,會不會不同的沙堡形狀會改變“淋溼程度”,比如沙堡頂上弄個錐型屋檐來排水,這個可能影響不大,把這“其一”的重要性放到最後再考慮吧;
  • 關於其二,由於降雨會沖刷沙堡致其形狀受損。比如,我是說比如,原本在問題一里面,弄了幾根柱子加一個頂層做地基(跟希臘宮殿一樣),可能受到海水影響小了,但是被雨淋就會毀了“地基的屋頂”。所以,其二的話要考慮降雨沖刷頂部帶來的影響。可以仿照流水對正、側、背面的侵蝕,建一個“降雨侵蝕模型”。

問題4:如果有的話,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增加沙堡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延長壽命”。

  • “延長壽命”: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一個是一次完工,再不修補;第二個是完工後不定期動態修補。(1) “一次完工”的話,可以考慮往沙水裏面加新材料,使其更牢固,至於能不能造混凝土,不好說……;(2) “動態修補”的話,不知道這個方法的底線是什麼,如果無條件修補的話,每次都可以蓋一個新的沙堡出來,壽命++。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本問應該指的是地基建好之前的方法。
  • 所以,可以主要針對“加新材料”、“改變沙子總量”、“改變沙堡與海水距離”、“改變沙子類型”,也就是第一問中曾經限制的條件,可以在第四問嘗試使用。

解題思路4

  • “加新材料”:這個嘗試去做,用化學的方法,不太懂就不涉及了;
  • “改變沙子類型”:這個沙子的類型會影響沙堡結實程度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研究一下不同類型的沙子在物理性質方面有和不同,對幾種類型不同的沙子建個模型試一下;
  • “改變沙子總量”:沙子的體積也可能會影響,主要是被侵蝕的表面積的大小影響;
  • “改變沙堡與海水距離”:把沙堡離海水搬遠一點,比如:搬到沙灘遠海端、搬到陸地上、搬到家裏。PS:不能搬到家裏,應該還是要在沙灘上,才能滿足題意!

問題5

寫一篇小報告!


有需要的關注公衆號“貓和真人”,回覆“1”領取數模資源包《數學建模想獲獎?國賽、美賽看這一個就夠了》.zip,可以關注支持一下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