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需求與業務流程的挑戰

      作者:Infosys製造業事業部 高級技術架構師 Michael Aston


      我常常遇到這樣的項目,其範圍被限定於爲現有的系統製造一個替代品。如今我想說的是,這些項目註定要失敗。


      出現這些項目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是企業無法支持現有產品,或者是企業試圖將資源整合到更少的技術平臺之上。有時是爲了減少經常性成本,而有時則因爲新技術的誘惑讓人無法抵抗。無論誘發的因素是什麼,它們對成功的阻礙是相同的。


      首先,在這些項目中,用戶並沒有抱怨現有的系統。現有的系統就像一個老朋友,用戶瞭解它的一切優點和缺點,而且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如果不把它視作技術的話,它就如同你最喜歡的扶手椅一樣,也許有點破舊,坐墊也不怎麼搭,但是有誰說要把它換掉的話,這個人就要倒黴了。


      其次,現有的系統還是可以繼續使用一段時間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的時間足夠長,人們可以適應它的一切,因此替代品似乎就無用武之地了 [1]。就已建立的軟件而言,業務流程會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可用的工具,幷包容它們怪異的特性。


      那這爲什麼又會帶來災難呢?因爲,一方面,採用一個新的系統,必須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來爲企業的這一改變做準備,對人員進行重新培訓,制定過渡規劃,實施系統鎖定,並解決新系統發佈後的初期問題,而另一方面,最後的結果並不見得要比現有的系統能好到哪去。


      實話是實說吧,你甚至無需去更換現有系統。用戶的業務流程及其需求,是依據現有系統的方法和特性而專門設計的。用戶依據舊系統的侷限性調整自己的方法如今已成爲其業務流程的內在組成部分。由於用戶習慣了舊系統的功能,因此具備舊系統的所有功能成爲了用戶對於新系統的硬性要求。唯一可以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的系統就是當前他們正在使用的系統。


       那麼應該怎麼辦?迴歸根本,質疑各種假設,並不斷地問“爲什麼?”。


    “爲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工作?”,“你想實現的是什麼?”,“最根本的業務需求是什麼?”


      不要僅停留於此,而是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如果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如果不這樣做,是否依然能實現業務目標?”。你需要一層層剝開現有流程的面紗,找到其原本的需求,也就是那些因長期適應現有系統而被掩蓋住的需求。一旦你發現這些需求,你最終將超出客戶的期望,提供比現有系統更好的系統。


     這種思維模式可以應用於“替代品式”項目以外的其他方面。項目利益相關者會對某個需求的“內容”和“方式”產生混淆,這並不稀奇。你往往會被告知某個解決方案該如何工作,而不是這個解決方案應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每一個系統集成商都需要記住的是,客戶並總是正確的。在使用軟件來解決業務問題方面,集成商纔是專家。


      每個系統和每個產品,自身都具有內在的方法來應對在其使用領域中常見的業務挑戰。從長遠來看,根據技術平臺來調整業務流程可以增加成功實施的可能性,因爲這樣可以鼓勵企業採用已經過產品廠商和客戶羣試用和測試的最佳實踐。推行這種方法將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反對改變的阻力,因爲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認爲當前的工作方式是正確的。


     不過,只要立場堅定,你將可以讓項目走向成功,甚至你也許可以在此過程中讓用戶加深對自身業務的瞭解。


    [1] 比如 QUERTY 鍵盤原本的目的是用來減慢打字速度(防止原始打字機上的字母的聯動杆被卡住),但其現在仍然是所有英語國家實際上所採用的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