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計算機組成原理考點總結

第一章 計算機系統概論

馮諾依曼型計算機特點

  1.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5部分組成
  2. 採用存儲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數據放在同一個存儲器中,並以二進制表示。(這也是其與哈佛結構的區別所在)
  3. 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4. 指令在存儲器中按執行順序存放,由指令計數器(即程序計數器PC)指明要執行的指令所在的儲存單元地址,一般按順序遞增,但可按運算結果或外界條件而改變
  5. 機器以運算器爲中心,輸入輸出設備與存儲器間的數據傳送都通過運算器

區別以運算器爲中心的計算機還是存儲器的方法

看輸入設備能否直接與存儲器相連,是的話就是以存儲器爲中心

計算機系統

  1. 硬件
    1. 主機
      • CPU:運算器與控制器
      • 存儲器
    2. I/O設備
      • 輸入設備
      • 輸出設備
  2. 軟件
    - 系統軟件:用來管理整個計算機系統
    - 應用軟件:按任務需要編製成的各種程序

第三章 運算方法和運算部件

數據的表示方法和轉換

  1. 機器數正0負1

    符號數值化的帶符號二進制數,稱爲機器數。

  2. 真值:符號位加絕對值

  3. 餘三碼:在8421碼的基礎上,把每個編碼都加上0011
    當兩個餘三碼想加不產生進位時,應從結果中減去0011;產生進位時,應將進位信號送入高位,本位加0011

  4. 格雷碼:任何兩個相鄰編碼只有1個二進制位不同,而其餘3個二進制位相同

  5. 8421碼
    權值從高到低爲8、4、2、1
    算術運算時,需對運算結果進行修正
    方法:如果小於、等於(1001)2,不需要修正;否則加6修正

帶符號的二進制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法及加減法運算

  1. 原碼
    1. 定義:最高位爲符號位0/1+數值的絕對值形式
    2. 特點
    (1) 值+0,-0的原碼分別爲00000、10000,形式不唯一;
    (2)正數的原碼碼值隨着真值增長而增長,負數的原碼碼值隨着真值增長而減少
    (3)n+1n+1位原碼錶示定點整數範圍[(2n1),2n1][-(2^n-1),2^n-1]
    3. 運算:絕對值相加減,由數值大小決定運算結果符號

  2. 補碼
    1. 運算:
    (1)結果不超過機器所能表示範圍時,[X+Y]補=[X]補+[Y]補
    (2)減法運算:[X–Y]補=[X+(–Y)]補=[X]補+[–Y]補
    2. 結論
    (1)負數的補數=模+負數
    (2)互爲補數的絕對值相加=模
    (3)在補數中,減法運算即加法運算
    3. 定義
    (1)定義法,即[X]補=2·符號位+X (MOD 2)
    (2)X爲正數,則符號0+X的絕對值;X爲負數,則X的絕對值取反+1。
    4. 特點
    (1)數值零的補碼錶示唯一
    (2)正數補碼碼值隨着真值增大而增大,負數補碼碼值隨着真值增大而增大
    (3)n+1n+1位補碼所表示定點整數範圍[2n,2n1][- 2^n,2^n-1]n+1n+1位補碼所表示定點小數範圍[1,12n][-1,1-2-n]

  3. 反碼

  4. 移碼
    - 移碼與補碼的表示範圍相同,
    - 一個真值的移碼和補碼僅僅相差一個符號位。無論正負。
    - 移碼保持了數據原有的大小順序,移碼大真值就大,移碼小,真值就小。

補,反,原,移碼的相互轉換

  1. 原碼:正數是其二進制本身;負數是符號位爲1,數值部分取X絕對值的二進制。

  2. 反碼:正數的反碼和原碼相同;負數是符號位爲1,其它位是原碼取反。

  3. 補碼:正數的補碼和原碼,反碼相同;負數是符號位爲1,其它位是原碼取反,未位加1。或者從最後開始數,遇到第一個“1”,除第一個“1”不變,前面數字分別取反

  4. 移碼:將符號位取反的補碼(不區分正負)

  5. 反碼-》原碼
    方法:符號位不變,正數不變,負數數值部分取反。

  6. 補碼-》原碼
    方法1:正數不變,負數數值部分求反加1。
    方法2:串行轉換

  7. 移碼-》原碼
    方法:移碼轉換爲補碼,再轉換爲原碼

  8. 數據從補碼和反碼錶示形式轉換成原碼:
    自低位開始轉換,從低位向高位,在遇到第一個1之前,保存各位的0不變,第一個1也不變,以後得各位按位取反,最後保持符號位不變,經歷一遍後,即可得到補碼

定點數和浮點數

  1. 定點數:小數點固定在某個位置上的數據

  2. 浮點數:根據IEEE754國際標準,常用的浮點數有兩種格式
    1. 單精度(32位)=8位階碼+24位尾數
    單精度浮點數(32位),階碼8位(含一位符號位),尾數24(含一位符號位),取值範圍:-2的127次方~(1-2的-23次方)*2的127次方
    2. 雙精度(64位)=11位階碼+53位尾數
    雙精度浮點數(64位),階碼11位(含一位符號位),尾數53位(含一位符號位),取值範圍:-2的1023次方~(1-2的-52次方)*2的1023次方

  3. 爲了保證數據精度,尾數通常用規格化形式表示:當R=2,且尾數值不爲0時,其絕對值應大於或等於(0.5)10

  4. 浮點數加法:對階,尾數相加減,規格化操作(規則簡化是符號位和數值最高位不同,即00.1xxxx或11.0xxxx),舍入,檢查階碼溢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進制乘法原理

  1. x = -1011,y = 0101,求(x-y)補

    解:[x]原=1,1011,[x]補=1,0101

    [y]原=0,0101,[y]補=0,0101,[-y]補=1,1011

    [x-y]補=1,0101+1,1011=1,0000

  2. 原碼乘法的原理:操作數絕對值相乘,符號單獨處理(由兩原碼符號位異或決定,相同爲0,不同爲1)

  3. 浮點數:階碼決定取值範圍,尾數決定精度

第四章 主存儲器

主存儲器處於全機中心低位

輔助存儲器或稱爲外存儲器,通常用來存放主存的副本和當前不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

主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 主存容量:主存儲器存儲單元的總數
  • 存取速度:由存儲器存取時間和存儲週期表示
  • 存儲器存取時間:啓動一次存儲器操作(讀/寫)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
  • 存儲週期:連續啓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所間隔的最小時間

存儲器相關概念

  • 一個16K×8位的存儲器,其地址線14條和數據線8條
  • 控制存儲器存放的是微程序
  • 虛擬存儲器管理的目的是:擴大程序空間
  • 靜態RAM存儲單元採用觸發器電路存儲信息
  • 動態RAM存儲單元採用電容存儲信息
  • Cache一般採用靜態RAM實現
  • Cache命中率h因素-程序行爲,塊大小,Cache容量和組織方式

存儲器的組成與控制

存儲器容量擴展

  • 位擴展:用多個存儲器芯片對字長進行擴充:
  • 字擴展:增加存儲器中字的數量,提高存儲器的尋址範圍
  • 字位擴展,假設一個存儲器的容量爲M×N位,若使用L×K位存儲器芯片,那麼,這個存儲器共需要(M/L)×(N/K)個存儲器芯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存儲器的主要性能比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級存儲體系,兩級存儲層次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cache的命中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第五章:指令系統

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RISC)——用於小型機
複雜指令系統計算機(CISC)——用於大型機

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提出了便於VLSI實現的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簡稱RISC,同時將指令系統越來越複雜的計算機稱爲複雜指令系統計算機,簡稱CISC

  • 指令系統採用不同尋址方式的目的是:縮短指令長度,擴大尋址空間,提高編程靈活
  • RISC三要素:1. 有限的簡單的指令集 2. CPU配備大量寄存器 3. 強調對指令流水線 的優化( RISC機器一定是流水CPU)
  • 不需要訪存的是立即尋址,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數本身的尋址方式, 稱爲立即尋址

指令分類-按照功能分類

  • 數據傳送指令:存數取數指令,傳送指令,成組傳送,字節交換,清累加器AC,堆棧指令等。
  • 算術邏輯運算指令:實現數據信息的加工,代碼的轉換、判斷等
  • 程序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的轉向
  • I/O指令:
  • 其他指令:PSW的置位、復位,測試指令,堆棧指令,特權指令,停機指令,控制檯指令等。

指令分類-按照操作碼分類

字和雙字是所佔的內存位不一樣,字16位,雙字32位,不同的類型數字採用不同的指令了。簡單說單字長指令操作16位內存數據,如整數,字等:;數字指令操作32位內存數據,如雙整,雙字,實數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單字長一般是16位,雙字長一般是32位,三字長一般爲48位。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指令分類-按照地址碼分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第六章:中央處理器

  • CPU組成: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
  • CPU是計算機的中央處理部件,具有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時間控制、數據加工等基本功能
  • CPU中至少要有如下六類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程序計數器、地址寄存器、數據緩衝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狀態條件寄存器

各種寄存器的作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控制器的組成與作用

  1. 控制器的功能
    - 取指令:發出指令地址,取出指令的內容
    - 分析指令
    - 執行指令:
    - 控制程序和數據的輸入和結果輸出
    - 中斷處理和相應特殊請求
  2. 控制器的組成
    - 指令部件: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或操作碼譯碼器
    - 操作控制部件:操作控制器
    - 時序部件:時序控制信號形成部件
  3. 週期概念:
    - 指令週期:完成一條指令所需的時間,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
    - 機器週期:也稱爲CPU週期,是CPU從內存中讀取一個指令的時間,通常等於取指週期
    - 時鐘週期:稱爲節拍脈衝或T週期,是基準脈衝信號

微程序控制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 微指令:在微程序控制的計算機中,將由同時發出的控制信號所執行的一組微操作
  • 微命令:將指令分爲若干條微指令,按次序執行這些微指令。組成微指令的操作即微命令
  • 微程序:計算機的程序由指令序列構成,而計算機每條指令的功能均由微指令序列解釋完成,這些微指令序列的集合就叫做微程序

微命令–》微指令–》微程序 A–》B表示由A組成B

控制部件通過控制線向執行部件發出各種控制命令,通常這種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是最小單位,組成微指令,而執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後所執行的操作就叫做微操作。
在機器的一個CPU週期中,一組實現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組合,構成一條微指令
事實上一條機器指令的功能是由許多條微指令組成的序列來實現的。這個微指令序列通常叫做微程序。

  1. 控制存儲器:微程序一般是存放在專門的存儲器中的,由於該存儲器主要存放控制命令(信號)與下一條執行的微指令地址(簡稱下址)
  2. 存儲單元內容
    (1)微指令的控制信號——控制位
    (2)下條微指令的地址——下址字段
  3. 執行一條指令實際上就是執行一段存放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微程序

微程序設計技術

  1. 如何縮短微指令字長
    - 直接控制法(容量太小):每一位代表一個控制信號,直接送往相應的控制點
    - 字段直接編譯法:選出互斥的微指令,每個字段都要留出一個代碼,表示本段不發出任何指令(000)
    - 字段間接編譯法:指令之間相互聯繫的情況,譯碼輸出端要兼由另一字段中的某些微命令配合解釋
    - 常熟源字段E(瞭解)

  2. 微指令格式:

    1. 水平型微指令:採用長格式,一條微指令能控制數據通路中多個功能部件並行操作。其一般格式如下:
      控制字段 判別測試字段 下地址字段。

    2. 垂直型微指令:採用短格式,一條微指令只能控制一兩種操作。

    3. 水平型微指令與垂直型微指令的比較:
      (1)水平型微指令並行操作能力強,指令高效,快速,靈活,垂直型微指令則較差。
      (2)水平型微指令執行一條指令時間短,垂直型微指令執行時間長。
      (3)由水平型微指令解釋指令的微程序,有微指令字較長而微程序短的特點。垂直型微指令則相反。
      (4)水平型微指令用戶難以掌握,而垂直型微指令與指令比較相似,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掌握。

    總結:水平型微指令一指多用,長度雖長但並行性高,速度快,夠靈活;垂直型微指令單指單用,長度雖短但效率低,並行性差,指令數多。

第七章 總線系統

介紹總線的基本概念,總線的連接方式,總線接口,總線的仲裁、定時及事務類型,PCI、ISA等總線。

總線的概念

  • 總線是構成計算機系統的互聯機構,是多個系統功能部件之間進行數據傳送的公共通路
  • 總線帶寬:指總線本身所能達到的最高傳輸速率。

單處理器的總線類型:

  1. 內部總線:CPU芯片內部連接各寄存器及運算器等部件之間的總線。速度極高
  2. 系統總線:CPU同計算機系統的其他高速功能部件,如存儲器、通道等互連的總線。包括地址、數據和控制信號線,電源線等,速度較快
  3. I/O總線:多臺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一些I/O設備之間的連接總線。一般包括數據線和控制線。速度較低

總線上信息傳送過程的五個階段:

請求總線→總線仲裁→尋址→信息傳送→狀態返回

集中式仲裁

由中央仲裁器(總線控制部件)對主方的總線請求信號(BR)進行裁決,並送出總線授
權信號(BG)。BS是總線狀態(是否忙), 也寫作BB。
(1) 計數器定時查詢方式
在BS=0時,請求總線的設備,若其地址與計數值一致時, BS置“1”,獲得了總線使
用權,並中止計數查詢。
(2) 獨立請求方式
每個設備均有一對BR和BG線,通過自身的BRi線請求,由中央仲裁器經判優發出
BGi以使優先設備獲得總線使用權。
(3) 鏈式查詢方式BG按優先級由高至低依次傳送的總線查詢方式

分佈式仲裁

分佈式仲裁:以優先級仲裁策略爲基礎,主方它們有總線請求時,把各自惟一的仲裁
號發送到共享的仲裁總線上,由各自的仲裁器比較,留大撤小,獲勝者的仲裁號保留
在仲裁總線上。

總線結構

總線結構 :
1)數據傳送總線: 由地址線、數據線、控制線組成。
2)仲裁總線: 包括總線請求線和總線授權線。
3)中斷和同步總線:用於處理帶優先級的中斷操作,包括中斷請求線和中斷認可 線。 4)公用線:包括時鐘信號線、電源線、地線、系統復位線以及加電或斷電的時序信號
線等。

最後:其他的重要概念

  • 程序中斷處理過程:中斷源的中斷請求,中斷響應,中斷處理,中斷返回
  • DMA方式傳輸數據時,每傳送一個數據,就要佔用一個存儲週期
  • 溢出判定:
    1. 單符號位的判溢 :兩操作數同號且和數的符號與操作數的符號不同
    2. 雙符號位的判溢: 01/10
  • 動態RAM存儲信息依靠的是:電容電荷
  • 半導體存儲器分爲:動態存儲器&靜態存儲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微指令格式 :控制字段+下址字段
  • 指令格式:操作碼+地址碼
  • 總線:內部總線,系統總線,I/O總線
  • 提出中斷請求的條件是 : 外設工作完成和系統允許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