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培養專注力的兩個方法

1、今日導讀

  昨天,我們說到了晚上適當的放鬆可以有效地促進深度工作的表現。那是不是表示,可以刷手機玩微信?除了晚上之外,白天的其他時間是不是也可以做浮淺工作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設想一下:假設我們想減肥,但又控制不住嘴。於是,一整天暴飲暴食。到了晚上,再去健身房鍛鍊兩小時。你覺得,這樣能實現減肥的目標嗎?顯然不能。同理,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用於玩手機刷微信,然後再期望通過兩三個小時的深度工作來提高效率,你覺得可能嗎? 

  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納斯通過實驗研究後,得出了3個結論:

  (1)一旦我們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那麼即便在我們想專注的時候,也難以集中注意力;

  (2)網上不斷地切換注意力會對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而人的注意力如果長期分散,則會導致心智殘疾;

  (3)如果我們習慣了分心,那麼,所有的增強專注力的努力都會白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把控住自己的注意力,那麼昨天的學習——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則無效。 

  我們應該怎麼抵禦分心培養專注力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培養專注力的方法,分爲兩種:妥善處理與網絡的關係和適當減少整體工作時間。

2、妥善處理與網絡的關係

  網絡,不僅是我們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還是讓我們分心的頭號殺手。那麼,我們該如何合理利用網絡卻又能規避它的傷害呢?本書作者提供了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另一個方法是適當減少整體工作時間。 

  首先是,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 

  實際上,使用令人分心的網絡這件事本身,並不會減損我們大腦專注的能力。真正減損我們大腦專注能力的是,使用網絡的心理——稍感無聊或者遇到一點點難題,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上網。上網是一個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而人一旦長期處於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中,就會削弱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 

  所以,作者建議,與其偶爾從分心中拿出部分時間來專注,不如從專注中規劃出偶爾的分心。比如,面對網絡時,我們要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我們應該預先計劃好使用網絡的時間,然後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絡。 

  具體來講,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是要求我們做到以下3點: 

  第1點,即使我們的工作需要使用網絡,也要預先計劃好使用網絡的時間,並在其他時間屏蔽網絡。比如,在會議中的兩個小時內,我們必須每15分鐘就安排查收一次郵件。 

  第2點,不論我們怎樣計劃網絡時段,都必須保證在這些時段外徹底屏蔽網絡。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剛剛進入離線狀態,但手頭的一個工作需要我們立即上網檢索信息,以便能推進工作。如果我們不能立即上網檢索信息,手頭的工作就會停滯不前。這時,你可以改變時間安排,可以儘快開始下一段在線時間。但是,請記住,千萬不要立即進入在線狀態,而是至少等上5分鐘再上網。 

  第3個點,在工作外也按計劃使用網絡,可以進一步提升專注訓練的效果。一般來說,我們一旦陷入無聊狀態,網絡就會向我們散發出誘惑的氣味。因此,要想抵擋住網絡誘人的氣味,我們需要在晚上或者週末到來之前,安排一些高質量的事情,比如健身、學習、閱讀、與益友交往等等。 

  如果我們在休息的時間內安排這麼多高質量的活動,會不會耽擱了我們休息和放鬆呢,會不會影響到第二天上班的精力呢? 

  不用擔心。專家早有研究,如果我們在自由時間裏,給大腦安排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漫無目的地瀏覽幾個小時網頁,那麼在一天結束時,我們會覺得更加充實,第二天開始時更加輕鬆。 

  這就是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既不會讓網絡傷害到我們的專注力,又能有效地使用網絡這個工具。除了劃清在線與離線的界限,還有一個辦法同樣也可以實現這個目的,這個方法就是關鍵少數法則。 

  書中舉了一個名叫普理查德的農場主的故事。農場需要乾草當飼料來餵養動物。有兩個辦法可以弄到乾草。一個辦法是,農場本身就有草,去買一臺乾草壓捆機就可以了;另外一個辦法是,花錢去別的地方買乾草。 

  我們很多人會選擇第一種方法來獲取乾草:買臺乾草壓捆機。但,普理查德卻選擇了第二個方法,花錢出去買乾草。 

  普理查德說,如果買了乾草壓捆機,就需要計算燃料費用、維修費用、存放打包機器的棚子成本,而且整個夏天都在曬制乾草,就沒時間去飼養雞了,養雞可以形成正現金流,因爲雞可以賣,雞還可以產生糞肥。 

  普理查德說的這些理由的確很有道理。實際上,根本性的原因是,如果採用乾草壓捆機,那乾草壓捆機碾壓過的土地就會變得緊實,既不利於草的生長,也不利於雞的飼養。 

  “土壤的肥力是我的底線”,普理查德說。所以,他堅決不購買乾草壓捆機,而是寧願花錢買乾草。 

  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工具。的確,這些工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因此,我們把任何可能的益處,都作爲使用這些網絡工具的理由。但是,普理查德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只有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的時候,我們才能選擇這款工具。 

  實際上,很多網絡工具的實際害處遠遠大於實際益處。不如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刷朋友圈帶來的益處,能夠抵消它所消耗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嗎?

3、適當減少整體工作時間

  有家軟件公司做了一個實驗:將每週5天工作制縮短成4天。結果發現,即便工作日減少了一天,但是員工們還是可以完成與5天一樣的工作量。隨後,這家公司做了一個大膽的改革:每年的5月到10月,員工只需要工作四天。 

  很快就有媒體指出,4天完成40個小時的工作量,對員工來說壓力很大,不見得是一個有效的工作方法。 

  但這家公司的CEO迅速回應說,5天工作制縮短成4天,並不是上完5天的40小時。而是仍舊每天上8小時,一週一共32小時。 

  爲什麼4天(32小時)工作時間就可以完成5天(40小時)的工作量呢?原因就在於40個小時內有很多個小時是在處理浮淺工作。 

  事實也是如此。在職場中,我們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小時。在充斥着各種會議、干擾、網頁瀏覽、辦公室閒聊和私人事務的一個普通工作日裏,能夠專心工作幾個小時就已經很難得了。 

  而這家公司,之所以在減少上班時間之後還能保持產出不變,其背後的邏輯就是,通過更少的工作時間來擠壓出更高的效率。這個方法,並不只有軟件公司這麼幹,美國第26位總統羅斯福也是這麼幹的。 

  羅斯福在哈佛讀大學時。他打拳擊、玩摔跤、去健身、上舞蹈課,他還喜歡詩歌閱讀和製作標本。爲了開展這些課程外的愛好活動,他不得不大大地縮減本應該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他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不超過四分之一。 

  你可能會覺得,這麼點時間花在學習上,他的學習成績肯定很差。那恐怕要令你失望了。他的學習成績異常優秀。不僅如此,他在大學期間還出版了著作。 

  那他是如何做到短時間內取得高效的成績呢?原因就在於他的注意力——羅斯福待在書桌前的時間非常少,但是注意力十分集中,他的閱讀速度非常快,所以可以比大多數人從課業中節省出更多的時間。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通過更少的工作時間來擠壓出更高的效率?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不過,在學習具體的方法之前,我們需要有兩個認識。 

  第一個認識:雖然深度工作的價值遠遠高於浮淺工作,但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拋棄浮淺工作。事實上,一定量的浮淺工作對於我們的職場發展和生活是必要的。比如,我們可以減少刷微信的時間和次數,但是不可能卸載微信,因爲我們畢竟是社會人。第二個認識:深度工作會將一個人的能力推向極限,正因如此,它會非常耗神。所以,一旦我們在一天中達到了深度工作的上限後,繼續試圖增加深度工作效果就會下降。 

  有了這兩個認識,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個能有效培養專注力,讓我們迅速進入深度工作的方法:將工作設置一個完成的軟時限。 

  首先,我們需要找出那麼多工作中優先性很高的深度工作,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其次,我們來估算一下,完成這個工作需要多長時間。比如說,需要5個小時。這個時間,我們稱之爲硬時限。 然後,我們再人爲的設置一個軟時限——4小時完成它。 

  軟時限就是“軍令狀”。如果你想讓這個“軍令狀”進一步激發你的潛能,那就把“軍令狀”公之於衆:拍着胸脯告訴老闆,我4個小時之內一定完成這個工作。爲了兌現“軍令狀”,接下來,我們還不玩命地工作啊。 

  不過,要注意兩點:一點是,一週進行這種實驗的次數不要超過一次。原因也是之前講過的,讓大腦提高強度,但也要給大腦休息的時間;另一點是,一定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軟時限,纔能有效地培養專注,提高羅斯福式衝鋒的頻率。

4、知識要點

關鍵詞:關鍵少數法則   硬時限   軟時限 

思考與討論:這4天的學習,你是否有收穫和感悟?如果有,你是否願意在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摒棄浮淺,建立屬於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