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信息化現狀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從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打下基礎,九十年代中後期發展快速。目前,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跟國際的先進發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還存在這樣的那樣的問題。 下面就從意識、需求、應用深度、技術實現、資金投入和應用效果等六個方面對我國的企業信息化現狀進行分析。
 1、意識方面 隨着體制改革,市場化壓力的逐漸增大,企業已經深切的體會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對信息化可以促進企業發展也基本上達成了共識。總的說來,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在實際操作方面,各個企業的重視程度相差卻很大。
2、需求方面 改革開放之後發展起來的新型企業由於技術裝備智能化水平高,市場觀念和現代管理意識強,其信息化建設基礎好。很多企業在創建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設考慮在內。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公司。與之相反的是,傳統的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相對薄弱,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資也少。企業效益好的,行業競爭激烈,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業信息化的需求較爲強列;效益不好,競爭領域相對狹窄以及小型企業的信息化需求相對來說就不太強烈。
3、應用深度方面 目前,我國信息化建設在基礎應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較廣,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設方面相對滯後。具體說來,很多企業就某一方面的信息系統的,譬如說財務方面,庫存方面等等,應用比較廣。但是,基於企業的綜合管理和所有資源優化配置的信息系統的開發比較少。這跟我國很多企業的管理水平的滯後有很大的聯繫。事實上,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決定於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尤其是這種面向整個企業應用的信息系統,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作指導是行不通的。
4、技術實現方面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在技術實現方面有兩個典型的特點。 其一就是,研究較深,實現較淺。我國在信息化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在體系的建立上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將信息化技術轉換成產品的程度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研究院束之高閣,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成效。 其二就是,“信息孤島”日漸突出。隨着企業計算機技術運用的不斷深入,不同軟件間,尤其是不同部門間的數據信息不能共享,設計,管理,生產的數據不能共享,進行交流,數據出現了脫節和不一致。這一點勢必成爲企業全面走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礙。
5、資金投入方面 企業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設中一直把重心放在硬件的投資上。很多企業領導認爲,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是用硬件一步一步堆砌起來的。他們願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較大的投資,而在軟件方面的投資很少。 事實上,在企業的信息化進程中,硬件和軟件扮演着同樣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軟件佔的地位更重。很多企業把軟硬件的投入比例作爲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一個量化指標。軟件的投入比例越大,說明該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越高。 雖然不能單純的從軟件的投入比例判定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它確確實實的從某個角度透漏出了信息化的水平。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經走向了軟件,硬件和網絡產品並重的局面。甚至在有些企業裏面,軟件的投入已經超過了硬件的投入。
6、應用效果方面 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在應用效果方面,總的說來,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我國的企業在信息系統應用方面的熱情高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憂的是各個企業在大型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很有限,與國際的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地域、企業規模、企業性質等的不同造成了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差異較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