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觀瀾』 [經濟雜談]中國房地產泡末的四大根本原因、後果及對策

作者:dancewtwolf 提交日期:2004-11-9 12:32:00
中國嚴重偏離實際的地產遊戲的根本行原因:
  
  說起房地產的泡末,首先要界定一個關於泡末的概念,那就是:
  
   中國人民目前對房地產的需求不是泡末,我們有5-10億人需要在城市裏居住
   房地產的泡末是高昂的房價和巨大的利潤相對於人民低下的收入!
   國際公認的房價收入比是 3-6倍 ,中國目前是10-15倍以上!
  
  一、來自於政府的不飽和型的土地供給制度和土地拍賣制度和隨之而來的“經營城市”運動(也可以叫圈地運動),決定了房地產的高價、暴利和投機性炒房
  
   中國目前的房地產政策,正是學自香港。港英政府通過對土地供給的有計劃的適度飢餓控制,使香港的房地產價格保持單邊持續上揚,讓這種不合常規上漲勢頭一直維持了20多年,直到97迴歸。在這種人爲控制的價格升幅下,最終製造出了一出全香港人共同參與的傳銷遊戲,直接導演了香港樓市的虛假繁榮——房地產業逐漸成爲香港經濟的主導產業,經濟模式成爲買樓、炒樓,然後在家中坐等房地產業的升值……
   中國目前的政策有過之而無不及。50多年前的土地革命和後來的人民公社運動,使中國的土地成爲全民所有制,既然是全民所有制,公民有權利獲得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基本土地。我們目前的政策是由官員“經營城市”,通過低價有計劃地規劃或侵吞農民和國有的土地,再以“高度飢餓”的高價擡售給有錢的或能貸到款的或有門路開發商,既然同一時期內批租的土地有限,那麼蓋出來的商品房也必然有限,導致相當程度的賣方市場!所以出現了鉅額的商業利潤。所以我們不要去罵開發商心黑,也別說炒房者惡毒。 聖人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有國家給的機會,什麼貧富廉恥,不賺高額利潤的纔是傻子呢!
  
   房地產商們高呼:“我們的利潤不高啊,才20%。”我呸!就算你的哭窮是真的只有20%,大額交易的原則應該是低利潤!用掌握的人民的土地和人民的銀行去賺人民的錢!搞幾個地皮,買幾個樓花,一年週轉好幾次,利潤是20%嗎,是20%*x(x>3)。世界上有幾個大額交易的行業有這麼高的利潤、這麼快的週轉速度?
   這個決定了,所謂的房地產泡末,不是地產開發太多的泡末,而是利潤超大的泡末。就是,讓大多的窮人,把錢貢獻給與開發地產有關的富人,產生了大量富豪的泡末!有一點可以看出我們的富豪究竟有多泡末:在日前最新公佈的“胡潤版2004年中國大陸百富榜”中,主營行業與房地產有關的“富人”佔到總人數的40%。這正常嗎?
   我們的官員在爲不多的富人在拼命地吹一個本來不應該吹大的泡末,並將危害到整個國家!
   現在城市中有新住房的,主要是:“一、官員 二、大款、明星 三、私營業主 四、參加房改的和原城市居民拆遷的 五、白領等高收入階層 六、其他收入或福利較高人羣 七、 拼了父母親友老本加上銀行貸款的
   剩下的35歲以下的年輕人,基本沒有住房,有的也是貸款70%,其實包括上面的第七種,那房子也算不上他的。他們以後還要吃飯,要養育教育孩子、要生病、要醫療、要養父母,也要自己養老,他們還有錢嗎?......我們的“經營城市運動”和地產商人們,你們賺去的,不是社會發展的利潤,是人民的血汗,犧牲的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國家和社會的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泡末是不可能長久的,經濟規律的作用最終也是無法逾越的,無論政府是否保護。根據資料統計,香港樓價從97年最高峯開始持續下跌,到2003年的6年間累計跌幅已達65%,港人財富蒸發了2萬2千億,平均每個業主損失267萬港幣,負資產人數17萬。按每個家庭平均3.5人計算,香港生活在負資產陰影下的人口已經佔總人口10%。負資產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負資產加失業或者生意倒閉。有消息說,這是港英政府精心計算了20年的一道公式,相信並非空穴來風。而今天,我們竟然要舉國都再走一次這個公式,是爲了要驗證它的準確度嗎?
  
   中國還有70%的人需要在未來的幾十年裏到城市居住,這麼大的市場確實應該開發,但得先擠掉泡末。不然,一個國家大量的資源和利潤被少數人掏空的話,最終將會出現一個爆炸的泡末,比香港還要厲害!香港泡末破滅的時候,有中央政府和13億人民做後盾,中國泡末破滅的時候,指望誰?美國?日本?他們還恨不得踩你兩腳呢!
  
  
  二、現有的交納70年的房產稅費制度,佔了整個房產價格的15-30%左右。
   開辦企業都是開一個月交一個月稅,因爲國家知道,你讓任何一個企業先交上70年的稅,他也不敢開啊!
   政府收上後70年的稅,要幹什麼?以後收什麼?
   我們交了70年的稅,我們拿什麼來教育、醫療和養老,長期發展的事情怎麼辦。
   其實,這些稅早晚是國家的,哪怕你平均稅率再高一點也沒關係,就象銀行貸款一樣,你總得讓大家發展吧。市場經濟這麼多年了,相信我不說大家也知道爲什麼幾乎美國每位總統競選人都喊着要減稅,爲什麼我們要給企業優惠的減稅政策,這無非就是個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而已。
  
   大多數國家,房屋價格,地價及稅、費三項僅佔價格的20%,建安成本佔73%,利潤只佔7%。而我國目前的地價及稅、費三大項成本約佔總成本的50%,建安成本約佔總成本的20%-35%,利潤佔15%-30%左右。那麼,我們天天喊國際接軌,按國際的算一下,正常的房屋價格應該是在現在的50%以下才是正常的利潤和稅收水平。也正好,把現在的房價收入比(10-15倍)乘以50%,得到5-7.5倍的比例,還是高於國際公認的水平,其間的差額,就當作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心理預期吧。
  
  
  三、中國被拖延了的城市化進程和城鄉差別
  
   中國實行了50年的戶口制度和城鄉差別,產生了大量的需要在近幾十年內轉移的5-10億的農民和半農民(及其後代)需要在相對短的時期內入城,產生了一個城市房市場長期膨脹的效應,也就是說,中國的房地產雖然有泡末,但仍有後勁。不過,關鍵的問題是,我們不能讓過高的房地產利潤將這些人的口袋掏空,我們得讓他們有生存和發展,有教育,有醫療,有社會保險,形成龐大的中間階層,才能保證社會的持續和穩定發展。中國去年消耗了世界上50%左右的水泥,其實從平均數量上來說,中國有那麼多人口要搬到城市住,並不多。那房子好不好?好!又大又漂亮!泡末的原因是這些水泥蓋的房子,這5-10億人買不起,因爲政府和開發商低價徵用了他們的土地,卻要加上鉅額的利潤變成高價賣出來給他們。社會沒有給他們造點面積比較小的,價格比較便宜的房子,因此,他們得年復一年得住到貧民區裏去,他們的孩子的教育、他們的養老和醫療,比水中花還要飄渺!別跟我說精英,因爲精英只是金字塔的頂尖而已,更粗大的是下層,中國還沒有形成橢圓型(或橄欖形,指有龐大的,人數佔多數地位中產階級,如歐美)的社會結構。如果我們不改變目前的房地產政策,它會成爲阻礙橢圓形社會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君道第一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慾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
   我們曾經用剪刀差割了農民的血肉,今天又要剝奪他們最後的權利,土地!其實,用不着你剝奪,他們已經紛紛背井離鄉了....
   畸形的房地產不但割走了城市居民的肉,也割走了餓農民的肉,不但割走了教育的肉、也割走了健康和養老的肉,更割走了其他消費行業的肉,使整個國民經濟走向了一條危險而不穩定的快車道......你看看,周圍爲了那棟高昂的房子,在累死累活之餘還要省吃儉用的人有多少......住在城市裏的我們並不是最悲慘的,我們畢竟還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做個白領,繼續着自己小資夢。最悲慘的是失去了土地的和從土地上已經無法維持生活而被迫來到城市的打工者......
  
  
  四、媒體和話語權的不平等及由其導致的集體失語
   很早以前,西方就有個流行的說法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財富,剩下的80的人只擁有20%的財富。而且這個趨勢還在加劇。中國從一個曾經最平均的國家之一,迅速演變成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基尼數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相信也不是什麼新聞了。
   有香港媒體報道說,中國的富有階層每年帶出國外的資金有240億美元,令貧富差距加大。
   《南華早報》報道說,在過去的15年裏,從中國帶出去的資金是中國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險赤字的五倍。出於各種原因,富人把他們的財產移到國外。
     美林和凱捷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去年有23.6萬人個人財富達到100萬美元,還不包括房子。
   我們不仇視富人,問題是,國家應該給大家都留出發展和富裕的機會!在一定時期內,我們的資源和財富總是有限的,不能都集中到一兩個所謂的支柱產業裏去,那樣會被綁票的!
   你說中國人笨嗎,難道連被綁票了都不知道?不是,是因爲被綁了票的人沒有發言權。而有發言權的人大多做了地產商和“經營城市運動”的話筒。不用我說,你自己看看,各地媒體中唱衰房地產的報道有幾個。你再去網絡論壇上看看,那跟在“某某著名經濟學家說,中國的地產未來10年還要漲3倍”之類的報道後面有多少沒有話語權的老百姓無奈的罵聲就行了。而同時網絡上的一篇《爲一套房子你要奮鬥多少年?》寫得非常好,很多人都看過,我看了後,即被幽默而又真實的語言逗得想笑,後來認真一琢磨,卻又真想哭。它真是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不過只是在論壇裏而已,沒見哪個媒體敢光明正大地把它登出來。在文章的最後面我把它附上。
   有個房地產大亨說,現在中國自己能買得起房子的是5%的富人,好了,媒體和話語權的不平等縱容了泡末的地產,應和了富人的聲音。那麼剩下的95%的人怎麼辦,我們已經集體失語了,誰來替我們說話?縱容了房地產泡末的,不但是“經營城市”的官員、房地產商,還有那些掌握着話語權的專家教授和媒體,加上集體失語的我們自己!
  
   房地產泡末的原因還有一些,別的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多多批評指正。我的郵箱是 [email protected] QQ:12470235 歡迎討論
  
   關於房地產泡末的後果,大家想想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地產泡末、日本地產泡末,那是最直接的例子,很多國家和地區到現在還沒完全擺脫那個陰影。但更可怕的是,在中國,目前,住房的沉重壓力,讓我們犧牲了教育、犧牲了醫療、犧牲了養老、犧牲了環保,更犧牲了從革命時期和建國以來一直爲我們忠實後盾的農民!現行的房地產政策,已經綁架了銀行、綁架了政府、綁架了人民.......
   目前政府採用的管理貸款和限批土地的做法,是沒有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的,從新辦法採取後房價甚至攀升的結果上已經看得很明白了。要想真正解決泡末問題,保持房地產市場的良好持續發展,應該着手以下幾點:
   1、提高土地供應量,土地的壟斷導致的飢餓供應纔是房地產暴利的最根本的來源。
   2、實行公民合理住房的土地補助制度,結合新的農村土地改革,把土地作爲一種公民的權利。雖然在短時期內會減少國家的土地交易收入,但可以真正地降低土地交易的成本,也是土地革命的迴歸。(可以實行不同地區的博奕補助,並使補助的證券可以流通兌換,建立起類似於市的土地補助證券交易機制,根據公民年齡、居住地和遷徙過程等計算,我們有得是數學家和經濟學家,不怕算不明白。)
   3、降低人均合理住房稅費(分期交稅,不妨採取佔用面積累進稅率,以引導市場多建經濟實用型房屋)
   4、控制超額的房產利潤。其實,中國的房地產目前只是半市場狀態,只要上面三點解決了,房地產會處於買方市場的狀態下,房價必然接近實際需求,也不會出現暴利了。
  
  
   醒醒吧!別等到房產貶值65%的那天才知道痛哭!
  
   不信,你就看看下面這騙文章吧!,題目就是《爲一套房子你要奮鬥多少年?》每個人都可以比着自己的收入算算自己在所在的地區多少年才能買上房子。
  
  
  
  爲一套房子你要奮鬥多少年?
  2004年10月19日16:06 作者:aiansa   來源:搜狐文化廣場
  
    昨天買了份房地產報,快速瀏覽了一下,舌頭半天沒縮回去。上海的房價又噌噌的上去了一截。二手房,在上海浦東花木路一帶,居然也可以賣到10000元/平方米。那個破地方,我曾經住了一年,在我的印象裏,也就是個城鄉結合處,比較髒,每到傍晚,不時有面目可疑的人晃來晃去。就這麼一個地方,假如要擁有一套小一點的兩房一廳,居然也得要100萬。
    關於金錢,我沒什麼概念。好在比較喜歡具象思維,趕緊換算一下,想起來比較容易。
    假如我是個農民,一個人,有一畝地已經不錯了。一年種兩次,一次小麥,一次玉米,一年能掙個800塊,再加上養一羣鴨子,賣點鴨蛋,估計最多也就能掙1000塊。想要在上海那郊區買套像樣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地耕種1000年。到那時候,共產主義該實現了吧?
    假如我是個工人,沒有下崗,一個月拿800塊錢,不抽菸,不喝酒,不結婚,不吃飯。渴了喝涼水,餓了吃爛菜葉,冷了揀破麻袋穿,總之,一分錢不花,在房價不上漲的前提前,要買那樣的房子,得連續工作100年。估計,沒什麼工廠要這麼老的工人。
    假如我是個公務員,混得很一般,一個月2500塊,也不抽菸,不喝酒,不吃飯,還不貪污,不受賄,不挪用公款,要想買那樣的房子(同樣,房價不上漲),我得熬上33年。估計剛買了房子,就得退休了,而且極有可能因爲營養不良而迅速逝世。
    假如我是個撰稿人,而且混得還不錯,每兩個字一塊錢,我也不抽菸,不喝酒,不吃飯,也不泡文學女青年,要想買那樣的房子(同樣,房價不上漲),我得連續寫2000000字,而且還得保證字字有人要。假如連構思、帶寫、帶修改,每小時可以順利完成2000字,那麼,就得連續寫1000個小時,在WORD文檔上連續寫2000頁。我明白了,爲什麼寫字的人容易夭折?憋的。
    假如我是妓女,姿色一般,平均每次收穫200塊,我也不抽菸,不喝酒,不吃飯,不得性病,不養小白臉,要想買那樣的房子(同樣,房價不上漲),我得連續接5000次客人。假如每天接客兩人(含法定節假日),那得連續奮戰2500天,費時7年左右。
    假如我是搶劫犯,手段一般,眼神一般,每次出手搶得1000元,我也不抽菸,不喝酒,不吃飯,不找女人,不被抓住,要想買那樣的房子(同樣,房價不上漲),得連續作案1000次,假如每星期作案一次,那得連續作案18年。
    假如我是商人,我連吃帶喝,也抽菸,也喝酒,也吃飯,也得性病,夜養小蜜,只要我有本事貸到款,在房子剛出來的時候,噼裏啪啦的付上頭款,和同夥一起鬨擡,不出兩年,幾套房子就都到手了。
    我說這些,並不想發牢騷。我只想說,土地這東西,都屬於國家資源,首要的功用,是爲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提供服務。在合法的政策下,再加上自己的手段,利用國家資源爲自己掙錢,這並沒有太大的罪過。只是,凡是必須有個度。任何一個國家,兩極分化得厲害,都不是個太好的兆頭。當一個城市裏的大多數人被擠到城市的邊緣時,這便是罪過的一種,和英國的圈地運動並不兩樣。
    我們再想一想,兩極分化是怎麼形成的?看看以上購房的時限,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一個普通的公民,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一輩子,賺得那點可憐的錢,被祖國拿去一部分,被房地產商拿去一部分,最後再被炒房者拿去一部分,這兩極要想不分化,也很困難。想想那些在城市裏奮鬥多年的普通人,幾乎大部分人都背上沉重的房貸包袱。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命運。
    我並不是非議國家不可以從土地中獲取利益。只是,大衆之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假如你獲取了這些收入,卻無法保障大多數人住上滿意的房子,那麼這“取”,也取得不理直氣壯。或許,我這點想法有點憤青,只是,前兩天看新聞,都說憲法有進步了,要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了。我想,這還是有個因果關係——前提是,你首先得保障大多數百姓擁有一定數量的財產。假如大夥爲了一套破房子都累得死去活來,你還有什麼好保護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公正的法律,物質控制能力決定了其走向,我不能說普通百姓就不收益了,然而,在這個法令下受益最大的,是大多數還是少數人?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這歷來都是百姓對於一個國家最起碼的要求。不知爲何,我突然想起一個例子,記得很不清晰了——似乎是在老俄羅斯,一個窮人沒飯吃,偷了一塊麪包。在當時,這可是大罪。其結局是,他並沒有被定罪,原因是,當一個國家無法爲其人民提供生存條件,爲了生存,他偷竊了,真正有罪的不是他,而是這個國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