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Web2.0

      (網易科技 劉陽/文)

一個舶來的名詞Web 2.0,幾乎主導了中國互聯網的兩年時間,成爲很多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被描繪成了中國互聯網的革命。Web 2.0火熱的背後,究竟能比1.0網站有什麼革命性的優勢?我們用一週的時間,來告訴你Web 2.0最真實的面目,請看網易科技特別策劃——反思Web2.0系列報道。

第一章:如果你想罵一個人 就說他很Web2.0

有人的地方,纔有江湖;但沒有人的地方,也有互聯網。

So,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江湖,Web2.0就是誕生於這個江湖中。Web2.0之風在北京尤盛,刮的很多人都心浮氣躁想加入的2.0的行列中來。

看清楚什麼是Web2.0

什麼是web2.0?從解釋的比較圓潤的概念來看,Web 2.0代表着以網絡的智能化與社會化爲核心的互聯網的發展理念,基於六度空間理論、長尾理論、去中心化等理念,所產生的博客、RSS、SNS、WIKI等新應用,並在技術應用、業務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對傳統互聯網企業發出挑戰。

Web2.0的概念,雖然在中國最爲風行,但卻是一個泊來品,O'Reilly媒體公司總裁兼CEO提姆·奧萊理提出,他認爲源於用戶貢獻的網絡效應,是在Web2.0時代中統治市場的關鍵。

2005年Web2.0成了媒體和投資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但到現在爲止,對Web2.0的理解仍存在很大分歧。

被引用較多的定義是,Web2.0是以Flickr等網站爲代表,以Blog(博客)、SNS(社會網絡)、RSS(聚合內容)等社會軟件的應用爲核心,依靠xml、ajax等新技術實現的新一代互聯網模式。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爲核心,那麼Web2.0是以人爲核心,旨在爲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WEB2.0能賺錢嗎?

從定義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出Web2.0的一些面目,SNS、RSS是非常古老的技術,算不上新鮮,XML、ajax技術傳統的網站也早都已經開始使用。博客是一個帶模板的個人主頁的變體,其它的很多服務也是由個人主頁、相差和BBS等產品演變體集合而成。但是這些產品在一起集合成的Web2.0,卻被吹成了互聯網的革命,認爲這會改變互聯網生產關係。

再來看看那些Web2.0概念的網站,他們幾乎都是那些被無法抵禦早已經形成規模的互聯網正規軍擠壓,短時間很難賺錢迅速擴大的一些中小網站。打上個Web2.0概念就能具有更大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用戶嗎?

創業投資基金IDG的副總裁李建光認爲,現在大批的基金涌進中國市場,即使是作爲有十幾年經歷的老從業者壓力也很大。他說,"IDG已經投了很多Web2.0的網站,像土豆網、中搜等很多公司。但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戲,我們自己心裏也沒有譜。"

在早期的互聯網投資上,國內風投的成功機率比較高,IDG等投資基金都賺了個滿鉢。李建光分析,美國互聯網較中國領先一段時間,在考察時很多企業都有美國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鑑,還算有譜,但是以Web2.0概念來看美國,這類的成功企業也是寥寥可數。

由用戶參與創造內容,對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形成成本上的優勢,是2.0從業者們最興奮的地方。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指望用戶提供內容的人如何能夠保證其內容全部合法。這些網站爲了用更多的內容吸引用戶,自身就在使用很多沒有版權的內容。

概念確實火了,但是互聯網的生產關係真的改變了嗎?透過系列報道,我們將爲你揭示虛火背後的互聯網真實情況。

在廈門參加站長大會時,與平日北京的互聯網圈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談的都比較實在,合作、流量、發展出路等等問題。當然也不乏存在扛着Web2.0的大肆談論者,但是細看還是那麼幾個概念吹捧者。

已將個人網站手機之家出售給太平洋商業網絡的高春輝,從火熱的北京互聯網圈來到廈門參加站長大會。高春輝會後的最大感受是,個人站長們談的更多的是未來如何發展。 "去年站長大會大家互相詢問的問題是賺錢,今年的問題更多的是發展。

此前王建碩在南京搜索引擎大會上向網易科技拋出了一個觀點,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少不了根,而中國多數Web2.0概念網站沒有根,很難取得成功。王建碩是客齊集中國的總經理,他所負責的網站也是Web2.0熱潮中被熱炒的典型代表,而他本人也是互聯網界知名的Bloger之一。王建碩認爲不管什麼模式的互聯網形態,總需要有個用戶需求的根本,比如,現在分類搜索的就是最初的郵件列表的延伸,而分類搜索要成功少不了Mail-list。

網易公司CEO、首席架構師丁磊堅持認爲,互聯網企業應該是關注本質最的東西,以緊緊圍繞消費者的需求爲價值導向,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扛着大旗是2.0還是3.0。丁磊此前曾表示,三大門戶可以隨時複製Web2.0的業務,而且會做得更好。

冷靜再冷靜WEB2.0其實很差勁?

雖然Web 2.0概念炒得非常火熱,但是冷靜的觀察之後,基本上除了博客就是社區得服務。你不是李宇春,不是徐靜蕾,也不是Keso。試想下,如果是一個普通人的博客,沒有美女,沒有脫衣,能有幾個人經常光顧?而且,一般人上網,如果想獲得新聞資訊依然是上門戶網站和各類的專業網站。

爲什麼會出現Web 2.0?有人分析,門戶網站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很難再模仿;搜索引擎的技術含量太高,Google百度的品牌優勢也已經形成;51Job攜程阿里巴巴之類的與傳統業務相結合的項目,線下開發成本又太高。剩下來做什麼呢?沒用戶,沒流量,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只好打個Web 2.0旗號吸引眼球。

號稱Web2.0網站到目前爲止,有幾個真正從網站賺到了錢?筆者看來最賺錢的就是那些辦會議、發獎的機構,很多聽都沒聽說過的網站,用戶量也沒幾個,突然就冒出來了,而且交錢了錢就能拿到獎盃,花更多的錢就能在臺上說話。

"做互聯網,還不如開餐館"這是一個2.0網站朋友的心聲,Web2.0的研討會一個接一個,酒吧和酒店也分得一杯羹。

一位朋友開玩笑說,"如果你想罵一個人,就說他很Web 2.0"。原因爲何?我們用一週的時間與您探討這個話題。

第二章:豆瓣只值80萬? 沒流量2.0啥也不是

豆瓣網在Web2.0熱潮中一直沒被認爲是典型的代表,媒體在4月曾報道稱其被貓撲網收購。雖然這起收購已經被陳一舟公開否認,但是否被收購本身這並不重要,最關鍵是豆瓣的價值。網易科技從有關渠道獲得的消息是,當時陳一舟收購豆瓣的談判價格不到一百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很可能是 80萬美元

很多人認爲這個數字太小,起碼要乘以五或者後邊添個零還差不多。這些朋友的估價經驗來自於平時所看的周遭的媒體報道,對於所獲投資的真實數額,這個年頭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誠實的說出。即使是投資人,很多也不會反對被投資者鼓吹這個數字。因爲真實的數據可能實在太小,既不能威懾同行,也提不起媒體的興趣,想要個被關注的感覺都難。

多位資深互聯網人士都認爲,註冊用戶數量決定了豆瓣的出售價格,從註冊用戶數量和用戶的活躍度指標來看,前段時間豆瓣官方公佈的5萬多註冊用戶數,能賣到這個價格已經不錯了。對於大的互聯網廣告商來說,幾萬註冊用的網站實在難有吸引力。

在談融資的時候,很多投資人並不管你是幾點零的網站,註冊用戶數和同時在線人數的目標,依然和你驗證自己盈利能力並列屬於最重要的考量指標。

用戶數量和網站的訪問量是Web 1.0時代最重要的指標,百度爲什麼要從李興平手裏買來Hao123,265做個站長大會爲什麼會來那麼多人,3721爲什麼會成功等等,都是因爲龐大的訪問量。

劉韌新做的Inout網站鏈接交換系統也是這個道理,流量最終纔是真金白銀。如果你的網站帶給Donews的訪問量少於DoNews給你帶來的訪問量,他們會提醒你本週給你帶來多少個點擊,註冊以來一共給你帶來的多少點擊,你給Donesws才帶幾個點擊,並敦促你把他們的鏈接調到能帶來更多流量的位置。

另外還有論壇聚合和博客聚合網站,爲什麼那麼多論壇心甘情願的爲奇虎和Chinabbs提供內容,很多網站甚至安排專人給他們推送。打着Web2.0旗號,搞着流氓插件騙流量的人也不在少數。

而做SNS交友的網站就更不用說了,很可能你收到這類網站的垃圾郵件要比我多。即使是博客網站,從搜索引擎獲得流量也遠比通過RSS訂閱所獲得的流量大的火。而傳統的軟件捆綁,惡意代碼等獲取流量的傳統手法,也沒有因爲Web升級到了2.0就被棄用。

最後來看廣告銷售,除了少數門戶和特大型的網站以爲,其它網站都是按照廣告點擊等獲得分成,巨量的用戶纔是獲得大規模收入的基礎,Web 2.0網站也包括在此列。不管是博客、個人門戶、內容聚合、電子雜誌等,各式各樣的表現形態Web 2.0網站,都依然在按照用戶的人頭數定價。

在幾乎所有的2.0網站內部,訪問量和alexa排名都是被作爲工作的重心。某Web 2.0的個人門戶的總編輯,依然在每天盯着alexa的曲線變化,這和傳統的網站以訪問量爲考覈目標並無本質的區別。就連被國內很多網站膜拜的2.0偶像myspace,他們在談自己的成功時,也是更多的說每天幾億次的訪問量,每天有上千萬的用戶會登錄。

說到最終,即使是2.0的網站,訪問量依然是考覈其的最主要指標。如果你問拿到了投資和在談投資的2.0網站,三個月、6個月、一年達到多少註冊用戶,多少同時在線用戶,在他們的計劃書中所佔的份量都不會小。

第三章:商業模式不明 Web 2.0難尋新盈利點

不景氣的SP,在很多Web 2.0網站主眼中卻是個香餑餑。一家手握投資的Web 2.0網站CEO向筆者透露,爲了儘快讓公司的資金滾動起來,正在考慮收購一家SP。

以傳統的無線收入來養Web2.0概念的網站,在這撥2.0熱潮中大有人在。在同行中看來,這些有無線業務根基的公司已經夠幸運了,更多的Web2.0網站還在爲怎麼獲得第一筆大單而發愁。

廣告、無線和遊戲,這三大業務收入幾乎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企業的全部。而Web2.0網站也未找到這三大塊之外的盈利點。依靠巨量的用戶基礎,被稱爲1.0的部分傳統網站已經能夠從互聯網增值服務上獲得收入。

IDG已經投資了多家Web 2.0網站,但是總裁李建光仍然沒有把握。他認爲,Web2.0到現在爲止依然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型。他估計這撥熱潮會像1999年、2000年互聯網新興起來時一樣,會經過一個非常嚴格的整合時期,最終只有很少的企業能發展起來。

探索贏利模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從正在做P2P流媒體的幾家網站來看,基本只有青娛樂網站有一些廣告收入,其它幾家並未傳出有拿得出手的進賬。一家P2P網站的CEO此前曾透露,公司除偶有提供技術服務的收入以外,並無其它收入來源。

規模較大的一些Web2.0網站,日子相對要好過一些,雖然短時間內入不敷出的局面不能得到很大的改觀,但多少總拿兩圈了投資,網站的生存沒有太大的問題。

本文上述的P2P流媒體行業來說,它可以明顯看到的盈利模式是電視+互聯網。以電視的形態來看,可以在節目中插播廣告,緩衝的時候播放廣告,也可以收費觀看,或者通過無線來做節目的互動。以互聯網的形態來看,現行的各種廣告模式都可以適用。由於網站的特性,即使做一個優秀廣告的大聯播,也會有觀衆來觀看。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網站的訪問量比較大的情況下,纔有廣告主願意買單。

不少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已經忘了曾經的傷痛,歷經6年至今,在中國第一撥互聯網熱潮中很多叫得響的網站都已經灰飛煙滅。有人統計,能存活到現在的網站只有10%,活得滋潤的就更少之又少。

成功把3721賣給雅虎的周鴻褘認爲,現在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他表示,說創業環境好是因爲很容易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環境不好也是因爲很容易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當每個人都能很容易拿到投資的時候,要成爲脫穎而出的矚目人物確實很不容易。

即使是暫時尚未拿到投資也無關緊要,Web 2.0的進入門檻非常低。許多的網站只有幾個人和很少的資金投入就可以運作,恰恰如此,這些網站的創意和服務都很容易複製。

一家風險投資商認爲,雖已看到許多Web 2.0公司起步,但他們其中只有一少部分的創始人可以獲益。在國內新生代的網站中,通過廣告聯盟獲利仍然是主要手段。據稱國內現在有上千家的廣告聯盟,有點名氣的就有兩三百家。這些廣告聯盟最主要的分成方式就是按照點擊來進行計費。

分類信息是去年最火的Web 2.0類型之一,幾個月之間,出現了超過10家功能近似的網站,甚至老牌網站263近日在改行的時候,也選擇了做分類信息。開放權限由用戶參與創造內容,還讓分類信息中充斥着虛假小廣告。

博客出現得更早,但是博客的盈利模式至今沒有出現。雖然在國外已經有了付費的博客業務,但是並不具有普遍性。以和訊和博啦爲代表的BSP開始了博客廣告的探索,但是仍然集中在小圈子之內,小額包月制的博客廣告,天生就很難大規模推廣。

即使在近期公開稱已經拿到大筆的第二輪投資的土豆網,也一樣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只是預想通過幫助有收費需求的節目製作者提供收費平臺,可以參與分賬。至於何時能賺到錢,土豆設想的也是等到網站的用戶多了以後。

國外的偶像也不是每個都走上軌道,同時許多Web 2.0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以Writely爲例,依然在不停的測試和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包括特定用戶的月租費或者將來的廣告模式。而收月租費的模式,在中國除了交友和色情網站,很少能有取得大規模的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