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則不智慧

作者 | 張戈 (ID:TechECR)

高青,山東省140個縣級單位之一。

高青被稱爲“中國溫泉之城”、“中國白酒名城”、“中國黑牛城” ,也被評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而在智慧城市領域,智慧高青又具有不同意義,它是一座最具“資源統籌”、“能力共享”思維的智慧城市。

既是技術平臺 又是合作模式

高青向南穿越安徽、浙江兩省,即入福建福州,兩地相距1250公里,但如今話題一致。

福州,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期間,華爲EBG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喻東,以智慧高青案例爲引子,系統闡述了 “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和“華爲智慧城市數字平臺”。

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則不智慧

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則不智慧

華爲EBG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喻東

簡述定義,華爲行業數字平臺是面向重點行業的關鍵業務場景,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行業操作系統(EOS,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其既是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能力平臺,又可理解爲華爲與夥伴全新的合作模式。

對比該平臺定義,極易聯想到此前華爲的“黑土地”概念,華爲希望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應該說,“黑土地”體現着華爲自身的ICT能力,而行業數字平臺則更強調華爲與夥伴,在平臺、數據、應用等方面能力的融合,即在“黑土地”上完成光合作用,變爲“沃土地”。

三類夥伴

具體而言,在完整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中,華爲行業數字平臺處於承上啓下的關鍵節點,向上與應用對接,向下聯接數據。由此,華爲行業數字平臺也定義出三類合作伙伴:平臺服務夥伴、數據服務夥伴、應用合作伙伴。

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向下”與數據服務夥伴合作,可將不同類型、不同標準的數據,以統一的模式接入平臺;“向上”與應用合作伙伴對接,服務各行業的關鍵應用場景,而承上啓下的中間層,則是行業數字平臺,同時在平臺中融入合作伙伴的各項數字化能力。

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則不智慧的平臺

再聚焦華爲行業數字平臺的“內部構造”。底層爲終端,華爲基於LiteOS物聯網操作系統,與夥伴合作,採集、接入各類數據。

在終端層之上則是雲基礎設施層,此爲華爲獨立展現的核心能力,其中既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也包括全聯接能力、邊緣計算能力等。

而在雲基礎設施層之上,則是華爲行業數字平臺最具差異化的部分。華爲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起五大“能力模塊”,即視頻、大數據、IoT、GIS、ICP(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集成通信平臺)。

爲什麼是“五大”能力模塊?又爲什麼是上述五項能力?此頗能體現華爲的行業經驗沉澱,甚至可說:五項能力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則不智慧,不能支撐行業數字化轉型。

爲何?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你可以窮盡想象,場景應用雖千變萬化,但底層能力,除雲基礎設施之外,均由視頻、大數據、IoT、GIS、ICP能力組成,至少現階段沒有跳出此範圍。

華爲的能力商店

當然必須說明,上述五項能力並非華爲獨自提供,而是融合了平臺型夥伴的能力。華爲EBG行業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喻東將此模式比喻爲“手機操作系統+AppStore”。

舉例說明,基於智慧城市應用場景,華爲與廣通軟件在大數據模塊中進行合作。如果說華爲是在提供包括雲、網、平臺的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廣通軟件則專注於智慧城市的數據造血機能。

就像手機中預裝APP一樣,廣通軟件將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數據交換平臺,預置在華爲的大數據平臺中。雙方共同形成標準化,且可由第三方合作伙伴銷售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服務,即“華爲+A夥伴”形成能力集合,而可由生態體系中的N個夥伴進行銷售。

類似的合作,還體現於華爲行業數字平臺的其他能力模塊,例如在視頻模塊中,華爲已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合作;在IoT模塊中,與霍尼韋爾等企業的合作。可以看出,因爲行業數字平臺的出現,華爲生態合作模式已轉變爲多元化,從應用支撐型合作,延伸至能力型合作,從與應用合作伙伴共建“方案場景集”,延伸至與平臺合作伙伴共建“平臺能力集”。

智慧城市中的數字平臺

回到智慧高青話題,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可支撐百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當然也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高青即是基於該平臺進行建設。

基於華爲行業數字平臺的五大能力模塊,智慧高青相應地提出了“五個統籌”的設計實施方法論。目前,智慧高青已整合了政府中54個部門的政務數據,承載了20多個合作伙伴提供的智慧應用業務,實現了城市“雲計算資源統籌”、“城市大數據統籌”、“GIS一張圖統籌”、“視頻雲統籌”、“指揮調度統籌”。

舉例說明,通過遍佈全縣的eLTE網絡,不僅可服務於公共安全、指揮調度,還在智慧農業、智慧水務、智慧環保、智慧健康等場景“共享”統籌應用。

同樣的統籌思維,還體現於“GIS一張圖”。GIS系統不僅可應用於國土資源、智慧交通,還可“共享”應用於土地流轉。通過土地流轉系統建設,高青每塊土地的土質、水質數據,以及氣象數據,都將接入大數據平臺。哪塊土地適合種水稻,哪塊土適合種植西紅柿,哪塊土地適合飼養黑牛,都將在土地流轉系統中一一得到標識。

最佳實踐&方法論

最後說一句,智慧高青基於華爲智慧城市數字平臺進行建設,而該平臺又源於華爲行業數字平臺在智慧城市領域的衍生變化。如果“行業數字平臺”是華爲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智慧高青則是基於該平臺的最佳實踐。

通過華爲行業數字平臺五大能力模塊,華爲與夥伴的能力將得以疊加,而通過“五個統籌”,智慧城市的各類底層資源得以共享,得以最大程度地釋放。由此,智慧城市投入成本進一步降低,運轉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也爲此後數據融合、數據增值,以及應用進一步豐富奠定了基礎。

  • END -

作者簡介: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裏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爲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