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就好:越是痛苦的事,越要經常做

一開始,我不喜歡跑步。

雖然我給自己定的每週跑四天的目標,但每次都是能拖就拖,有時直到週四纔開始。我覺得跑步是最枯燥乏味的運動,而且剛開始的五分鐘雙腿又酸又疼。我很抵觸出門跑步。

後來我看到下面這張圖,似乎有所領悟。這張圖說的是,越是痛苦的事,越要經常做,越拖越痛苦,甚至最後有可能完全放棄。

後來我改成每天都跑,但是跑的距離減少一半。漸漸地,出門跑步對我來說不那麼痛苦了,變成了一種“例常”。

那句話說的是對的,越痛苦的事越要經常做,人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你着手去做,經常做,原來痛苦的事情,很快就變成了無感的例常事物了。

這就像小時候玩的一種橡皮泥,一開始很硬,但是你不斷捏不斷捏,慢慢地它就變得很柔軟,隨你怎麼捏,它就化爲你想要的形狀。但是你如果把它放置一段時間,它又變得有點硬了。

過去曾經有位領導,看起來特別威嚴,我很抵觸與他打交道,因此吃了不少虧。後來有事需要經常請示,硬着頭皮接觸,慢慢地就覺得,其實他也沒那麼可怕,有時還很暖心的。

一個道理。

另一方面,小的錯誤不能讓它累積起來,一旦累積到一定程度,再做會非常痛苦。

比如郵箱裏的待處理郵件,每天清理乾淨,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若干天沒處理,看到收件箱就煩心、頭大。

系統或產品中的缺陷也一樣,如果你發怵,想拖,到最後發現錯誤已經從一開始的微小偏差,變成了最後的嚴重偏離,修改變成了成本奇高的事情,還不如推倒重來更划算。

自從認識到這些道理之後,我每天早晨都會先看看,有哪些事是最能引起我痛苦和不適的,如果是非做不可,那我一定會先做它。

我也會看看,有哪些耽擱已經積累到開始讓我感到煩惱,在進一步升級之前,我也會把它解決掉。

只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不自欺欺人,這些事情都是很顯眼的。

長痛不如短痛,養癰必然遺患,對待感到痛苦的事情,經常say hi可能還會變成朋友。😀

-END-

標籤:隨感 拖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