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多,也會孤獨

人最終是孤獨的,但人們還是渴望與人發生鏈接,開心的事或是傷心的事都想找人傾訴,找不到人面談也要在論壇裏發貼,在朋友圈髮狀態,或是用聊天工具找人嘮叨,發彈幕都是爲了和同在觀影的人發生鏈接。

開心的事希望與人分享。王維詩云:“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一顆離居索居的心,住去一處僻靜秀麗的別墅,雖說享受了寂靜,困擾卻是每每遇到開心的事情總找不到人說,散散步、看看水、望望雲很美好,但找不到人說話卻很難受。“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在這空曠的山林這間,終於遇見一個人,憋了滿肚子的話找到人可以說了,暢快!

傷心的事希望有人分擔。契訶夫的小說《苦惱》,馬車伕姚納的兒子死了,傷心的他想找人傾訴,結果他一連找了四個傾訴對象,好心乘客、壞心乘客、僕人和同行馬車伕,都沒人願意聽姚納傾訴,他得到的是諸如“大家遲早都要死的”這一類冷漠的迴應,沒人想知道馬車伕的兒子是怎麼死的。最後,好不容易出現了聆聽者,沒想到居然是一匹聽不懂人話的馬。於是,姚納開始和馬傾訴,他跟它打比方說,你現在有個小馬駒,你就是它的親孃,比方說,這個小馬駒去世了,你不是要傷心嗎?無人傾聽的悲傷使悲傷加倍。

人們傾訴的慾望爲什麼如此強烈呢?

武志紅說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球,這能量如果被看到就成了光明,散發出熱情與創造力,如果沒有被看到,能量就變成了黑暗,變成了黑色的能量,釋放出怨恨和破壞。人們會像章魚一樣不斷伸展自己能量的觸角,渴望與他人建立鏈接,當這個能量的觸角被其他人接住時就會發出光。無人看見即是絕境,被看見則是一種深刻的鏈接。

看到過一則馬英九和他的妻子周美青的愛情故事很有意思。記者採訪馬英九的感情生活,記者覺得馬英九十分健談,馬英九說他的妻子周美青比他更健談,兩人曾在帳篷中聊到深夜,馬英九覺得面前這個女子非常有想法、有看法、有智慧、有內涵,完全被她折服,於是開始追求,最終結成碩果。當記者私下采訪周美青,想證實那天兩人談了什麼時,周美青說:那天啊,都是他一個人在講,我在聽啊。那個夜晚,是周美青接住了馬英九的能量觸角,兩人產生了深刻的鏈接。

雖說人們渴望與他人產生鏈接,但也意味着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這很不安全,你可能找不到一個有資格聆聽你脆弱的人,也可能我們自己不夠勇敢,害怕在暴露自己脆弱的時候得不到迴應受到二次傷害,結果就是沉默,將自己的脆弱包裹起來。

當被孤單包裹的時候,人們渴望被人看見。一隻小狐狸處於情緒的低谷,掉進了深井,如同身處黑暗之中,頭上被烏雲籠罩。山羊說:“喔不,這真的蠻難受的!好可憐。“而大熊試圖感同身受,告訴他:“我知道這種感覺,但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山羊站在高處,有點居高臨下。而大熊則是想着此刻坐在小狐狸的空椅子上去體會它的感受。

愛,就是無條件的看見和接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