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心靈史:從滅霸到買買提(2)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

1

有一天,某個上等人毆打了一名女子。問,他將會面臨何種命運?

這其實是一道選擇題。選項如下:

A. 若他毆打的是一名上等女子,並造成她流產,應賠償女子10兩銀子。
B. 若該女子喪命,打人者應殺自己女兒償命。
C. 若他毆打的是一名平民女子,並造成她流產,應賠償她5兩銀子。
D. 若該女子喪命,打人者應賠償30兩銀子。
E. 若他毆打的是某個上等人的女奴隸,並造成她流產,應賠償2兩銀子。
F. 若該女奴喪命,打人者應賠償30兩銀子。

這不是我編的,也不是其他人虛構的,而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規則——那部偉大的《漢謨拉比法典》中第209條到第214條的內容。

如果您要問法典中“上等女子/女奴的命”和“銀子”之間的換算公式是什麼?背後邏輯是什麼?或者理論支撐是什麼?答案也很簡單:故事。虛構的故事。

這部存在了近四千年、構建了大半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古巴比倫帝國社會規範的鐵律,並沒有科學理論依據,也沒有客觀的正確性,更不是人類天性本能——它來自於古巴比倫人自己“叮”的一聲,創造出來,再告訴彼此的虛構故事——人分三六九等,一等一個價,社會機器繞此而轉。

有此故事,纔有了這個偉大古文明的秩序。

這種人類組織自己的方式,雖然聽起來很不科學,但卻很重要。

您和我生來就有的創造、傳播和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人類這個物種纔有了大規模靈活協作的可能。國家、宗教、神、公司、家、社交網絡、經濟、錢……這些看不見摸不着,只存在於您和我共同想象力裏的概念,因爲“故事”,才變成了人類集體的“現實”。

女子,上等女子,上等女子的女奴之“價格”,在古巴比倫時代,用漢謨拉比法典的故事講了出來。那今天的“價格”呢?由“市場力量”決定。市場客觀存在,不是刻在石頭上詞句,背後還有大量經濟學的理論做支撐,總不會是虛構出來的故事吧?

恐怕也是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您覺得“錢”是客觀的存在嗎?

錢,或者美元,不能吃也不能喝。這些紙張和數字,本身不能幫您解決任何日常生理需要。您和我重視它的唯一原因,是背後的故事:國家信用。這是由央行行長、聯儲主席以及世界上最權威的人們所講的故事。如果連”錢“都是個故事,那在“錢”上形成的“價格”和“市場”會是客觀的存在嗎?

Again,故事依然很重要,正是因爲大家都相信“美元”這同一個故事,才能讓地球上數十億陌生人在一起交換、貿易、合作。

這些故事要靠經濟學和政治家講出來。他們的“解釋”就是講一個故事。

經濟學不是自然科學。它的目的是在沒有精確實驗儀器的情況下,對人類行爲得出結論。

人類99%的行爲都不能用自然科學、數字和公式來解釋。我媽買菜不會說:老闆麻煩用西格瑪二次方開根號,給我解釋下爲什麼五毛錢等於兩根蔥。她永遠會說:太貴了,老闆你坑人吧?

經濟學理論,反映的是人對自己行爲的不同態度。而態度會變,所以“經濟學解釋”永遠有不止一種,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只要能用來“解釋/講故事”的,都可以叫做理論。

每一次危機出現後,總會有N個經濟學家跳出來,給出至少N個解釋。每個解釋都不一樣,百花齊放,眼花繚亂。爲什麼“解釋”永遠不能乾脆點兒?

因爲“解釋”的下一步,就是“解決”,“解決”就意味着要碰奶酪。So,要讓解決方案最符合自己或本階級利益,就一定要從“解釋/講故事”開始。

這就是爲什麼您經常會發現,最後的解決方案,和當下危機,好像越來越沒有毛關係了。

如您所知,這就是經濟學一大功能:旗手。政治口號的經濟學基石。

2

人類靠虛構故事維持經濟秩序這件事,有比漢謨拉比法典更弔詭的案例嗎?

當然有。

問:欲滅地球一半人口,有幾種方法?

方法一:打個響指。

方法二:玩一款喪屍末日經典手遊。

方法三:取消一切社會救濟,把窮人和“無用”人口集中到一處,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亂其所爲,男女隔離,杜絕交配,使其絕育。假以時日,一半人口就消滅好了——還都是“沒用”的。

第一種方法拿出手機下載即可實現。

第二種方法來自滅霸。

滅霸少年早熟,思考人生,思考成清奇宇宙觀,並解釋成了一個故事:宇宙物質總量不變,人類社會膨脹無休,文明擴張不止,物質資源終將耗盡——人類文明終將毀滅。

講完故事後,滅霸有了解決方案:打一個響指,毀滅一半生命,恢復自然與人類的平衡,宇宙才能長久共存。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終極仁慈。

響指簡單幹脆,但滅霸畢竟是漫威人物。在真實世界裏,似乎還是第三種方法最具實操性。

如果您覺得第三種方法有點眼熟,大概是在《霧都孤兒》或者《簡愛》中讀過。在現實世界中,這個場景,就是1834年“新濟貧法”之後英國救濟院中的現實。

這項偉大的社會改造工程,需要一個經濟學理論旗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馬爾薩斯老師,和他的人口理論。

馬老師也講了一個刺激三觀的故事:

情慾無限存在,人口無限繁衍。食物線性增長,人口級數增殖。當觸及極限,大自然就以天災人禍來糾正。

講完故事後,馬老師也有了解決方案:對窮人的救濟,只能助其生更多猴子,陷入惡性循環。終極方案,只能是“道德的節制”:窮人應絕育,杜絕交配,婚前保持貞操。

哦對了還有飢餓。飢餓的力量,可以激發勤勉,可以喚起最大生產力。沒工作的人越飢餓,有工作的人就越觸景生力,就越有激情996,就越願意付出更多勞動,要求更少報酬......

這麼扯淡的故事誰最愛聽?

當然是資本家。

據史料記載,每當大衆認爲“精英階層”的

奶酪太大時,我們總會看到兩件事情發生:要麼改變法律,重新分配財富(比如稅改);要麼掀桌子,重新分配貧困(比如you-know-what)。 這是歷史的兩種選擇,資本家心中永遠的怕怕。

而馬老師這麼一解釋,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失業、痛苦、貧窮,就變成了宇宙法則,人口規律。貧困是窮人自己的事情,與切奶酪的人沒關係。資本家的錢就更不能拿去救濟窮人。

這也是滅霸般的終極仁慈。

把故事變成“現實”,要由政治來實現。政治口令需要哪個經濟旗手的故事,和科學無關,和客觀存在無關,和您的三觀無關,只和結論是否能保持奶酪形狀有關。

您別忘了,“精英階層”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保守派”,或者“既得利益”階級——任何“改變”都是bad,維持現狀纔是good。

他們對世界講的故事/解釋,一定是:現狀是完美的,合理的,只要維持現狀,人人安分守己,整個社會其樂融融。就像撒切爾老師那句金玉:“資本主義有道德基礎,要獲自由,您必須是資本主義者"。

今天的精英階層進化了嗎?並沒有。套路依舊。不信您仔細讀讀達利奧老師最新萬字雄文“Why and How Capitalism Needs to Be Reformed”(資本主義爲啥要革?怎麼革?)(鏈接在此)。全篇中心思想:大刀闊斧,改革資本主義,才能維持資本主義。如您所知,這就是“重新分配貧困”,而不是“分配財產”的故事。

滅霸和馬老師聽罷,一起給我點了個贊:真真是,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

到這裏,您覺得我寫的有道理嗎?

可我也是在講故事啊。

3

無論如何,講故事的和聽故事的,其實誰對誰錯很難說。

因爲故事一旦講出來,覆水難收。它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已無可知。故事會影響講故事的人,事物在矛盾中才會存在。

如果您喜歡“絕對”的預測,覺得未來非彼即此,那肯定永遠被動。

回到滅霸和馬老師的案例,人在消耗自然資源的同時,也在改造着人類自己。因爲過度消耗資源,人類才逼着自己拼命發掘新能源,發明糧食增產黑科技。

靠故事來改造和操縱世界的人,忘記了未來的不確定。響指,故事,蝴蝶的翅膀,就像水波紋一樣,有“反饋”的力量。這種“反饋”,或者改變,纔是唯一的客觀存在,它不依賴於人的意識,它纔是客觀規律。

回看整個經濟學心靈史,到處都是這樣細思極恐的客觀規律。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